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史學者新手駕照🔰取得:整篇都不錯,如果是結論的話……

新・初心者の案例回顧の回顧練習成果初步檢討

珍黃教學媒體
story-building

--

有人很乖(拍頭拍頭)

勘誤:不「過」抄得好

咳,總之,

結論的書寫習慣會再次整理過文章的內容,從為什麼要寫這篇文章、行文意旨、論述方針,與重點提要後,再提出這篇文章的研究發現與啟發。

如果考量大家寫這份作業時的想法(就是填表,然後寫心得),將這3段視之為結論就剛好了。

至於結論中的啟發則必須來自整篇文章的內容,因而,

沒在內文出現的內容,不可以出現在結論中。

沒在內文出現的內容,不可以出現在結論中。這是個必須遵守並好好自我訓練的規則。

在準備這份任務單時覺得大家應該會為結論而苦惱,稍擔心。批閱繳交成果時轉念一想,每一篇任務回報單都是不錯的結論呢。有好好發展的潛力,多練練語言的流暢度就更好了。可喜可樂、でめたし。

就是在這瞬間,真正的文章標題一亮。

結論也必須要與文章的前言呼應,包括前言中的研究方法與行文意旨等;同樣的,前言也要點出文章的重點與結論。

在設計的論述中,前言等同於設計說明,收圖前一定要好好地挪出足夠的時間,好好組織好好準備的。

  • 前言在報告論文中的作法:寫完文章後,將文章中的重點串成一段或二段的精華提綱,讓讀者可以預覽文章論題(試吃的意思)。

準備設計正圖時,也是如此;就如上禮拜26日正草時,正平老師說的,只要圖面完整,設計說明清楚,那在台上便不需看稿。

  • 設計說明在評圖版面中的做法:正草結束後(也許鮮花8個小時修設計,再)花6個小時重頭思考這幾週的設計發展,並將這過程整理成5到6個重點。接著,將這些重點以圖像方式呈現。之所以是6個,只是因為比較容易排版~~~~

沒頭沒尾的前言(及設計說明)也常呈現了著沒有深入思考過的想法(與設計)。破碎的言說有其潛力,代表著思考的星火,,但必須要小心翼翼地鼓入充足但風速卻不至於過強的氧氣好慢慢燃起足以供一晚工作的溫暖。

好好寫,好好想就是必要的耐心了。

至於主文呢?在任務委託書中附上表格的目的是為了讓同學們撰寫時有所依據與指引。每一列比較2019年六篇案例回顧的項目大致可以寫出2到3段的回顧的回顧的內容。

書寫的方式則儘量以文章,而非要點的方式呈現。每段文章中的每句話,都有清楚的主詞、受詞,與動詞,也有明確的立場與證據。如此才能儘量訓練思路邏輯。

另外,文章的分段準則大抵為每1段敘述1個小主題。

如此,大家的報告本文少要有12小段以上的份量。至少是分派這項任務時的期望啦~~~~~

有趣的是,同一篇文章,總會有人看到不同的內容。

--

--

珍黃教學媒體
story-building

始於2017的真大箭竹工作紀錄,課程資訊、簡報備忘。鐘園建築學士碩士、鱈飛餌建築博士。2011起歷任一二年級設計召集;至2024年止指導歷年畢業設計。教授圖學、文化與軍事地景調查實務、台閩建築史、東南亞建築史學與文化細節創作。主持3D設計實驗室。曾支援院必修當代文藝思潮。曾授景觀規畫設計概論與世界建築史。工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