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著「宗教迫害」滋味的甜不辣

台灣基進
台灣基進
Published in
4 min readMar 24, 2019

文/洪正

選後,很多人都催我拍美食節目,

害我一度懷疑,我是不是入錯行?

但人不能輕易喪志,

誰說美食歸美食,政治歸政治?

這支影片,就是要告訴大家,原來吃甜不辣也可以講政治!

北部甜不辣與南部黑輪大PK

日本天婦羅 圖來源:維基百科圖庫

甜不辣是日本天婦羅(天麩羅、天ぷら) 的諧音,是台灣北部小吃料理的一種,主要指的是關東煮中常見的拇指狀魚漿,也可以擴大解釋為昆布柴魚湯頭煮蘿蔔,油豆腐、魚漿的總稱。但在南部都稱作「黑輪」,此名稱是來自於日語おでん,即關東煮的意思。

但不論是油炸的黑輪、還是水煮的甜不辣,都是魚漿類的產品。

來談談甜不辣的由來

明治皇帝從京都搬到東京。資料來源:“Le Monde Illustre”,1869年2月20日

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飲食是處於「半素食」狀態,七世紀天皇下達禁肉令之後,蛋白質只能從魚類來補充。而天婦羅一詞,是由葡萄牙語 Tempero的發音而來,16世紀由天主教傳教士傳入日本。因為在天主教中有所謂的「大齋戒期間」,六個半星期內,禁止吃獸肉,只能食用海鮮,這樣的目的,就是將自己省下來的錢去幫助有需要的人。所以,便宜的蔬菜、以及水產食物,就成為天主教徒齋戒期間的食物。「天婦羅」這種以魚代替吃肉而烹煮的一種食物,在日本逐漸流行。

並在之後隨著日治時期進入到了台灣人的飲食之中。

但「天婦羅」到底和「人權迫害」有什麼關係呢?

長崎二十六聖人紀念碑 圖片來源:https://holiday.gowentgone.net/2018/07/13/japantravel26martyrs/

本能寺之變後,主張禁教的豐臣秀吉及德川家康相繼執政, 1597年,豐臣秀吉在長崎下令處決了26名天主教徒。這個事件,後來就被稱作「二十六人的殉教」。

而這樣的迫害,持續到17世紀。大批日本教徒流亡到了葡萄牙在遠東的據點 — — 澳門,並且融入了澳門社會。當時候,澳門的聖保祿學院也培育了大批的日本籍神職人員。

他們在澳門學成以後,很多人都選擇回到還在禁教的日本,繼續進行地下傳教工作,非常的勇敢。也就在這時候,在宗教的影響下,齋戒期間的炸魚與炸魚漿,把日本人的飲食跟天主教的因緣串連起來。

換言之,天婦羅不僅是日本飲食文化的代表,也書寫著一齣四百年前,日本幕府時代具人權迫害、宗教迫害的歷史味。

現在21世紀,人權迫害仍在某些國家不斷上演

自焚者江白益西 圖片來源:https://xizang-zhiye.org/%E8%A5%BF%E8%97%8F%E4%B8%80%E5%A6%87%E5%A5%B3%E8%87%AA%E7%84%9A%E6%8A%97%E8%AE%AE%E4%B8%AD%E5%9B%BD/#

現在,四百年已經過去了,中國依然在進行這樣子的迫害,而且狀況越來越嚴重。

以圖博的案例,從2009年到現在,已經有超過152名圖博人自焚抗議。2014年,開始在維吾爾,推行「再教育營」, 2017年,維吾爾自治區官方媒體都曾報導這些被稱為「去極端化培訓班」或「教育轉化培訓中心」。許多媒體都指出,在維吾爾因為宗教信仰和民族身份,被關進中國當局設立再教育中心可能高達百萬人。

四百年過去了,宗教迫害並沒有在東亞消失,如果台灣未來被迫受到中國統治,那麼連選擇信仰的自由與權利也會受到剝奪。

更多精彩的內容,請見我們的Youtube頻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