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關鍵字「ABOUT FASHION」:故事編輯部的「時尚」是什麼?

故事編輯部
故事StoryStudio
Published in
7 min readDec 26, 2019
文字/邱敬(中間圖為伊盈、右圖為耘桑)

有人說,冬天是最時尚的季節,因為多層次的穿搭選擇,打造了這個季節獨特的美學。在這個時尚時刻,故事推出的十二月關鍵字「ABOUT FASHION」,希望探索「時尚」在時間中的變化,探問何謂時尚,而又是什麼塑造了我們今日所擁抱的時尚。本週團隊後台紀錄,就讓我們和執行主編蔡伊盈和設計師劉耘桑一同聊聊,「時尚」對他們而言是什麼吧!

自我介紹:「我們都很喜歡喝龍角」的政大女生們

蔡伊盈:從廣告人轉從事歷史人文相關工作?
我大學唸的是廣告,研究所轉唸歷史所,現在的工作算是滿結合兩種領域的。既要有一些歷史知識,也要有一些行銷概念。我覺得編輯就像是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樑,讓作者的文章能最好的被讀者吸收。

劉耘桑:從地政系轉職變成設計師?
我之前在新竹的在地工作室「見域」擔任刊物設計師。因為大學科系的關係,出社會後想做與人文相關的設計,曾經擔任接案設計師,現在主要負責故事編輯部的設計,並和負責業務部的耀霆互相扶持。

「ABOUT FASHION」企劃是怎麼規劃出來的呢?

█ 企劃專題時,我會先和作者聊聊想法。
伊:海獅是一個很關心時尚的人,在我認識的人中,他大概是少數對時尚很有想法的臺灣男生。他會滿在意一些衣服有沒有穿對,或是講究一些衣著用品的各種細節,例如,他會留意傳統西裝的第二顆扣子是不能扣的。所以我覺得邀請他一起參與這個專題很適合。

█ 在選題上,我想做得比較「歷史」一點
伊:我比較想呈現時尚的發展的歷史是如此,選擇就是有這麼多,大家可以自由閱讀感興趣的內容。就個人而言,我不太喜歡說教意味太重的文章,這實在太老派了,我不希望告訴讀者應該要像誰一樣、應該做什麼才對。所以這個專題比較沒有批判的意味,任何事情也許都有它的原由跟背後脈絡,希望讀者可以透過這個專題了解這點,並做出自己最想要的選擇。

怎麼把抽象的「時尚」概念具體化成視覺設計?

桑:一開始我覺得這個主題很大。如果把它做成一個很具體的東西,例如以女性模特出發,很容易讓人家誤解我們只談女裝。作為一個主視覺,它必須要容納很廣泛的議題,又要呈現出題旨,所以我覺得有點困難。

主視覺風格底定:現代與歷史相遇的新火花
伊:這次專題涵蓋的內容包含服裝史、城市史、環保議題與臺灣設計師對於時尚的看法。時尚是很抽象的概念,我一開始想像的視覺設計是很商業化的東西,俐落、乾淨。不過在和耘桑討論的過程中,她也提供了幾個不同感覺的範本。我們透過不斷的討論,才有了最後的版本。

桑:不過我們雙方的想像一定有需要磨合的地方。而設計師就是要做出同時符合雙向期待的設計。

最終版本首先參照一般「時尚」概念的元素,例如雜誌、名牌、精品的設計,發現它們重疊的元素包含照片、簡潔的版面和文字。然而,這次專題內容仍為歷史導向,所以在設計上,我採用現代非襯線字,另一方面則採用復古配色,展現復古新潮的風格。簡單來說,有點是透過大家對時尚風格的既有概念,讓大家快速掌握我們要討論的主題,主要圖片再選用相對抽象的照片,讓整體視覺能夠廣泛包含諸多面向。

排版傳遞的概念:從網拍衍伸的想像,挑文章就像挑商品
桑:網拍或品牌的圖片都有經過一定的編排,我希望這次的專題文章也能營造出相互呼應的系列感,讓大家閱讀時有逛網拍的感覺:一頁一頁挑選商品,如同在挑選商品,挑選你想看的那文章。

聚焦「時尚」:本月關鍵字想要傳達的主要理念是什麼?

