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設計職場求職歷程

前言

其實想寫這篇文章很久了,主要是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感恩接受很多前輩的幫助,所以也想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希望有興趣到英國找工作的人能少走一點彎路。但因為各種原(ㄌㄢˇ)因(ㄉㄨㄛˋ),拖到現在這份工作滿一年多了,該是時候還債了!

背景

大學就讀廣告系,畢業入行工作了兩三年後決定飛英國倫敦進修 Goldsmiths University 的設計碩士,後來幸運抽到了打工簽證,就繼續在倫敦工作。碩士畢業後先回台灣把 Tier4 轉成 Tier5,然後開始了粗估約四個月的求職過程。

時間軸

時間過去一年了,回想當初找工作的過程還是覺得歷歷在目…在找工作前,以為有之前在台灣的工作經驗再加上英國碩士,應該不會太難找吧?是的…當初真的是這樣想的…真的太天真了,倫敦充滿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相同條件或更好的滿大街都是。求職過程中碰壁的不少…

📆 三月初回到倫敦:

聽 recruiter 説三四月是春招,再來下一坡高峰是暑假,盡量在高峰時間之前準備好資料開始投效率最高。但初回倫敦我還在忙從台灣帶回來的案子,和繼續幫之前就一直合作的倫敦客戶做品牌設計 part-time,所以開始的前兩個月我有一搭沒一搭的投履歷,收到的回覆寥寥無幾。但有收獲一個面試邀請,在完全沒準備好的狀況下真的變成去聊聊天而已,沒下文。

📆 四月底案子忙完,開始正視找工作這件事,改版作品網站:

開始認真面對後,我第一件事開始更新我的作品網站和履歷…因為之前投履歷用的是申請碩士的陳年舊資料(好孩子不要學…不然你投到天荒地老也不會有人理你的)。我花了一個禮拜左右先摸索一下我到底想要什麼樣的工作,哪些職位,自己的強項是什麼,未來想怎麼發展等等。

履歷和網站都做一半我就先投 Indeed/Linkedin/Glassdoor 等試水溫。一開始有點像海投,當時覺得職缺這麼多,一個一個過濾覺得好慢,存款快見底讓我很心急,所以像是 Linkedin 上有那種一鍵投履歷的那種我就都點了,實驗結果發現真的不要偷懶,雖然有收到回覆,但是很多後來回去看他們公司性質根本不符合自己想要的,反而浪費了時間,而且投到不適合的,對方寄給你拒絕信的速度也很快,拒絕信收多了很打擊自信的。

📆 五月六月,瘋狂面試,無限次改版履歷,客製化 cover letter一寫再寫:

後來就乖乖地看完每間公司的徵才內容,並且去看他們的網站,但網站有時候寫的陳腔濫調很空泛,這時候我會去逛公司官方的 FB/IG/TW 等等,可以得到新的資訊,也能更了解他們平常真的在做什麼。每次在找到符合我想要的職缺後,我會針對該職缺修改我的 cover letter,履歷的話會修改一下排版,並且寫個記事本紀錄我為什麼喜歡這間公司這個職缺,以防越找越多後會混淆。

這兩個月我印象就是每天打工之餘,在收 email 寫 email,接電話,準備面試,去面試中渡過。總共面了六間後,六月中面試到現在就職的公司,19 號接受 offer 談定一個月後上工。

面試經驗

當時想要的職缺剛好大多是公司自己 po 的徵才。有些則是Recruiter 代為發出的廣告,或是 Linkedin 裡面直接 Inmail 你,那第一關接觸就會是和Recruiter 的電話對談,通常也不會太久。但這次經驗剛好沒有,所以以下分享是直接投公司徵才廣告的經驗。投履歷一開始時要看清楚該公司的資料要求,有特別要附 cover letter 等等的盡量一項都不要少,尤其是投大公司,最好把所有要求填寫的資料都寫好寫滿。缺資料最怕的是在機器人那關就把你刷到冷宮去不見天日。後續收到回覆的方式和面試流程每間公司也不盡相同,但是大約都有:

