生利木行有限公司

Stone Nullah Post
Stone Nullah Post 石水渠報
3 min readDec 18, 2018

--

生利木行創辦人和太太 (曾先生提供)

「生利木行」這老店的名字,想必在皇后大道東一帶上班、生活的市民絕對不會陌生。木行不經不覺已經盈盈佇立於皇后大道東近五十年,招牌紅色的書法字體即使站在遠處也醒目可見,店前總是飄著木材的味道,有幾位哥哥和叔叔坐鎮招呼客人,等待上落貨。不過看似幾十年不變的老店,最近也受到業主收回舖位的影響,由原本相連的三個舖位,縮減至兩個舖位。店主也坦言,要不是剩下的舖位是「自己的」,以目前市價的租金是很難繼續經營下去的。

談起木行的店名「生利」,老闆指出過往的木行都喜歡名字裏有「利」字,寓意工作順利。當中也提到其他木行的名字,如「文利」、「德利」、「福利」,大家都對「利」字情有獨鍾,可惜現實中的木行行業卻不是一直一帆風順。老闆憶述木行生意最興盛的時期是在二、三十年前,那些年樓市暢旺,很多人買樓需要裝潢,木行幾乎每日都忙個不停。不過由九十年代開始,內地輸入大量的傢俬成品來香港,使本港木行因爲市場需求下降而逐漸減少。時至今日,木行已經難以吸引新人入行,變成一種逐漸式微的行業。

生行木行左邊的舖位現招租中

面對一點點正在改變的行業,老闆一臉從容表示會堅持下去,守護著爸爸一手創立的心血。在訪談當日,老闆更積極向我們介紹店內的木材、夾板的特性、不同尺寸的主要作用⋯⋯短短的訪談中我們就充分感受到老闆對工作的熱衷和專業。難怪木行有一群熟悉的裝潢師傅一直長期支持光顧,保持屹立不倒。雖然間中也有散客買材料自行裝潢和製作家具,不過令我們詫異的是得知購買材料的有不少是外國人,連老闆也說:「外國人好像比較喜歡DIY自製家具。」確實,在商品充斥的日常生活中,使我們偏好買成品多於以原材料進行製作。雖說省卻了取材、製作的時間,現成商品卻缺少了一份製作人手心的熱度、與人交流知識的喜悅和店舖才會遇到的人情味。以後經過的時候,大家不妨跟老闆、伙記們打聲招呼,聊上兩句,一起感受店舖的熱情。聽說已經半退休的前老闆仍會時常回店舖「坐陣」在店前打點事務。如果你偶然遇上,隨時能夠聽到更多有關木行的故事呢!

生行木行左邊的舖位現招租中

撰文:心、Yola

攝影:Yanice

鳴謝:曾先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