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哈 :現代主義跟後現代主義的差別

華他格藤愛爾蘭
story-building
Published in
9 min readOct 20, 2017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odernism And Postmodernism

詹克斯曾在他的博士論文扉頁中寫道:

如果本文存在錯誤,全怪我的導師。(哈哈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前言:

西元1928年現代建築國際會議(C.I.A.M ) 宣布現代建築運動來臨,「國際式樣」 (International Style)的建築風格開始流行,現代主義以簡單可大量複製的建築思潮影響整個歷史,但也引發鄰里關係惡劣,犯罪率高攀等問題。聖路易斯城的爆破讓建築評論者查理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在《後現代建築語言》一書宣示現代主義建築在 1972 年 7 月 15 日下午3:32 分死亡。2017年的現在,當然還是可以看到許多現代主義的繼承,而後現代主義也是繼承某些部份,主張建築的雙重性,我們以葛羅培宅(Gropius House)與范裘利宅(Venturi House)分別區分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理念與設計上差異。

關鍵詞:Modernism、Post-modernism、Gropius House、 Venturi House

一、關於現代主義Modernism

1. 擺脫歷史上建築樣式的束縛(山牆/飛浮壁/拱),以功能、經濟為導向,強調理性、簡潔的機械美學原理,去除裝飾,以留白的空間替代過多的裝飾。

2.設計不應僅為少數人服務(復興主義 — -服務神),主張標準化、規格化的機械大量生產(與暗黑時期一致是服務社會)。

3. 時代變化→新材料(金屬與玻璃)、新結構、新科技→促進建築技術革新,與工業時代互相適應

4.發展建築美學

.

沃爾特·格羅佩斯(Walter Gropius)的主張:

1. 藝術與技術統一”The new unity of art and technology”

主張統一性的形式,以利標準化、規格化的機械大量生產

took over as the Bauhaus became dominated by ideas of standardisation and co-operation with industry.

2.為社會服務:

主張「建築不應只是服務有錢人」,建築師應有社會責任,設計是應該服務大眾,採用鋼筋混凝土、玻璃等現代新材料,為盡量壓低造價,摒除裝飾,以集體創作、標準化和模數等方法,來組成建築與設計的合作關係

3. 以設計教育體制來改造德國

主張「藝術家的感覺與技術師的智識必須結合,以創造建築和設計的新形式」指出藝術家必須通過新的設計教育,可以從大批量生產過程當中,應用標準單位結合而產生無數的變化去探索表現形式。

二、關於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

1.認為現代主義太去符號化與故事化,失去人性的溫度,而符號隨著文化的不同而異,可增加裝飾性的元素

2.多變性: 沒有絕對的垂直水平(斜屋頂),可加入地方特色

3.現代主義的延伸:「後」,我們認為不是超越現代主義,而是另一種逆反的繼承,我們認為當企圖去反抗的對象有歷史性的存在意義時,他不會脫離反抗對象單獨存在

羅伯.范裘利(Robert Venturi)的主張:

1.現代建築在造型上過度追求「形隨機能」與「精益求精」,造成建築意象缺乏趣味,並與人們喜愛複雜趣味造型的想法背道而馳。

2.應擁抱依託傳統文化創造的新的藝術表現形態及事物,並將其運用到建築設計上。

三、有關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名言理論

1.蘇麗文(Louis Henri Sullivan):形隨機能而生(Form Follow Function)

2. 阿道夫.魯斯(Adolf Loos): 裝飾與罪惡(Ornament und Verbrechen)

裝飾的概念常被符號偷換,裝飾是符號的物質化,符號是文化的具象化,文化則作為意識形態的一部分構成意義。

3.密斯.凡.德羅(Ludwig Mies Van Der Rohe):少則多(Less is More)

4. 羅伯‧范裘利(Robert Venturi) 提倡「少即是乏味」(less is bore)

范裘利(Robert Venturi)在70年代初期以耶 魯對抗哈佛 的姿態或以布雜對抗包浩斯的姿態,提出了粉碎國際式樣的口號「少即是乏味」(less is bore)。

四、現代主義葛羅培宅(Gropius House)與後現代主義范裘利宅(Venturi House)平面設計差異

*以下以”葛宅”做為現代主義葛羅培宅(Gropius House)簡稱 ,以”范宅”做為後現代主義范裘利宅(Venturi House)簡稱

相同之處:

1. 功能性區分明顯 — ---利用門與牆去界定每一個空間

范宅:門集中(8個) /朝向較好方向(日照)

