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錢相處的方式

Sylvie Lee
Sylvie 寫作中
Published in
Feb 7, 2019

人的一生中,多少都有為錢苦惱的時刻。多數人苦惱錢不夠用、少數人苦惱錢不知道怎麼用;而我挺幸運,兩種苦惱都碰過了。

Photo by freestocks.org on Unsplash

大學時般到宿舍住,每個月固定和爸媽拿生活費應付日常開支,開始學著用有限的預算過日子的生活。現在已經忘了爸媽究竟一個月給我多少生活費,只記得那是一個能夠吃飽還有點餘裕可以娛樂的金額。後來開始家教,一個晚上就有四位數進帳,日子就過得更是寬裕了(雖然爸媽有酌情降低生活費)。

也差不多同一時期,我愛上了網路購物 — 就和身邊的很多女孩一樣,我沈迷在網拍的奇幻世界流連忘返。現在想來應該是因為自我形象和價值尚未確立吧,我看著那些(減肥過度又大量修圖可能還有整形)的模特兒和部落客自慚形穢,廣告的辭令則巧妙地將消費購物和這些美好的表象連結在一起,讓當時的我忍不住掏出荷包,買了一堆不一定適合我的衣服、包包、鞋子、化妝品,還有一些奇怪的低卡食物和減肥書。

因為這種不太健康的購物習慣,我賺得多、花得多,也囤積了許多用不上卻又丟了可惜的東西。說起來有點病態,我會因為看到關注很久的商品特價感到興奮(後來才知道都是廣告手法)、在將購物車商品結帳時感到暢快、在收到包裹到貨通知時激動不已、在試穿時心滿意足,然後在發現商品不如想像時大失所望。那些不如期待的商品們越堆越多,成了空間和精神上的壓力,更成為了我記帳本上的負擔。壓力和負擔如何排遣?再購物。沒錢購物怎麼辦?只好再接些家教,好累啊犒賞自己購物一下吧,又花掉了更多錢。那時候的我就是隻迷失在資本世界裡的小倉鼠,每天在轉輪裡不停地奔跑去哪兒也去不了。

還好這樣的惡性循環沒有一直維持下去 — 搞不清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就不再心心念念地關注各家賣衣服鞋子包包的網拍了。我開始知道自己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因此不會再想再打扮成自己不喜歡或不自在的模樣;也不再追求衣服的數量,而是更加關注搭配性、舒適度和質料。或許是「我」慢慢成形了、而我也喜歡這樣的自己,因此不再向外求取各樣流行時尚,而是向內理解自己的風格和特質,衣物配件都不過是「我」的點綴。我不知道這是不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歷程(尤其是女孩),只知道很開心我結束了那樣充滿慾望輪迴、對自我感到懷疑與不安、需要靠購物和收入來滿足自己的時期。而隨著強烈物慾的消失,我對金錢的強烈需求和慾望也就跟著降低了。

就這樣到了出社會開始工作,狀態也沒有太大的改變。日常生活中我不太有購物的衝動,說實在也很少逛街、逛網拍。但我的娛樂型支出上升了:除了兩次海外旅遊(去年七月去美國、十一月去北海道)外,我也花了不少錢在和同事朋友聚餐、小酌、唱歌以及夜歸的Uber上。如果有人對這時期的我說:「金錢買不到快樂」,我應該會認真地駁斥他:「那是因為你不懂得怎麼花錢!」娛樂型消費還有一個好處:它不會囤積無用的商品在衣櫃帶給你壓力和沮喪感;然而,娛樂型消費也有個小缺點:它會囤積無用的脂肪在你不想要的地方帶給你壓力和沮喪感 — 雖然我常常會推說這些贅肉是工作太忙沒空上健身房之故。唉,人生真難!

接著就到了無業時期。離開公司後,在很短的時間之內領到了一筆小錢。這筆小錢也許對於稍有積蓄的朋友來說算不上什麼,但眼見戶頭存款來到新高峰,說內心一點興奮之情都沒有也實在虛偽。這筆錢該如何運用呢?有些人務實地存起來當作(買房、買車、結婚)基金、有些人大膽地購買各種奢侈品、也有些人選擇花在旅行上。好友D在聽說我有了這筆「意外之財」後便建議我應該拿來做實驗,用來測試我在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的慾望:我會不會想要三天兩頭吃和牛龍蝦(然後順便分他吃)?我會不會想要穿華服、背名牌?我想住在什麼樣的空間裡?(天天住各種Airbnb嘗試吧!)我喜不喜歡開車?(買台二手車試試吧!)我喜不喜歡旅遊?(到各地旅遊吧!)雖然這些天馬行空的建議幾乎都被我打槍了,但也確實促使我思考「當我變得(比原本更)有錢,我會想怎麼支配這些金錢?」

但也許我不是特別大膽的人吧,失業以來,目前為止我的非日常消費支出其實並沒有如友人建議的大幅增加。但我也觀察到,隨著各項津貼入帳,我看待金錢的觀點也有了微妙的變化:我觀察到自己有一種延遲消費的奇怪習慣 — 就算不是大筆的支出如衛生紙,我也會撐到最後一刻、幾乎彈盡援絕時才去買新的一串。我猜想這是因為最早爆買時期留下的禍根,我在潛意識對於消費還是有一種輕微的莫名罪惡感、覺得將得來不易的錢花出去是件不好的事,並且沒來由地懷疑現在買會比晚一點買來得貴。由於這一陣子我頻繁地自我省視、經常關注自己感受的變化,我注意到這些延遲的消費其實會帶來精神的負擔 — 我在心裡總惦記著衛生紙快用完了、牛奶快喝完了、兔仔草料快沒了 — 儘管輕微,負擔終究還是負擔。

於是我開始改變消費習慣、在需要的時候購物,就算買到的價格不是最優惠,差一點點錢也就算了。另外,我也用經濟學邊際滿足感的概念來衡量哪些消費會帶給我最大的快樂:舒適的新寢具組讓我睡得舒適也改善感冒、兔仔的大健檢讓我對他的健康狀態更了解更安心、買空氣清淨機避免再過敏也讓惱人的煙味和油煙可以消失、一個人出國旅行探索世界也自我挑戰…很多時候這些想做卻沒有做的事認真算起來開銷比想像中來得更小、帶來的滿足感卻比意料的大得多。我認識到金錢的最大價值在於它可以幫助你降低甚至消除煩惱、帶來快樂和滿足,而這些價值只會發生在金錢被使用的時候。符合自己需要地使用金錢、不為金錢和物質所奴役 — 雖然不敢說真的了解或看透了錢,但我現在終於能和錢好好相處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