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快快,建築史/論文/報告怎麼寫(怎麼引用網路文章)?

副標題:設計也可以怎麼想?這是個示範

珍黃教學媒體
story-building
Mar 6, 2022

--

首先,請先讀過這兩篇文章:

1, 藤井恵介發表於日本雜誌《Pen》上的文章(發表時間:2022年3月6日,檢視時間:今天)

2, 方格子上京築居老師發表在寫作專題《建築、文化、歷史》裡的文章(發表時間:2022年2月21日,檢視時間:今天)

接著,請思考這2篇文章有什麼共同的內容:

沒錯,都談到了豎穴居與高床居,也談到了民居與寝殿造、書院造的差異。不過這邊先不談那麼大,就僅談豎穴與高床這2種史前時代(約略西元6千年前;但也請注意,這並不是全球統一的時區)的住居形式。

再來,整理這2篇文章的看法:

這裡示範文內引用原文節錄的作法(不翻譯),

「竪穴式住居は日本最古の建物で、紀元前1万4000年頃、縄文時代から建てら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と考えられる」、「縄文時代の後期から弥生時代〔紀元前3000年頃〕にかけて建てられるようになったのが、高床式の建物」(藤井,2022)。

以及,

「在考古年代,日本的建築比較接近南島民族以及北方民族的結合。南島民族的特徵是高床居,也就是把地板抬高,以防止動物吃掉榖倉內的東西,泰雅族的榖倉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北方民族是豎穴居,把地板往下挖,冬天很冷可以禦寒。因此「床」和「土間」成為日本傳統民居的重要特色」(京築居,2022)。

補充一下,網路上有時會以筆名發表。若無法確認本名,就直接以筆名記錄。另外,有一點非常重要,若無法確認發表者是誰,這種文章有極大機率為農場或是抄襲文(農場就是抄襲),務必忽視(哇,省下閱讀的時間呢了),或是找到最早最原始的那篇文章。

最後,以自己的立場與意識(也就是換句話說)將這2篇文章組合起來好呈現自己的意見:

為什麼要這麼做?首先,至少是有理有據,接著是團結力量大(!?);也就是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

藤井的文章約略將繩文(西元前1.4千,距今1.6千年)與彌生(西元前3千,距今5千)劃分為一前一後的時間關係。時間前後不論,可以確定的是日本學界與民間的共識為傳統日本民居融合了豎穴居與高床居的文化習慣。這點在京築居以日本建築文化為探討主題的文章中也持同樣看法。

差不多是這樣,然後補個自己的感想(因為是網路文章,就無關乎是否切題了:

之前教授世界建築史時,南島語族建築的內容為往南(菲律賓的巴丹以及印尼加里曼丹)往東(斐濟、東加與紐西蘭這幾個戰舞民族)探索。卻忘了南島民族的分佈也北至庫頁島,若檢視其織布的器具便可發現確有文化上的連結。未來也要朝這方向探索(想去北海道玩的意思wwwww)。

是的,即便是網路文章,有理有據且換句話說的練習仍然可以隨時進行。當然前提要是:讀過足夠多的文章,且藉著每次的機會不斷進行這樣的思索考據的火之鍛煉。簡單示範到此,Twitter帳號 Laboratorium Pakakeri 也有示範(先當作閒聊然後才簡單改寫貼到這邊的)。

這樣的練習可以讓自己的思考得以發掘出更多的知識與經驗,並將之連結為屬於自己得以隨意應用的知識技能。對設計思考的深度也有極大的幫助,而不會每次一發題就馬上跳入粗淺的答案裡。

那接著,設計也可以這麼運用嗎?毋寧說,設計本來就該如此討論。至於該怎麼操作,怎麼援引,雖說是這個帳號一直討論並說明的,但,畢竟實例必須要靠完成畢業設計的學長姐提供;到目前為止,一做完畢業設計,差不多就跟那時一考完大學聯考只想把所有教科書給燒了(確實也丟給廢紙商了)一般,幾件有資格這麼說明的作品都在找到工作之後就把承諾給拋到九霄雲外去了(哎,我懂我懂啦)。

所以暫時沒辦法提供例子。

嗯,所以,目前正評五加一的碩士生們,請繼續扎實地給自己的腦細胞突來個伸展操吧。伸長一點再伸長一點!

還有,格式很重要。仍請注意。

為上學期,不必這麼做,只要照考學測的方式背好答案的二年級感到慶幸啊(誤)。

好想去北海道啊~~~~~~

(這時得不免俗地再罵一下起源地)

--

--

珍黃教學媒體
story-building

始於2017的真大箭竹工作紀錄,課程資訊、簡報備忘。鐘園建築學士碩士、鱈飛餌建築博士。2011起歷任一二年級設計召集;至2024年止指導歷年畢業設計。教授圖學、文化與軍事地景調查實務、台閩建築史、東南亞建築史學與文化細節創作。主持3D設計實驗室。曾支援院必修當代文藝思潮。曾授景觀規畫設計概論與世界建築史。工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