  1. HR 電話面試: 有些 HR 會先 email 和你約電話面試的時間,也有些 HR 直接打電話給你直接電話面試,殺你個措手不及。 但問的問題大同小異:確認你的經驗和職缺有沒有符合,和聽一下你的感覺適不適合該公司。通過的話就會 pass 給該職缺主管。我一開始接 HR 直接打電話來的時候都會很戰戰兢兢,想說要把每間公司名字,在做什麼等都背下來備戰,但是到後面發現投太多根本記不住,最後我都很誠實跟對方說我投了蠻多間公司,請對方概述一下他們公司是在做什麼的以喚起我的記憶。幾次經驗,大多 HR感覺是不介意,而且講得很快像機器人一樣,可能他們一天要講好幾次🤣。
  2. 主管面試: 算是第二關,大多與直屬主管和同 team 設計師等面,以及看公司架構,有時候要和不同主管面試多次的也有,問的問題也會比較深入去瞭解你的工作方式個性能力等等,去看你適不適合這個職位和這間公司。當時在這關的時候,常因為內心著急著想要有工作,忽略了面試是相互看彼此適不適合的過程。不只是資方面試你,你也在看對方是不是你未來想一起工作的對象,工作環境、工作內容、未來發展潛力、待遇等都是個好機會詢問,勇敢的問下去!但是這裡的待遇不是指薪資,薪資一開始投履歷時大多就會填寫了,這裡指的是像職訓之類的。
  3. 技術測驗:這個應該是工作內容偏設計實作比較會出現的?也有些公司單看你的作品網站就夠了。通常走到這一關,如果公司滿意你的作品,接下來大概就是談薪資拿 offer 了。後續大概就是和 HR 談待遇的部分,這裡就包含了薪資、福利和合約細節,如果雙方都沒問題後就可以接受 offer。(補充:最近新趨勢是取消了這個關卡,原因聽說是有創意剽竊的疑慮)

這次求職我總共投了近三百間,有正面回應的大約 15 左右?…有些來電完就沒消息的記不太清楚了,覺得值得分享的有 8 間,其中 5 間有和主管面試,有技術測驗的 4 間(其中一間感覺來騙作品的)。以下按時間軸排序:

📍(掙扎後來還是放進來了)三月份莫名來的:

一間廣告公司。HR 先打電話來,內容大約確認我之前的工作經驗,我現在在幹嘛,為什麼想找工作等等,然後通話尾聲表明會 pass 我的履歷給該部門主管。隔天收到email約面試時間,以及附帶一份設計任務,時間給三天,做好後帶去一起面試。這次面試我犯了大忌,就是壓根沒有做好事前準備就去了,除去自己的案子,我把時間投資在他們給設計任務,公司背景、職務什麼的還是我去面試的路程中臨時查的。恩,一問三不知,表現的很差。

📍電商公司:

一開始收到 HR 電話面試,問了幾個問題和上面差不多,然後幾天後收到第二關面試邀請。比較特別的是 email 裡寫明了他們很 casual ,沒有 dress code,穿舒服的來就好,看到當下很疑惑,反而不知道要怎麼穿,而且我面試設計師職位本來就不穿正裝,最後我還是穿了有點半正式的千鳥格上衣/牛仔褲/低跟皮鞋。到公司後 reception 帶我進會議室,一切看起來蠻正常的,直到面試官進到會議室,哇…主管穿拖鞋來的…T-shirt 看起來也跟我拿來當睡衣的那種很像…,原來隨性不是隨便說說的!不過服裝歸服裝,面試過程很正常,自我介紹和作品,對方也在過程中說明他們公司在做什麼的,並提出他們希望這個職位要有 B2B 的經驗,因為這個職位只要要支援他們新的 partnership,這點招募廣告上沒有寫到,而我本身也確實相對較多 B2C,當下面試官說了我的作品風格比較符合他們要的,但上頭希望要找有經驗的優先,所以她要再跟內部商討看看,面試結束隔天收到來電說面試失敗,原因是有另一位候選人有更多 B2B 經驗。

📍華人公司:

想著有中文優勢,投了一間專門做東西文化交流的活動公司。投完隔天收到本人面試邀請,見面一開始對方先用中文跟我對話,然後瞬間切換成英文和我對話,應該是要考驗我的英語能力(心裡有點小奇怪…我不是都在英國了…),問的問題也跟其他面試比較不一樣,會關心我在這裡多久了?為什麼想來英國?文化適應嗎?中西兩邊工作模式有什麼看法?然後看作品集中台灣客戶的那些品牌也有共鳴,不用解釋面試官就很瞭解了,這點相對輕鬆一點。再來一樣有和我解說公司業務。可惜的是,這間我感覺工作模式和我在台灣看到部分公司的生態很像,除了設計要兼做打雜小妹,還有那種要無限加班的感覺,週末責任制上班,最後他們説薪資預算不高,但是每個月看業績會有獎金,但當我回問設計和業務性質不一樣,KPI 他們怎麼訂?業績怎麼算?等等,對方回答得很模糊,基本薪數字也真的低得連生活都會有問題,考慮後覺得這間達沒(日文),生人勿近。

