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館的設計(1/2),與功能的造型分析

與題目無關的副標題:重點不在跨號裡但在附件裡啊

珍黃教學媒體
story-building
Aug 16, 2022

--

最近常為了研究計畫執行上的艱難而感到困擾。這就是所謂的國情不同,吧。嗎?

簡圖是Jacques Félix Duban(1798-1870)為其母校法國高等美術學院所手繪的學院大樓Palais des Études設計簡圖。其圖面手稿與其他西元625年至今的所有政府檔案目前都收藏於法國的國家檔案館中,(與法國其他的國家與地區規模檔案館一同)供全世界的研究者借閱。

國情而言,這樣的圖像資料大多以附件出現於公文討論中;附件大多沒有保存年限,也因此大多不會出現在國內的機關檔案中。這才是國情,但不是困擾源頭。

要談的也不是這無足輕重但讓人生有點難的小事。

TADA~~~~

PTSDing…….

建築機能上,檔案館不全然等於圖書館,圖書館也不是檔案館;空間需求上,檔案館中常有藏書需求,而圖書館也不等於不會有檔案館的功能。

法國國家檔案館(新館,Massimiliano Fuksas設計;2013開始營運),與法國國家圖書館(新館,Dominique Perrault設計;1996開始營運)雖然落成時間隔了近20年,但以俐落的線條組合金屬、玻璃與石材的整體呈現風格相近。

2者也都得服務讀者借閱資訊(紙本或電子)的需求,但因其資訊保存的方式不同,建築也因此呈現了不同的樣貌;或也可以說應對需求的方式選擇了不同的方式。

法國國家圖書館的藏書量為33萬本實體的可開架閱讀的書籍,與至少4900萬份文件;電子類等無法確實換算為長寬高的空間性資訊就暫且略去。法國國家檔案館截至2020年計有290000萬份公文書與25200萬份私人文件。

文件為孤本,消失了就消失了,尤其是手稿;數位化是保存的一種方式,但此僅保存了其資訊本身以及部分的歷史(比如說筆觸),原件的物質性保存則留下了載體的社會與自然資訊(比如說紙質與墨水)。為此,光線(或說紫外線)的管理、氧氣的管理,蟲菌的管理,與溫度的管理,相較於書本更為重要(至少一些些)。

同時,因為書本不再是稀缺的物品,也不再是唯一的資訊載體,許多以資料查閱為主要功能(也就是說所藏的書本其他圖書館也有,損耗後也非常容易補充)的圖書館,如大學圖書館,也放鬆了館內飲食的規定。

許多同學僅看到了網路「似乎」取代了圖書(應該說,只接收到網路上如此宣傳的意見,而不是注意到了上段所陳述的事實),便得出圖書館(該)被取代的淺薄結論;同學們看不到為此而將發生的空間變化(在管理上在組織上,也因此在平面上也會有所不同),並為此思考圖書館(或者資訊的檢索與獲取)極可能的未來。

造型也因此必須調整。

回到圖書館與檔案館的建築設計對此需求的應對。雖說建材與風格近似,機能也近似,但建築物必須為這接近50倍的館藏差距以及借閱的方式而改變造型:若看國家圖書館,至少4個L形量體以大面積的玻璃帷幕提供讀者足夠的閱讀採光;檔案館則清楚地分成了需足夠採光所以大面積開窗的讀者閱讀室,以及需阻絕紫外光並藉設備仔細管理物理環境的書庫棟。

量體的安排也因此朝向不同的方式調整:拉高以提供更多讀者更多光與更多景的法國國家圖書館,以及拉平好服務相對少數的研究者並將書庫集中並拉高放寬的法國國家檔案館。

功能或需求會隨著時代而互有消長,有些需求在上個時代不那麼重要,但在下個時代將更為重要;反之亦然,但消失則不太可能,比如說,獲取知識,差別只有獲取知識的方式不同而已。

不論是哪個時代,在機能引導造型的設計原理下,回應功能與需求的造型手段或方式都相似(也就是常說的形隨機能);時代不同但造型可能類似,因為需求相似。

當然,也可以不同。

但回應功能與需求的造型手段或方式有時卻都相似(也就是常說的形隨機能);時代不同造型也改變了,但這是因為需求不同了,這才是造型改變的原因(之一)。

接著,談造型的時代性。

--

--

珍黃教學媒體
story-building

始於2017的真大箭竹工作紀錄,課程資訊、簡報備忘。鐘園建築學士碩士、鱈飛餌建築博士。2011起歷任一二年級設計召集;至2024年止指導歷年畢業設計。教授圖學、文化與軍事地景調查實務、台閩建築史、東南亞建築史學與文化細節創作。主持3D設計實驗室。曾支援院必修當代文藝思潮。曾授景觀規畫設計概論與世界建築史。工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