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生活 | 那些我上過的傳院不分系必修課(1)

傳播概論、傳播與當代思潮、資料分析基礎與策略

Mintawati
來自山與海的異人
Apr 2, 2024

--

在政大,雙主修或輔系的趨勢在我看來一直都是只增不減,熱門的雙輔科系大概離不開商院各系、法律系等等。當然,傳院各系也不例外。作為政大的招牌,傳播學院是國內傳播領域的佼佼者,至少目前還是國內首屈一指的傳播科系龍頭。

政大傳院大學部下轄三系:新聞系、廣告系、廣電系,不過在分流至這三系之前,傳播學院的學生要先讀兩年的不分系,其中,必修課集中在大一,共有六堂18學分。而這篇文章會先分享我修過的不分系必修課,希望可以給剛考上傳院的學弟妹,或者跟我一樣想要雙輔傳院科系的人做參考。

傳播概論

開課老師:王淑美

修習學期:1121

分數:93

甜度:★★★

冰塊:★★

先談談我對這堂課的綜合評價,老實說,我個人其實不太喜歡這堂課,首先是教學方式,我不太理解為什麼都到大學了,還有老師不讓學生拍投影片,甚至也不願意把投影片上傳到moodle之類的平台。雖然老師一開始已經說過,依照心理學的研究,上課時馬上做筆記會比回家再重新來過來得好,但依我之見,這不是不讓學生拍投影片的理由。且,要跟上老師的上課步調,又要邊抄投影片,一心二用,蠻難在上課時就消化一些比較抽象的概念,甚至下課時,還要補抄自己漏掉的投影片,很沒效率。尤其老師禁止課堂使用3C產品,對善於,甚至習於使用電子產品的世代而言,挺不友善。

再者,是課堂進行方式,我理解課堂中需要討論才能活化大家的腦細胞,但有時候我覺得太多不同的意見反而會讓我對一個抽象概念更困惑,尤其在大家可能還沒充分掌握這個知識就進行討論,常常會有竹籃打水一場空之感。

最後,評分方式也蠻莫名其妙的,這堂課期中考、期末考各佔35%,其餘30%是課堂討論和出缺勤。有問題的不是這個配分比重,而是考試批改的嚴格程度,以及試卷本身難度。傳播概論課分成四班,各由不同老師執教,選用的教材不盡相同,但是考試方式也不同。王淑美老師的班,期中期末考的是申論形式,其他班是選擇題,雖然其他班有報告要做,王班沒有,但其他老師就算考選擇題,也會提供課堂簡報以便學生複習。所以立足點就不同,但既然分班,有差距是必然,可最有爭議的地方是,期中考前王老師有提供簡報,但期中考成績出來後,老師以大家期中考太好為由,決定期末不提供投影片,且要壓低我們的分數,我自己個人是不太能接受。尤其這堂課給分非常不透明,我各項成績唯一清楚的只有期中考。

但這門課其實也有他的優點,假如未來是確定要朝新聞系走的人,我會建議上王老師的課,因為她上課教的理論,其實都能夠呼應大三新聞系媒體文化學程必修課的內容。雖然,這門課我覺得每週內容過於割裂、不連貫,但老師教材選的很好,像是吉見俊哉媒介文化論,這是日本傳播科系的教科書,內容雖以日本社會為梗概,不見得能回應台灣當前的傳播現況,卻仍能取其精華,甚至大三的必修課,仍會常常提起這本書。

當然,若是去Dcard版上搜尋這堂課,會發現爭議頗多,Loading又不輕,但我後來還是選了王老師的課,因為我不是喜歡跟別人分組合作的人,能單打獨鬥就單幹,雖然平時作業還是以組為單位,但就算我這組從來沒有受到老師的青睞,還是有拿高分的可能性,只能說成事在人。

但如果想要拚成績,在沒有投影片的傳播概論課拿高分,可以參考我的筆記,我還有留期中考考古題,成績超過滿分,自認為算是品質保證。

我的筆記範例,點擊上圖看更多!

傳播與當代思潮

開課老師:柯裕棻

修習學期:1112

分數:93

甜度:★★★★

冰塊:★★★★

傳播與當代思潮也是傳院有名的玄學課之一,內容從希臘羅馬神話、哲學、觀看的技術到社會學,包羅萬象,另一面就是四不像。而且這堂課玄到我不知道該從何評論起。

這堂課由四位老師輪流授課,所有大一生一起在傳院劇場上課。每個老師會負責一個單元,每個單元有個自的評分標準,以下列舉各單元的進行方式:

  1. 謝杰廷:使者的任務
    評分方式:考試成績80%,出席表現20%
    這個單元作為傳思的開場,蠻有震懾力道的。因為你即將透過這個單元,在「何謂當代」這個母題中浮浮沉沉,伴隨著希臘羅馬神話和哲學思想,喔對還有失落的訊息,學完這些之後我相信大家必定失落,然後不斷困惑自己到底在這單元獲得了什麼,如果有這個感想的話,那你就抓住這堂課的精髓和要旨了。
    我自己覺得,在這個單元的學問,除了神話那段,其他比較哲學的部分是需要課後反覆去思考的,雖然當下在劇場聽的時候只會覺得wtf,但這些知識蠻適合在公車上或睡前腦力激盪,如果想通了,那這單元的考試絕對難不了你。
    (畢竟老師都考一些他上課不斷強調的東西,像是何謂當代,Hermes做過的事情,原作和譯作之間的關係等,雖然不難,但申論題考驗的是你的輸出、表達和組織能力。)
  2. 康庭瑜:再訪真實
    評分方式:考試成績60%,出席表現40%
    康老師的單元就很新聞系了,若說謝老師討論的是訊息傳遞的流程(浪漫版,理論版請左轉傳播概論),那康老師會反覆討論訊息的內容,討論真實。我個人覺得這個單元非常受用,雖然以事實導向的訊息大概就是新聞,但戲劇等雖然有虛構的成分,但也是建立在一定的事實基礎上。畢竟,掌握真實,才能讓虛構成功
    這個單元在真實的框架下,會著重討論虛假意識、理性的極限以及確認偏誤等概念,可能會偏向心理學,但我覺得概念沒有像謝老師單元那般九彎十八拐,關懷社會的成分還是居多。
    順帶一提,雖然這不是很重要,但每次聽康老師說話,覺得他每一個字都說得好鏗鏘有力,有時候聽了好疲勞,但這不妨礙我對這個單元的喜愛。喔對還有,這單元一樣是申論題,老師在乎「舉例」,所以準備考試可以往這個方向練習。
  3. 柯裕棻:視覺的技術
    評分方式:作業成績80%,出席表現20%
    柯裕棻老師這個單元不考試,上過柯老師三堂課,從沒看過他考試,他真的不喜歡這種評量方式,所以他都出作業。
    這個單元的訊息就限定在視覺方面了,老師上課會讓我們認識觀看的流變、影像和文字的觀看方式,還有科技對視覺技術的影響。主要會介紹三本書的內容:《觀看的方式》、《觀看的實踐》、《給眼球世代的觀看指南》,還會佐以一些羅蘭巴特。
    這個單元結束後,應該會或多或少知道如何評價一張照片,而老師會出一個作業,讓大家自己選一張生活照,並加以分析。
  4. 黃俊銘:傳播與人的境況
    評分方式:考試成績80%,出席表現20%
    這個單元超級社會學,對輔入傳播學門的莘莘學子們,算是一枚震撼彈啊。但藉由這個單元可以認識很多擲地有聲的社會學家,像是漢娜鄂蘭,他在史學和社會學都有卓著貢獻,我大一時上過的一堂核通就有講過漢娜鄂蘭,只不過當時我們讀的是《平凡的邪惡》,而這堂課得讀《行動的生活》。另外,還會聽到一些大咖學者的思想,像是提出東方主義的薩伊德。
    所以,這個單元的核心宗旨是,把課堂中提到的人名和他們思想牢牢記住,且老師會公布考古題,可以依循老師的方向去準備。「舉例」在這單元裡,也是至關重要的元素。

這四個單元的成績,加起來除於四,就是我這堂課的成績。一樣的,如果需要時間慢慢咀嚼課堂內容的話,那或許我的筆記可以幫一點小忙喔!

我的筆記,點擊上圖看更多!

資料分析基礎與策略

開課老師:鄭宇君

修習學期:1111

分數:92

甜度:★★★★

冰塊:★★★★★

這堂課應該是傳院大一必修最涼的課程,課堂平時小考佔45%,期末考佔55%。課堂小考其實就是點名的依據,只不過小考是掃QR code填線上問卷,老實說並不能確實反映出席率,因為大家會互相凱瑞,傳連結給沒來的人,甚至,小考填答完後馬上就會顯示正確答案,讓大家更能鑽漏洞作弊。尤其這個小考還佔近五成,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很不公平。

跟傳思一樣,這堂課也是在傳院劇場上課,也是由四個老師輪流授課,各負責一個單元。但和傳思不同的是,這堂課只會有一次期末考。所以壓力相較之下沒有那麼大,而且期末考並不是申論題,而是全選擇,相對簡單許多,不會寫還能矇。不過,要注意的是,學期間可能會安排幾次演講,演講的內容也有可能收錄進期末考題裡。

雖然這堂課是公認的涼課,我當初也是這麼覺得的。但當我在準備期末考時,我赫然發現這堂課的教材其實是寶藏,認真學的話其實會對資料整理打下不錯的基礎。尤其我已經升上高年級,有很多課都需要收資料做研究,所以這門課的基礎其實是很重要的,基本功打好,未來的傳院課程至少會覺得事半功倍。

左:其中一次演講課,劇場真的很好睡;右:友善的期末考

然後這堂課的優點是,各項分數公開透明,每次小考考完都能立刻得到成績,期末考當然也是如此,是傳院少數分數透明無爭議的課程了。

傳院的必修課,跟我上過的純文組課程十分不同,也許是大班制,讓我非常不習慣。而且評量方式常常會讓人有疑慮,所以要有心理準備。但我自己也還沒有完全修完傳院的必修,所以第二篇課程心得分享可能要過一陣子才會產出,不過這些內容目前應該夠大家參考。接下來應該會著重於新聞系專業課程的分享,因為我已經將該修的群修和必修課程都修畢了。

期中將至,希望大家可以在這浩瀚無近的知識海上,有喘息的空間,反正我快淹死了。

--

--

Mintawati
來自山與海的異人

乘桴浮於城,在政大漂泊,行在那些行不通卻還是行著的歲月,是來自山與海間的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