這是一個自由的領域,你可以想要時尚,或不想要時尚都沒關係。
伊:這個專題沒有要定義什麼是時尚,而是想呈現「時尚如何發展成今天的樣貌」這個過程。認識這段故事之後,讀者可能會接著思考「什麼東西變成現在的時尚?」,或進一步思考「臺灣時尚是什麼?」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時尚是很個人的東西,而非一定要跟群體相同;在這個自由的領域,你可以想要時尚,或不想要時尚。

我覺得時尚很像個人的舞台。
伊:簡單的說,就是你想在什麼時候展現什麼樣的自己。在展現自己的同時,也希望大家不要太在意別人怎麼看待自己,而是著眼於你想要變成什麼樣子,至少是自己喜歡的樣子。人隨著年齡跟社會環境會產生變化,小時候喜歡的東西,現在可能變得不喜歡;或是小時候討厭吃的東西,現在變得超愛。同理,對時尚也會有不一樣的喜好。因此,我覺得時尚就是個人當下的舞台,或是當下的價值觀表現。人生很短嘛,要活得像自己喜歡的樣子。

我覺得「選擇」跟「時尚」會是綁在一起的
桑:當你開始有意識「選擇」自己的衣服、配件,那就是屬於你自己的一種時尚。這樣說會不會很老派?

一般來說,「時尚」不是一種給定的風潮,跟上潮流的才算是時尚嗎?
桑:我覺得這個定義有點太模糊。時尚跟設計一樣,會有一個風潮,例如以前流行喇叭褲,現在流行寬褲,但硬要說的話,現在還是會有人認為窄褲很時尚。或許的確有個大風潮,但每個人心中的時尚卻落差很大。所以如果真的要將時尚拉回到每個人身上,會有點難定義。

伊:耘桑的想法跟這次專題文章中的一個回答很像。彩妝師雪姬覺得臺灣的時尚是一種「同己之間的認同美感」,換句話說,臺灣的時尚建立在我認為你很時尚,或你覺得我很時尚之上,是大家彼此間的認同。

你們最喜歡哪一篇文章的內容?

桑:好難喔,我最喜歡的應該是〈納粹曾計劃把巴黎的時尚產業全搬往柏林,是這個男人阻止了這一切〉那篇。但奧黛麗赫本的故事也很好看,這兩篇挑不出來。兩篇都是海獅寫的。

伊:我最喜歡的是〈從豐腴曲線到平直纖細,改變世間的審美標準的女人──奧黛麗・赫本〉。這篇主要在談,赫本原本不是當時流行的風格。當時社會喜歡的身形,是有曲線的樣子,但赫本太骨瘦如柴了。然而她去找紀梵希做戲服的時候,並沒有要求要加胸墊之類的輔助,而是挑選適合自己的衣服,後來反而變成新的時代象徵。

圖片擷取自「故事 Storystudio.tw 」

伊:我也很喜歡〈現代西裝是怎麼出現的?十八世紀的英國花美男奠定了日後男性衣著的基本原則〉這篇文章。它在講一個英國窮小子想打入上流社會的故事。英國窮小子很注重自己的外表,後來成功進入當時貴族念的學校,並結識當時的王儲。王儲很聽他的話,甚至讓他當自己的造型師。但後來王儲越來越胖,窮小子甚至在舞會上刻意以「那個胖子」揶揄王儲。看到這邊我就笑出來了,我很喜歡這種沒有刻意安排,但看到一半會笑出來的文章。

你們最喜歡哪一張首圖?

桑:最喜歡的首圖應該是奧黛麗赫本的,因為那張照片本來旁邊有個男生親她的臉頰。把男生去掉之後,就只留下她那嬌媚又不失氣質的表情。

製作關鍵字的過程中遇到什麼困難呢?

伊盈:我覺得寫文章真的就是編輯跟作者在互相傷害欸。
原本就知道寫文章是一件辛苦的事,但真的自己開始寫後才覺得是另一個世界。編輯和作者應該是一種互相傷害的關係吧?以前在編輯文章時,有時會沒有辦法理解作者的意思,就需要猜測或反覆與作者確認。當自己寫文章時,反而開始感受作者構思文章之苦。這應該就是一種互相傷害吧?哈哈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