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奶茶:施洛德宅與范裘利宅比較

施洛德宅 (Schröder House, by G. Rietveld. 1924)與范裘利宅 (V. Venturi House, by R. Venturi. 1964) 的主人均為女性,然建造的時代差了40年。請問這不同時代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所呈現在平面上的差別有哪些?

yuting玉婷
story-building
8 min readDec 13, 2018

--

一.前言

「住宅」是回應人們最根本需求的建築。時代背景下所存在的社會氛圍與議題間接影響了人類的思維與價值觀,這也造成了人們對於「家」的定義有所差別,然而家庭的組成成員也會直接影響著空間需求。

「父權主義」跨時代性地普遍存在於社會當中,如果當「女性」成為了住宅中的「主體」,而不再只是空間中其中一個「使用者」的角色,那麼會讓住宅產生甚麼變化呢?以下將簡單說明這兩棟住宅在不同的時代背景、價值觀下,所產生的差異。

二.施洛德宅與範裘利宅的時代背景

(以下內容施洛德宅以施宅為簡稱,范裘利宅以范宅為簡稱)

施宅(1924~1925)

建造地點 : 荷蘭烏特勒支(Utrecht, Nederland)

荷蘭風格派運動 (1917~1928)

荷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政局穩定,再加上萊特 (Frank Lloyd Wright) 傳播的理念,因此穩固了新風格的探索基礎。而此風格希望創造出代表時代性的新建築形式,參與者以抽象幾何取代自然的型態與主體,運用原色和黑白等色調去做設計或是作畫,並且強調理性思維,去除個人於創作中的情緒與痕跡。

代表作品:

施洛德宅 (Schröder House, Gerrit Thomas Rietveld, 1924)

《紅黃藍黑的構成》(Composition with Red Yellow Blue and Black, Piet Cornelies Mondrian, 1942)

范宅(1960~1964)

建造地點:美國費城 (Philadelphia, US)

後現代主義(1960~1990)

1960年代歐美普遍出現一批年輕建築師,開始一些具人文思考、強烈裝飾性及有深入空間思維的建築境觀出現,是一個由多重藝術主義融合而成的一個派別,以反對約定俗成的形式來界定或規範的主義,排斥現代主義的「國際式風格」。後現代主義者認為現代主義的國際式風格排斥了傳統、民族性、地域性和個性,只重視功能技術和經濟卻忽略了新舊連結,不能滿足一般大眾的需求。

美國建築師斯特恩提出了後現代主義的三個特徵:「採用裝飾、具有象徵性或隱喻性、與現有的環境融合」。

代表作品:

法國廊香教堂(The chapel of Notre Dame du Haut in Ronchamp, by Le Corbusier, 1953)

美國電話電報大樓(AT&T Building,by Philip Johnson, 1984)

女性主義

第一次女性主義 (18世紀~20世紀前半葉)

女性爭取基本權利女作家開始出版小說,法國女性在服裝上的改變。(陳瀅巧《圖解文化研究》, p. 112)

代表作品:

1935年斯德哥爾摩的集合住宅

第二次女性主義 (1960~1990)

批判父權體制對女性在社會地位、角色分工與性的壓迫,以及開始宣揚美國本土『性解放』主義。 (陳瀅巧《圖解文化研究》. p.116)

代表作品:

1995年葛瑞爾的《女太監》

三.價值觀對施洛德宅與范裘利宅的影響

施宅

里特費爾德 (Gerrit Thomas Rietveld) 最一開始的想法是簡化建築,並在歐洲建築的背景下,致力傳播理想主義與新造型主義,而他當時還是一名櫥櫃製造商並且設計了著名的紅色、藍色椅子,之後因為受到荷蘭風格派的影響,改變了椅子的顏色,並成為其中一員。他在加入風格派的期間設計了施洛德宅,風格派只影響了這棟建築的顏色,更多的是里特費爾德注重實用性,因此依照使用者的生活方式做配置,而他與施洛德夫人都支持進步的理想,也有意識的去對抗資產階級所強調紀律和等級的觀念,這些種種對於施宅的設計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范宅

范裘利認為建築是自由而不受拘束的,不在乎對稱性與一般的美學原則,不是雜亂無章、隨心所欲的建築,也不是繁瑣的表現主義建築。他覺得建築在複雜當中產生了矛盾,因為矛盾而有了整合與統一。(老硪《後現代主義》, p.38~42) 而他同時極力反對現代建築的純粹主義,並不支持密斯:「少即是多」的主張,認為一座出色的建築應該有多層涵義和組合焦點,它的空間和其建築要能一箭雙鵰的既實用又有趣,也就是提昌兼容並蓄而豐富的建築。

