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碎:施洛德宅與同年代其他風格建築之不同

鄭子奕
story-building
Published in
4 min readOct 20, 2017

2000年施洛德宅(Gerrit Rietveld,1924)被選為世界遺產,因為其在空間上的創造性的革新,使其在世界建築史上開拓出新的篇章,並成為現代主義建築的象徵。

在1920年代,美國,對過去的復興來到了最終階段,新古典主義迎來了尾聲。1922年建成的林肯紀念堂(Henry Bacon,1922),利用古希臘式的圓柱錯落排列,表現出了莊重、肅穆的感覺,充分的展現了和歷史的呼應。與崇尚古典,借鑒古典的過去不同,翻開新篇章的現代主義講究脫離傳統,施洛德宅在設計時跳脫了傳統,從外觀上,沒有與歷史建築樣式的束縛;在空間上,則打碎了過去所有既有的建築觀念。

1917年,荷蘭開始風格派運動,他們認為基本的幾何與純粹的顏色才是真正的藝術,因此風格派的藝術作品通常展現出的是精確、純粹、簡樸的幾何,施洛德宅就是按照這種風格表現的,里特費爾德將它以純正的色彩與簡單的立方體組合,是謂純粹理性的追求美。同一時刻1920年代,表現主義,一個立志於表現創作者情感的藝術風格。在德國,表現主義在這時達到了巔峰,漢堡的智利大樓(F. Höger,1924),波茲坦的愛因斯坦塔(Erich Mendelsohn,1924),兩者都以其獨特的外觀訴說感覺,對比風格派的理性美,追求的是感性之美。

施羅德住宅在平面上空間的劃分,立面上板塊的切割,跟當時代的建築產生了顛覆性的區別,拿它來與柯比意和萊特這兩位現代主義建築大師的作品相比的話,他們在試著突破傳統藝術束縛的同時各自提出了不同的主張:里特費爾德穿梭在直線與三原色塊構築的虛與實之間;柯比意用他的萊芒湖畔小居(Le Corbusier,1923)強調住宅要像飛機輪船一樣,作為一種機器來解決人類居住的種種問題而非虛情假意的賣弄裝飾;鍾情自然的愛國者萊特則努力的讓他的作品內外皆與自然環境合為一體,創作落水山莊(Frank Lloyd Wright,1934),意圖確立屬於美利堅的建築。

而與東海大學路思義教堂(陳其寬、貝聿銘,1962)進行對比,雖然兩者建築在地域上相差兩洲了,在時間上相差四十年,但是二者的比對還是充滿了有趣性。同樣在立面上充滿了表現性,可是二者卻又用不同的手法去表現,在功能上一作為住宅,一個作為教堂,一個利用垂直的線條,一個利用彎曲的板塊。

施洛德住宅勇敢的突破了傳統與歷史的束縛,以極具特色的外觀、對空間的想像開拓了人類對建築認知的境界。在那個群雄並起追逐可能性的年代裡留下了獨特的印記。

參考資料:

施洛德宅:(Gerrit Rietveld,1924):
http://whc.unesco.org/en/list/96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ietveld_Schr%C3%B6der_House
林肯紀念堂(Henry Bacon,192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ncoln_Memorial

https://en.wikipedia.org/wiki/Henry_Bacon

智利大樓(F. Höger,1924):

http://blog.xuite.net/andersonsbot/twblog/128038981-%E5%BE%B7%E5%9C%8B%E8%A1%A8%E7%8F%BE%E4%B8%BB%E7%BE%A9%E6%A8%A3%E5%BC%8F%E5%BB%BA%E7%AF%89Chilehaus

愛因斯坦塔(Erich Mendelsohn,1924):

http://www.berlino-explorer.com/einsteinturm-mendelsohn-potsdam/

路易斯教堂(陳其寬、貝聿銘,1962):

http://www.epochtimes.com/b5/14/9/19/n4252473.htm

萊芒湖畔小居(Le Corbusier,1923):

住宅巡禮(中村好文/2013)

落水山莊(Frank Lloyd Wright,1934):

建築之夢(法蘭克.洛伊德.萊特/2015)

瀑布上的房子:追尋建築大師萊特的腳印(成寒/2002)

新古典主義:http://blog.xuite.net/romanhui817/twblog/150194516-%E5%8F%A4%E5%85%B8%E4%B8%BB%E7%BE%A9%E6%96%B0%E5%8F%A4%E5%85%B8%E4%B8%BB%E7%BE%A9%E4%B9%8B%E5%B7%AE%E5%88%A5

表現主義:

https://en.wikipedia.org/wiki/Expressionist_architectur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