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五月雪,剛好想打工

KairosLee
TánTán Design & Future
8 min readMar 19, 2019

原來人力資源的戰場跟我想像的不同,2018五月我做了一個夢,一個看似有邏輯的夢,剛好夢到的是 “戰場區塊移動” 與 “服務產品催化劑”

借用數字科技addcn.com的產品
淺談我 ”認為” “想像” 人力銀行產品服務的事業擴佔與轉動︰

Hypothesis 平凡人的職涯 6階段期望表

職涯六階段︰

我試著將一般人的職涯分成6個階段,在孩提時,對於未來的期望經由父母的引導,通常會是一個在心中有著高大上的職業期許,例如太空人、科學家、護士、老師(但我侄子想當乞丐因為躺著就可以賺錢)等等…開始進入學習時期,接近資本事實的成分越來越高,且靠近畢業轉折點時,對於準備踏入社會是興奮與緊張的,行為初期是積極的,但心理預期是較為消極的,大部分的人會以(我會努力學習、再XXOO的試試看)進入市場。而當在現實累積(習慣)後,若以摸索期為切點,向左方的會跟基礎勞務交換與社會化結構有較多連結,反之往右是以專業與主市場需求為主體在浮動。

市場機會就在人性糾結時刻!
在疑惑產生就是介入服務的時候!

小雞上工APP試行在行動端解決學習期到畢業期的職涯問題,甚至是兼職或藍領階級的議題,服務的對象明確清晰,想解決的目標很直接。但!這段只是職涯的某階段(甚至只是人生的某階段),一個活人的職涯發展是延續的時間軸,而且根本上並不是每個階段間如此切明壁壘,其實是模糊的、交疊的。這線性隨著時間與需求的改變會有所不同,延續產品服務所累積的知識資訊(數據資料)成為另一個服務的基石,也是該思考的課題?

單一產品的功能提升與體驗優化是佔領市場的冷兵器,
那不同產品間能夠建立起服務生命週期的循環,是攻城掠地的熱武器。

我試著將產品服務間的移動,圖像簡述:

2018 KKⓒ

A:完全無縫接軌且一樣環粗這樣的產品間移動(大概在北韓才有吧)
B:各產品獨立用線去移動,但其實就是需要外力推引(推廣/行銷)
C:使用者對產品的需求改變時,會有漸變轉換(水果產品的宗教…)

大部分的公司都是用上述B圖的思維與作法來進行公司的收益與擴大,因為這是最快速,且隨著市場趨勢前進就不會錯的好方法。但這樣的方式發展會有其風險是當技術或成本平緩後,競爭對手會消弭產品的獨特性,進而讓移動產生斷點,接著就只能擴大單一產品的優勢來彌補接線間的距離,通常最終都會變成價格競爭,僅資本較厚者獲得市場較大數量。

就C圖的所述,老實說,我個人認為很難初期就很清楚公司要推出怎樣的產品,且可貫穿商業模式,通常是作一個想一個,然後再想怎樣發展和擴大,雖然在執行的時候當然會設想產品間如何讓全部的服務能夠有串連關係,但其實產品不會橫空出世,落地的時候會不會時機已經過了,沒有人知道,但我認為,如果都沒有去思考或是用更廣的角度來看產品間的糾葛,回頭一樣要還債。除了A太理想化之外(但大家都這樣畫),B和C對我而言一個是執行上的有效進行,一個是思維上的鳥瞰圖。

人力市場的產品服務在未來發展上,經由移動互聯網快速獲取人力內容與聘僱需求,協助雙方溝通互動,達成勞務交換。這看似基本不過的媒合本質,其實更需要是流量(人力)的取得未上線的市場開拓與數據資料的應用

再借用數字科技addcn.com現有的人力銀行產品,我會以三個面向來思考方式需要優化的部分:

  1. 個別產品在裝置上的設計一致性 、功能 、與體驗提升
  2. 人力銀行產品間移動循環的可能性
  3. 如何提高收益與有效降低成本

在找尋產品優化的項目時,讓團隊可以看見全貌是非常重要的,展開成為心智圖或流程地圖,透明現況的一切是基本的開始。而既有的數據和回饋內容是改善的基石,再加以同步進行使用者訪談與研究,讓整個產品團隊共同建立用戶旅程圖,從使用者故事地圖中找出最重要最值得的項目(痛點)進行優化。而優化的目標與方向一樣可經由這樣的Design Thinking方法再度驗證成效。但有一較為灰色的可能,使用者的習慣其實是被養成的,不好的體驗與設計在經由時間的累積,改變是需要更多的資源成本來翻轉,思考角度與利害關係人就較為複雜,而此須取決於整體性價比。

從介面設計的角度來討論,如中川淳〈經典設計的誕生〉一書所談: 在判斷產品的設計是否適當時,會從消費者怎麼想的角度切入。設計不是「品味」而是「素養」。對我而言,一個包含了互動 、體驗 、視覺 、技術 、環境等等相關的設計意圖,不應該只從任何單一面向的思考和開發,且最終決定生死還是回到使用者身上。

問題A.