葛宅:門多(13個)

2. 動線:

范宅:簡潔流暢

葛宅:空間流動性高

不同之處:

1. 尺度大V.S尺度小

范宅:范裘利在1966年出版的〈建築的複雜性與矛盾性〉表現對現代主義的矛盾性並表現在平面設計上,像是有些空間尺度顯得過大(如:廚房、起居室),尺度過小:一樓樓梯(寬度50公分)/一樓門廊

葛宅:空間用到極致(柱子/模矩化)

2. 斜屋頂V.S平屋頂

范宅:

A.與現代主義(平屋頂)相較的矛盾性

B.費城殖民主義是以美國著名建築師路易斯‧康(LouisI.Kahn 1901~1974) 為核心,主張反對芝加哥學派「形式服從功能」的學說,提出「形式引起 功能」(Form evokes function)的觀點

C.童心表現(小孩子對房子的想像)

葛宅: 建築在直角型態上適切的統一性→平屋頂

3. 意象性V.S功能性

范宅:

A.房屋立面山牆→羅馬象徵

B.立面拱→古典象徵

C.小孩子對房子的想像(煙囪/斜屋頂/一個門兩個窗)→童心象徵

D.三樓樓梯不能使用→爐火裊裊而上的延伸意象

葛宅:功能>意象

4. 表裡不一V.S表裡合一

范宅:立面看似平整/和諧而平面卻是切割零碎,會刻意切割出三角空間

葛宅:外表看似方正,平面也是以方正切割區隔空間

5. 裝飾性V.S框架模矩

范宅:立柱是為了裝飾,結構以輕木架為主(如:廚房/書架/後院)

葛宅: 阿道夫.魯斯(Adolf Loos)說:「裝飾即罪惡」,工業化/大量生產/簡潔性→單純幾何量體(方體),以模矩立柱去界定空間,以區隔空間為導向去立柱(例如在一樓平面的傭人房與廚房立柱偏多,而在東邊的公共空間則少立柱)

五、結論

我們認為雖然探討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的理念與差別也是重要的,但不只是單純討論這兩個主義,而是追朔回黑暗時代(Dark Ages)與復興主義(Rinascimento),因為他們間接影響了這兩個主義的發展,我們認為思潮才是引領主義,而主義下的形式都只是思潮的載體。

黑暗時代(Dark Ages):

羅馬帝國滅亡(476年),日耳曼民族接手,他們是集體思考的民族,講求為社會服務,羅馬與日耳曼的融合,形成複合型的文化藝術,同時也奠定復興主義的形成。

復興主義(Rinascimento) (人本主義Humanism):

14C開始,以人(自己)為本,以前主張神的高尚(神學發展→僵硬),在這個時代人的地位逐漸被重視,提倡以理性真理與科學分法去分析,而不是以宗教的神學去想事情,並重視古典學的修養,並肯定自己的存在與現世的生活,不在過分追求去彼方的美好幻想。

現代主義Modernism (功能主義Functionalism/理性主義Rationalism):

1860年開始,由前工業到工業化時代,科技創新與經濟發展飛速,人口急遽膨脹,建築師為社會(人口過剩)服務(如:柯比意(Le Corbusier)的馬賽公寓(Unité d’Habitation)、山綺實(Minoru Yamasaki)的普魯伊特-伊戈公寓Pruitt Igoe),他們認為應該符合工業時代,以新材料、新結構、新科技擺脫歷史建築樣式,主張標準、規格化的機械式大量生產,以功能、經濟為導向,強調理性、簡潔的機械式美學原理,形成風靡全球的國際樣式(International -Style)。

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

1910–1930年開始,查理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在《後現代建築語言》一書大膽宣示現代主義建築在 1972 年 7月15 日下午3:32 分死亡,認為現代主義太去符號化與去故事化,失去了人性的溫度,但不完全反對現代主義,我們認為當企圖去反抗的對象有歷史性的存在意義時,他並不會脫離反抗對象而單獨存在,他們主張雙重性、複雜性與矛盾性,認為不絕對。我們認為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不是超越現代主義,而是另一種逆反的繼承。

我們認為主義的思潮與人的基因一樣,主義下的形式與我們的身體都只是載體,而思潮與基因才是決定歷史走向,時間的流轉都是有跡可循,如果你能看透時代的潮流與意識形態,也許你是下一個引領世界走向新的世代的偉人。(2949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