📍科技公司:

一間培訓 HR,設計 HR 教育課程的公司。這間的 HR 和直屬主管剛好都不在倫敦,但工作地點是在倫敦辦公室。所以兩次面試都是電話進行,而且這次遇到的是華人主管,有點開心,面試當中對方也突然換成中文跟我說:「我也是台灣來的。」有點意外,但當下心裡暖暖的,人在異鄉久了,遇到這種真的特別容易感動,面試一結束她發給我一個創意測驗,測驗內容不難:一個他們剛做完的 campaign,任務是要提升他們某課程在市場上的 awareness,要我發想並做一個主視覺,並附上理念 。面試一結束,三小時內做完回傳,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但是這個任務看時間就知道主要考創意,不期待看到完成度高的設計作品,但反而我自己覺得風險有點大,創意很容易主觀(而且…我剛結束完面試肚子很餓欸…)。資料像產品線/ persona /競爭者這些都有附上一份 summary,以及公司的 brand guideline 和這個 campaign 的視覺資料,他們用的是馬拉松選手做為概念。我 brainstorm 後加入了 HR 需要統籌規劃的特色,用了西洋棋做為概念,求好心切我還是花了大部分的時間做視覺,理念部分自覺寫得不夠詳細,但時間不夠了,最後踩線寄出。寄出後沒有收到下文,過了一陣子確定是失敗了,寄了 email 想問原因但沒有收到回覆。不知道具體失敗原因覺得很可惜,但成品我自己也沒有很喜歡,對方大概也不會愛。

📍運動 App:

對方直接寄 email 過來,內容是發給所有候選人一個設計任務:reskin 他們的 App,説後續覺得喜歡你的作品的話再聯絡,但這樣的流程讓我覺得怪怪的,沒有事前篩選人才就要求所有人交作品,很像在撒網坑創意,或者是我想太多?不過我也在練習 UI,所以覺得無所謂,還是做了,但沒有在對方限制的三天裡完成就是了,寄出後也沒有收到後續。

📍兒童遊戲 App:

開發設計兒童手遊的公司。這個職缺是我實習的公司推薦的。對方沒有放到求職網站上,過程我是寄 email,附件我的履歷,cover letter 直接當內文貼上,並附上作品網站。這間我蠻認真準備資料的,因為那間公司的理念我很喜歡,加上有推薦人,覺得機會可能大些。但很可惜對方覺得我的畫風和他們差距太大,婉拒了,不過對方很有誠意的寫了一大篇他讚許我的作品的點,並鼓勵我繼續創作,感覺他很認真看過我的作品,有點感動。很多公司根本快速滑過,或是根本沒看,面試當下直接請你 present。當時因為這間我花比較多心力,沒面試就拒絕了讓我有點灰心,但後續申請的時候知道了要更進一步的過濾和我設計風格或做過的產業相近的公司。

📍現任職公司:

是一間經營幾間酒店教育學校的公司,一開始是 HR 寄信來約電話面試,這間時程經歷比較久,email 來約兩個禮拜後的面試,然後隔天收到回覆後,再約本人面試又是另一個兩個禮拜,面試隔天收到設計測驗,時程給兩天,完成時間剛好是星期五中午,交件後六日不算的話,等了兩天,星期二收到回覆,前後加總一個月多就沒了。

HR 面試:這位 HR 感覺很健談也很愛公司,第一次 HR 面試面到一個話比我多的,我也藉機會問了很多問題,像是該職缺加入的團隊架構,結果她把公司所有部門的架構也 “順便講了”,通話結束後我看時間已經一個多小時了,手很痠。(就職後得知她去了瑞士那邊幫忙,可惜沒能見到本人)一個小插曲,這裡我和HR的通話品質後半段有點問題,對方原本應該在會議室,後來聽聲音可能跑到走廊或其他空曠的地方,回音很重,收音也斷斷續續的。當下我有反應讓 HR 知道,但對方試了幾次方法也沒有改善,結果導致在通話尾聲確認預期薪資的時候對方直接少聽了尾數,而且後續接洽的是不同的 HR,無從核對。這個也造成了後續接受 offer 後也出現了點問題,後來商討結果是三個月後再恢復我原先的薪水數字。建議大家,如果發生類似狀況,這種敏感數字可以事後再發 email 確認,白紙黑字。