A案例:首頁下方的設計是toolbar,而工作內容內下方為各功能的CTA,在理解意圖上會造成混淆,且設計上又有輕重之分,造成主要CTA是需要被嘗試的疑慮。設計須衡量整體視覺與一致性體驗,現行APP整體風格運用較輕鬆的素色插圖與彩度較高的黃色,風格呈現明確,但因顏色使用造成部分資訊瀏覽較吃力,主要訊息在設計上層次不夠出突。

問題B.

B案例討論易用性:在移動裝置上CTA的感應區最小不適合低於44 px,且設計上要注意不應過於隱晦,在裝置體驗上,通常會以整個填寫欄位微感應區,而非只是ICON為感應區。

在思考設計時,我認為呈現的溫度味道,在體驗設計上,是重要的感受。

當產品間的移動和循環有斷點時,要不就硬接,或是再作一個產品黏著
但產品出現,也是另一個斷點的開始。

若假設現況518人力銀行的主要TA來自於大量微中小型企業的勞務交換,我認為在此TA的事業提升上可以從勞務媒合斷點銜接品牌建立開始思考。

微中小型企業在成本考量上是高於專業程度的勞務交換,而人力媒合與人力仲介是不一樣的手段,基礎上也有著主動和被動的不同,就以518找人才和找工作的產品服務內容在功能上應是齊備,但在體驗上有可討論的空間
1.過於直接的資訊架構是否對此TA的勞務媒合太複雜?
2.設計呈現與體驗上是否不符合趨勢?
3.將還在現下的企業經由移動互聯網拉上線擴大流量?
4.人力資料庫建立媒合模型運算…

痛點必須解決或是消弭,而斷點只要能夠接起來就足以?通常理想上如此,實際上使用者自己會找到出路,且不一定是你所提供的道路。從斷點銜接的角度來看,有時建立不同的弱連結會比硬梆梆的強連結來的深植人心,就以518人力銀行的產品服務內容有許多不同於其他平台的差異化,可提升其使用量或滿意度,對於不同職涯服務產品的斷點連接有幫助
1.社群或外在資源整合對連結是有影響的(職場討論/518好公司/媒合見證)
2.討論功能是建立企業透明化與信賴感重要橋梁(雙面刃)
3.協助企業經由服務功能或資訊設計更精準的媒合人力。
4.從打工到藍領到白領的職涯,人力資源內容的掌控標註。
5.提供給企業更完善的人力演算和推薦(如FB像素建置)

有效溝通產品的特點與服務的TA群是建立品牌的要素之一,且從品牌傳遞必須力求一致性,從品牌定位到品牌執行都要有連貫的精神與溝通語言,這包含了心體技都需一致,品牌建立就不再多述。

人力媒合產品貫穿的是人才資源內容勞務交換內容這兩者間的交互,市場萬變其不變在於獲取新流量,提高存活與轉換,經由移動循環生息,是提高目標獲利的開始。

若僅從產品設計與開發的角度來看,建立設計指南開發模組來達成降低產品開發中溝通成本與體驗一致性,世界上大概有1001篇內容告訴你為何要做這些,就不再贅述。我認為不論是團隊的任何一個角色,在面對產品的時候,要以自身的專業提供產品最大效益,且要與團隊不同專業的角色尋求與打造最具價值的服務。有心的產品會如同Coser的愛一樣,出角後會看到內涵的不同。

所有版權為數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上均為個人思維,若有雷同純屬巧合,若對了拍手,錯了不要理我

謝謝您!नमसते!감사합니다!THANKs記得「拍手」、記得「Follow」我,歡迎留言交流交流。多拍一次手,少胖1公克,讓我有持續寫給你看的動力。
愛我

--

--

KairosLee
TánTán Design & Future

Thinker︱Story Teller︱Madman︱Master of Nonsense︱Designer+︱Product mana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