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gai Duri 一景。

印尼手札 | Sungai Duri 百富院

混血女兒回媽媽家 part 5

Mintawati
來自山與海的異人
Jun 18, 2024

--

Sungai Duri,客家人稱此處為「百富院」,這個名字一聽就很富庶。反觀我家Semudun,連個客家名都會跟別人撞,可見,Sungai Duri的客家人比例應該頗高。

Sungai Duri 小檔案:
1. 是位於孟加影縣(Kabupaten Bengkayang)的一個村,隸屬攝政區(Kecamatan)Sungai Raya
2. 位於Kebupaten Bengkayang 和 Mempawah間
3. 西加里曼丹著名的華人村
4. 客家人稱此處為「百富院」(Pak Bu Jan)

從Yayasan回家沒多久,媽媽就想著要去Sungai Duri探險,一開始聽到這個地名很納悶,Duri 是很像榴槤 Durian 的那個Duri嗎?小阿姨說,duri是刺,榴槤叫durian 就是因為他刺很多。同理可證,Sungai Duri 也就是「有刺的河」,那邊的河裡面都長滿了有刺的植物。

每次研究這些地名都讓我覺得自己離這片土地更近了點。總之,Sungai Duri 跟我家一樣,靠海,有一條河流經這個村落,有沒有刺,這我沒有親眼見證,不太清楚。

刺刺的河已經不是我的兒時記憶,Semudun 不比Sungai Duri 有錢,華人也沒那裡多,或許因此並沒有成為排華運動的箭靶。我看到網路上竟然有和百富院有關的資料,而且還是用中文寫成:

年紀再大一輩的人,對這條河的印象是排華運動時河水被染紅的景象。這些帶刺的植物,會勾住順流而下死者的衣服。這種令人不悅的植物,逐漸被當地人剷除。然而,沿著河的上游走進深山,那裡是百富院人的墓地,仍然長有各類帶刺的植物。

百富院、Sungai Duri,這兩個詞彙隱隱約約似乎都昭示著排華運動的悲劇會怎麼在這裡留下歷史傷痕,再怎麼富,都會成為生命的刺針,在那襲華美的袍,留下百孔千瘡。

Bis Joker

我們第一次要去百富院時,兩位阿姨都出門了,於是,我媽就把歪腦筋動到bis Joker上。在這裡,大約每小時會有一班中型巴士,來回穿梭在坤甸與其他西加里曼丹的城市之間。Joker是其中一家巴士業者的名字,當然還有其他牌巴士可搭,像是Mirza、Dian等等,但我媽還是習慣統稱這些巴士為Bis Joker。

我們要出門時,媽媽興高采烈的跟舅舅說要帶我跟玲去百富院,舅舅十分不看好,「會落水啦!」。媽媽偏偏不信邪,拉著我跟玲,在家門前坐著,等Bis Joker 來。結果,應了舅舅那句話,天空開始滴滴答答、唏哩嘩啦,雨勢越來越大,第一次的百富院之旅,告吹。

穿梭於西加里曼丹的巴士。

但後來我很慶幸沒有坐上巴士遊百富院,因為我後來在網路上搜尋,好多這種車出車禍的新聞,雖然傷亡不大,但終究不是好事。而且,Bis Joker 裡面位置不多,乘客常常是要站著的,西加里曼丹這麼大,通常一坐動輒一小時起跳,我的小命定會栽在這Bis Joker上的,尤其,有些Bis Joker行駛時還不會關車門,有夠驚恐。

打耳洞 Tindik telinga

雖然第一次沒有去成Sungai Duri,但後來陰錯陽差的,仍是去到那兒了。總之,這一切都要從我的耳朵說起。

在印尼,女孩子從小就打耳洞。無論是我第一次回印尼,還是這一次回去,玲跟阿姨都為我那沒有一個孔洞的耳垂驚訝不已。從我小到大,我媽總想帶著我跟我妹去穿耳洞,小時候怕痛,一直說不要。上學後,在學校跑跑跳跳,同學間的小打小鬧,哪有不受傷的道理。也是因為受了幾次傷後,看著儘管貼人工皮,但恢復狀況仍然不佳的傷口,才知道,我的耳朵,其實並不適合穿耳洞,因為我有蟹足腫體質。儘管如此,我還是打過幾次耳洞,但先天體質,加上我實在不善術後照顧,所以還是讓那些洞,隨時間癒合。

因為有過幾次的慘痛經驗,所以玲跟阿姨各種勸服,並沒有在我心中起到多少波瀾,倒是聽這些話聽到耳朵快長繭,所以勉為其難的,讓小阿姨帶著我去穿耳洞。

我原本以為,穿耳洞這種事在semudun就可以解決,結果小阿姨竟然說要去Sungai Duri,畢竟騎車也要半小時。上一次坐在小阿姨的機車後座是很久很久以前,他們雷厲風行的辦事效率,還有突然襲擊心門的懷舊,讓我久久不能回神。

一路上跟小阿姨聊天,她問我在台灣過得好不好、有沒有交男朋友、爸爸媽媽感情怎樣之類的問題,我也問她Pantai Kijing怎麼發展成現在這樣,Semudun 變了很多等等。一問一答中,那種禮貌的疏離消失殆盡,我已經可以很自然的,用手環住小阿姨的腰。