因此在范裘利宅中,他秉持了「一般的構件適應一般的要求,偶然的構件適應特別的要求」的準則,而他使用大尺度的動機是為了與室內的複雜產生平衡,他認為複雜配上小尺度,只能等於瑣碎零散,沒有產生彼此整合共存的感覺。(老硪《後現代主義》, p. 92~99)

四.施落德宅與范裘利宅之比較

使用者

施宅:施落德夫人及其三個小孩。

范宅:范裘利夫婦與范裘利的母親。

女性主義對兩宅的影響

施宅:里特費爾德當時對於空間還處於守舊階段,然而身為業主的施洛德太太可能開始認知到公共和私密領域的定義是可變化的。

范宅:擁有一位女權主義者母親的范裘利,在母親的間接影響下,設計范宅時則開始意識到每個人都擁有一個自己的空間,但家內部的設計鼓勵家人可把家事變成一起參與的共同活動。

垂直、水平動線

施宅:由建築的樓梯為中心,向各樓層以橫豎線條連接、首尾相連的關係把空間連結在一起。

范宅:將樓梯至於建築邊緣且靠近門口,讓其母親進入建築能清處動線規劃與活動方便。平面以切線或對角線的方式界定動線,已表示其主張建築的豐富含混、包容矛盾。

顏色

施宅:受風格派的影響,以三原色紅、黃、藍,與黑、白表現。

范宅:以油漆粉刷於牆面,試圖掩蓋材料本質的顏色。

廁所及衛浴設置

施宅:一樓的廁所設置於廚房旁,或許是因為體諒做飯的人時間緊湊,因此將兩個空間擺在一起;而二樓的獨立廁所及衛浴設備則是將其內部空間縮得相當極致。

范宅:一樓、二樓有各自的衛浴設備,但都置於邊角,將重要空間釋放到最大。

廚房設置

施宅 : 廚房是客廳及餐桌的三合一,將公共空間的機能整合到一個空間中。

范宅 : 廚房的空間相當寬廣,如此家人就可一起在那空間做家事促進情感交流,且有設置後門,就代表有一定程度的安全考量。

空間分割

施宅:主張風格派的幾何型態,以幾何方式分割出內部空間的機能。並利用樓梯上可上開的天窗與外開的大面窗,使空間明亮,並且與外部相連結。

范宅:建築以公共性與私密性分割,東北側即建築正立面較多人會來往的面相為公共性的空間,而建築的後側則為隱密性的空間。

空間規劃

施宅:一樓以辦公飲食為主,施洛德夫人認為生活空間應當被用於各種形式,利用可移動式的隔板,讓二樓的起居室相結合成開放性的大空間。

范宅:其母親希望生活起居皆可位於一樓,再加上公共與私密的分割,東北側為廚房與客廳等公共性較高的空間,西南側則為隱密性較高的母親主臥。二樓以范裘莉自己的起居室為主。

意象

施宅:利用風格派主張的顏色、幾何型態與垂直水平線條,讓建築立面有潔白的平面與明顯的線條,並富有三原色表現出簡潔明亮的空間體驗。

范宅:以大眾對家最初的想像作為正立面,正方的建築本體,三角斜屋頂與煙囪。

五.結語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當時荷蘭政局穩定,而發展出「風格派運動」,強調理性的思維,以抽象幾何取代自然的型態與主體,運用三原色和黑白等色調去做設計。對於施羅德宅的造型和顏色產生影響,整體上呈現垂直和水平的幾何式空間規劃,以紅、黃、藍、黑、白作為空間區分的關鍵。再加上里特費爾德重視實用性,而施羅德太太的思想也受到女性主義思潮的影響,在當時的社會較開放,她開始認知到公共和私密的領域是可變化的,空間未必是由制式的牆體作為分割,生活空間更應當被用於各種形式,因此在二樓的部分採用活動式的隔板作為行為需求上的區隔,在兩個人的思維交融下所設計的施羅德宅呈現出一個理性的狀態。

范裘利宅建造於1960年代,當時歐美普遍出現一批年輕建築師,開始一些具人文思考、強烈裝飾性及有深入空間思維的建築境觀出現,他們排斥忽略民族和地域性的「國際式風格」,並以反對約定和規範形式而形成的主義,稱為「後現代主義」。范裘利認為建築是自由而不受拘束、複雜與矛盾交互而成的,他反對密斯「少即是多」的說法,提倡兼容並蓄而豐富的建築,因此在范裘利宅當中,既大又既小的尺度呈現是為了與室內的複雜產生平衡,平面上則以切線或對角線的方式來界定動線,是為了表示其主張建築的豐富含混、包容矛盾,重視公共與私密空間與周遭環境上的分割,而擁有一位女權主義者母親的范裘利,也開始意識到雖然每個人都有一個自己的空間,但家內部的設計卻鼓勵家人共同參與家事,而不再把家事當成是女人「應該完成」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