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自經區一定是讓台灣自盡區

台灣基進
台灣基進
Published in
3 min readMay 8, 2019

「產業開放政策」不等於「產業政策」

簡單來說,如果「拚經濟」、就是把台灣所有產業市場都全部開放,那幼稚園的小朋友都會當官員。

我們只要一直不斷跳針:「我要開放、我要開放、我要開放…」把全部台灣所有的市場全部開放就可以拚經濟了!多麼簡單。

為什麼自經區等於「自盡區」?以下整理三點:

一、 「中國產品」可佯裝「台灣產品」

上個月,就有一間 Univar USA 公司,被抓到利用「中國製造」的糖精,透過「台灣轉運」來裝成「MIT」,來逃避美國對中國課徵的反傾銷稅,規模高達 329%。結果,美國也不是省油的燈,這件公司被美國司法部以《關稅法》追償 8400 萬美元,最後該公司同意償付 19 億新台幣。

美國在台協會更說,這個追償案能夠成功,是因為「美台緊密合作,促近公平國際貿易的絕佳案例」。

自經區真的推行後,佯裝MIT的中國產品一多,到時難保台灣自己的公司也遭受波及。

二、美中貿易戰下,川普發動奇襲,中國經濟下行將更嚴重

川普昨天已經要對中國關稅提高到 25%,今天中國股市一片慘死、哀鴻遍野。

還在市場靠中國?他們自身難保。

更慘的是,之後想讓台灣被捲進美國對中的貿易戰嗎?
沒關係,那就儘管開放自經區、讓台灣市場對中國融合和依賴。
不只經濟拼不到,未來可能還被美國貿易戰打得亂七八糟。

三、衝擊和消滅台灣產品

中國國民黨力推的自經區,本質上是什麼?

其實就是市場靠中國 的「片面最惠國待遇與租界」政策。馬政府時期推過,現在國民黨又拿出來冷飯熱炒,完全不了解台灣該走的產業政策是:

「提升產業優勢」 和 「徹底產業轉型」

從ECFA、服貿、貨貿到目前的自經區,就是一百零一招:「開放」而已,只想剷平兩岸市場跟經濟體之間的各種流通障礙。

但是,只有自由流通的市場,沒有優質產品可供上市或跟外界競爭的話,自由流通的市場,不只不會帶來經濟效應,甚至會讓外國產品利用自由流通的市場,將本國產品或具備文化意義的產品,全數消滅殆盡。

再強調一次:「產業政策」、不等於「產業開放政策」!


那麼多疑慮和缺點,中國國民黨仍要推行,
不難想像背後的政治目的。

用經濟的手段,來達成政治的目的,
過去就是中國共產黨常用影響他國內政的手段。

到時,不只政治零分(被侵略)、經濟也變零分。
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