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y Lou’s Mass Part 2 (Soul on Soul 第十二章)

Theresa Chen
TaiwanDigsJazz
Published in
May 5, 2021

瑪莉露的第三套彌撒曲"和平彌撒曲"(後來的"瑪莉露彌撒曲")於1970年二月完成,三月於哥倫比亞大學的聖保祿禮拜堂首演。演出後的反應相當熱烈。同時她也決定由Father Peter O’Brien擔任她的經紀人。這位來自耶穌會的神父與瑪莉露在她Hickory House的場子認識,因而開始這一段深厚的友誼。

Father O’Brien介紹了紐約教區的樞機主教Terence Cooke給瑪莉露。瑪莉露當然不忘把握任何一絲絲機會遊說主教批准她的爵士彌撒曲在聖派翠克大教堂的彌撒中演出。主教的反應大致樂觀,透過這樣的彌撒曲能夠吸引年輕教友回來教會,但是當時教會的政治立場還沒有準備好討論爵士樂與禮儀的議題,再加上艾靈頓公爵的聖樂音樂會演出計畫近期被打槍,所以瑪莉露必須花很長一段時間的等待教會的批准。等待期間,瑪莉露成為Cookery餐廳的駐店鋼琴手,並透過Father O’Brien的牽線與知名編舞家Alvin Ailey合作,為她的彌撒曲編舞。

瑪莉露在一次嘗試發行由三首新譜寫的爵士聖樂曲集結而成的單曲過程遭受到的挫折之中,意識到推廣傳承傳統爵士樂文化與價值觀的重要性。在前衛自由爵士所造成音樂市場的衝擊之下,瑪莉露對於自身音樂文化的體悟逐漸明朗:她不認同這些前衛爵士音樂家們理直氣壯、一味地透過摒棄所謂"白人" 音樂美學來自我宣稱正港黑人音樂語彙的態度。她認為要了解自身種族的音樂文化必須探索其根源、音樂史的發展與生活上經驗。她也認為爵士和黑人靈歌是真正屬於美國的在地藝術。靈歌起源自黑人的遭受的苦難,是傳達悲傷與喜樂的歌,透過節奏如香料般調味,使人自在地表達內心感受,因而形成爵士樂。這些思想匯集成日後1978年發行的History of Jazz專輯。此唱片可以說是大學音樂系制度開始前,最早的爵士音樂史教學法的先例之一。

瑪莉露為了到堪薩斯市出席查理帕克基金會的一系列募款音樂會,順道於當地St Francis Xavier Church演出彌撒曲。雖然演出相當成功,世俗音樂在彌撒禮儀中地位仍舊引起許多爭議,因而遭受到不少樂評家無情的評論。1975年,瑪莉露的彌撒曲終於得以在聖派翠克主教座堂的彌撒中演出,反應相當熱烈。

瑪莉露仍不斷竭盡心力推廣傳統爵士樂。為了準確呈現瑪莉露的歷史觀點,插畫家David Stone Martin設計了"爵士音樂樹狀圖。"隨後她的思想在爵士音樂界同好之中不但廣為流傳,更凝聚了黑人爵士樂手們的群體意識。歌手Betty Carter也跟著響應,認為這些avant garde樂手肆無忌憚"無節奏感"式的風格使得這些傳統爵士樂演奏者離開音樂圈。爵士樂界傳統派與創新派的爭論使得"爵士樂"這個詞相當難以定義,特別是融合爵士正夯的時候。為了讓兩派之間的爭論取得一個平衡點,瑪莉露於是做了一件非常大膽的演出計畫 — 與前衛爵士鋼琴家西索泰勒(Cecil Taylor)於卡內基演奏廳舉辦雙鋼琴音樂會。傳統與前衛的交織與抗衡使得這場演出別開生面,但兩人演出後相當不快。

錄音推薦:

History of Jazz選段 https://youtu.be/DfOvfePtcJ4?list=RDDfOvfePtcJ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jC_aVJohdw

Mary Lou’s Mass 舞蹈選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iUKthgwR9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Id2aWl1nxA

與西索泰勒的二重奏選段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lcJKmgIAHU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