左:從百富院往外看鐵橋;右:百富院一景。

經過鐵橋後,Sungai Duri 到了。小阿姨首先帶我到金鋪(toko mas),這種店不只賣一些首飾,還會有打耳洞服務。老闆娘和小阿姨用客家話溝通,知道是我要打耳洞,老闆娘竟用一種孩子長大的關愛眼神看著我,他們大概都忘了,我已經20歲了。

這家店並不是手穿,是用槍打,一整個流程比我原先想像的專業且舒適,老闆娘首先用筆點出耳洞的位置,確定無誤後,用酒精棉片幫我的耳朵消毒,接著在耳垂處敷上一點麻藥,準備就緒後,下好離手,卡卡兩聲,耳洞槍屬實快狠準,不過我真的是不耐痛的人,事後回想,我應該告訴大家我對麻藥其實很不敏感才對。

跟大家推薦我打耳洞的地方,價格低廉而且我打完沒什麼大不適。

完成百富院之行最重要的任務之後,小阿姨看時間還早,就提出要在百富院繞繞,我求之不得,所以我們買完全家人的午餐之後,就開始百富院之旅。

ngomong2,我媽媽說百富院的食物比semudun好吃很多,因為這邊很多客家人,他們的makanan Tionghua是最好的。

Patung Emas Kuli Bangunan

說到makanan Tionghua,就不能不提到全百富院裡我覺得最有華人氣息的地方,也就是這座Patung Emas Kuli Bangunan。我不太確定這座雕像的正式名稱究竟是什麼,且雕像一旁也沒有對於這座雕像的描述。

我們只能從外觀和一些非正式名稱中推敲,這是一座紀念建築工人的雕像,或許是紀念開拓百富院的先民。啊,值得一提的是,這座雕像其實有三個不同面貌,如今所見那金子外貌的是前幾年才翻新的,最最最原始的模樣對我而言已然不可考,不知是五顏六色,抑或石灰色造型的版本。

百富院建築工人雕像的三個版本。

Klenteng Metta Kusala

打完耳洞後,小阿姨問我要不要Lao-lao,lao 在當地客家話中是「出去走走」的意思,跟台語很像,所以我很快就學會這個字了。而我當然不會拒絕小阿姨發出的lao-lao邀請,於是,她帶我去了一個類似宮廟的地方。

Klenteng,在印尼語中是宮、廟的意思,指的是儒教或是道教信徒的宗教場所,和Vihara是不同的,Vihara比較像是寺或是精舍,是佛教禮拜場所。儘管這兩個詞彙都指華人的宗教建築。因此,從這個地方的名字可以初步了解,這應該是信仰道、儒教之地。當我們一走進這座廟宇,大大的風調雨順映入眼簾,不知道我是不是當地少數能夠認得繁體字的人呢?

風調雨順牌匾,廟宇中不只此處,還有許多地方包含「龍」的元素。

我對宗教建築並沒有深刻的觀察,且服喪中的人按習俗不能進廟裡,所以我們處在一個走馬看花的狀態,沒辦法和台灣的宮廟做深入的對比。不過,依照我對這的理解,這邊應該是個龍王廟,畢竟這些廟宇群的其中一棟,就有一座拜聖母娘海龍王宮。除此之外,還有叫江夏堂的建築,以及一座紀念馬雷鷹小師父佛法無邊的石座。裡面的神佛可不僅指這些,奇妙的是,有太多太多神明,是我在台灣未曾聽聞過的,但也不排除是我孤陋寡聞。

左:石座;中:海龍王宮;右:Klenteng Metta Kusala一隅

定睛觀察,會發現廟宇中有許多龍的元素,尤其是海龍,我在想,也許是因為這座廟矗立在大海旁,所以才會以供奉海龍王為主。不過,儘管這座Klenteng是道教建築,卻時不時可見佛、師父等佛教元素,這不知是不是反映了此處佛、道教不分的宗教樣態。

左:佛山堂;中:龍群盤據的小池子;右:看起來像佛塔的建築物。

大致繞了這座廟一圈,小阿姨帶我去旁邊的海岸吹吹風,雖然當天天氣看起來風雨欲來,但小阿姨拍胸脯保證,絕對不會下雨的,所以我們就到了一旁河流的出海口,看河岸兩旁的人家,以及一個小小、簡陋的渡口。我很喜歡印尼房舍的色彩運用,該怎麼說呢,儘管色彩斑斕卻又和諧複沓,活潑卻不雜亂,是只有在臨海沿溪的地方才能看到這樣獨特的色彩風格。

當地的簡易碼頭和水上人家。

我待在Sungai Duri畢竟只有短短幾小時,對這座鄉村認識的也並不足夠全面,下次,我想要在這裡吃最道地的makanan tionghua,不要在家當個飯菜要家人外送回家的臭宅女了。(前提是舅舅要願意帶我出門...)然後也要看看這地方有沒有甚麼歷史博物館之類的地方,這裡透露出一股極強的文化氣息,然而,客家話在此並無文字化,若是無史料記載、傳承,我們後輩會對這座客家村更加陌生。

總之,希望下次回家可以更了解百富院。

--

--

Mintawati
來自山與海的異人

乘桴浮於城,在政大漂泊,行在那些行不通卻還是行著的歲月,是來自山與海間的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