主管面試:面試官有 marketing director 和 PM,一開始先簡短介紹自己接著作品,針對我的作品專案詢問細節,順便解釋了這個職位的職務,彼此合作方式等,最後問了些 general questions , 你最近一次遇到什麼困難,你怎麼面對它解決它?你習慣的工作模式:個人作業還是團體合作?高壓作業下你怎麼應對?最有印象的一次和 stakeholder 的提案是什麼?等等。面試尾聲老闆說了有興趣繼續,下一個階段他們會做設計測驗。回家的路上就收到對方寄來的設計測驗,是做一個廣告,指定要做 motion graphic 和一樣附上理念,有給 brandguidline /專案背景概述/ persona /文案等,廣告露出的平台自訂,時間給兩天。因為這次任務時間給的比較充裕,也感覺偏重考技術,這次我就放膽把心力都放在技巧上。除了規定要做的廣告外,我另外簡單 code 了個 landing page,放入我的成品當作 mock-up 一起交出。

📍科技公司:

一間產太陽能的公司,倫敦地鐵螢幕到處都看得到他們家蹤影,這間是我在半海投的時候丟的,時隔一個多月他們的 HR email 我約面試,然後電話結束後蠻快就再寄 email 來約第二關面試,但這間是我面試到最沒有誠意的一間了,我到的時候等了 40 幾分鐘人還沒出現,大概是真的很忙,面試開始也是直接先向我解釋這個職缺,因為公司性質,設計需求不大,所以其實比較多做的是些小設計,簡報等等,和廣告裡內容不太ㄧ樣的。當下我就對這個職位沒興趣了。然後讓我做自我介紹,但是當時還在上面那間的技術測驗時間內去面試的,想把時間投資在上一間,所以當下就直接跟對方說該職缺和我期待的方向不一樣,感謝他們的時間,結束面試,時間大約不到十分鐘。廣告內容與實際招募內容有差距這個不知道是不是單一個案,在我這次幾個月的過程中也不只一次遇到,但思來想去也沒有比較好的解決方式,可能在 HR先打電話給你的時候再次確認他們所列出的工作內容和技術需求等哪些比例佔的重?日常工作出現較多的工作內容又是哪些?

後語

這次找工作有幾個心得分享給大家,也順便記筆記給自己。

有備無患:想找到滿意的工作很多時候真的也要碰運氣,你找工作的期間不見得有你要的職缺釋出,建議平常訂閱追蹤你喜歡的公司,才更有機會搶得先機。

耐心過濾很重要:急著找工作的時候,那些求職內文常常寫得大同小異,又落落長,很常會沒耐心把它看完,很想跳過直接投了再說,但是這時候真的要沉住氣,不然很可能會像我當初那樣,變成像海投,浪費了很多時間在搜尋自己心裡其實也知道沒有很喜歡的職缺。尤其越投越多後深感,真的要找那種職缺內容百分之百看起來就是在寫你的那種,才能高效率找到工作,符合他們開出來的條件的人才他們看見你的機率就大。除非你是想累積一些經驗,多些機會練練手,可以找幾間失敗也不覺得可惜的投看看。

看清楚你很好,你有你的價值:在越收越多拒絕信的時候,會越來越懷疑人生,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力不足,看自己的作品怎麼看怎麼不滿意之類。但換個角度想,這世界本來就充滿一堆人才,就是知道自己還有很多要學、想要磨練自己才來的不是嗎?努力過後再回頭看到進步的自己才最有成就感不是嗎? 多學多精進才是最寶貴的財富,走過的路,好壞都是讓人生變得精彩的內容,享受它吧!最滿足的不過是午夜時分,當世界變得靜悄悄,回想自己走過的路的時候,能露出一抹發自內心的微笑。

希望我的經驗可以多少幫助一些有需求的人,祝大家都找到真心喜歡的工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