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領域英國轉職經驗

疫情下,轉職 UX 設計師的準備方式與結果

背景

2020 年疫情對全球都有巨大影響,而英國在脫歐與疫情的影響下就業市場更是不如以往,許多企業萎縮與倒閉,失業、放無薪假的人不計其數。我身邊的本地朋友們也不例外,他們在求職上遇到了各種阻礙:因為失業潮造成了競爭者暴增,錄取門檻提高,求職者行情相對下滑等問題。

好巧不巧,我 2020 年的新年新希望就是轉職為 UX Designer,所幸在一番掙扎下,很幸運的轉職成功並已經開始工作。

我原本的背景是產品經理,在英國工作約有三年多的時間,因為接觸到 UX 使用者經驗覺得很有興趣,加上本來學生時代就是設計背景(建築與插畫),所以轉職的想法油然而生。終於在 2020 年初立下了目標要成為專業的UX設計師。沒想到不久後英國就開始了疫情失業潮,就業市場大幅衰退。連一開始打電話給我的獵人頭公司都勸我先不要轉職(這又是一個奇怪的故事了🤣)。但是當時進修課程都付清了上一半了,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努力。

課程選擇:通勤時間轉換為進修時間

因為身為 PM 且身邊也有一些 PM、Product Designer 朋友,所以大概知道目前的 UX Designer 如果是進修後轉職大概是哪裡出來風評比較好,例如 General Assembly 出來的設計師,在一些公司眼裡是有品質保證的。但我考量其他生活開銷,GA 的學費實在…有點貴😅。在設計師朋友的建議下選擇了 UX Design Institute,學費相對便宜許多,雖然名聲不如 GA 響亮, Package 比較簡單,沒有附作品集建議與職涯、課程追蹤,但上課時間彈性且基本功都有涵蓋,適合當時忙碌的我。(雖然事後發現沒人追蹤你上課情況時,真的很需要自制力啊!)。

邊上班邊上課三個月後倫敦開始封城,雖然一開始有各種狀況需要適應與調適,但把 WFH 後將通勤時間轉換為上課與做作業的時間,反而讓我能在半年內把課程完成。

其實要轉職為UX設計師是完全可以自學的,在youtube上也不少設計師拍影片分享怎麼自學與轉職,然而因為我本身工作比較忙、不確定怎麼擬定學習計畫,又怕自己自制力不足,所以還是選擇買課程學習。現在線上UX課程很多,不一定要選擇我提到的兩個教育機構,而是要選擇適合自己生活/工作型態/已有技能的課程。

作品集與面試準備:遇到天使饅頭計畫,寫下面試寶典

課上完了,證書拿到了,卻適逢英國第一波裁員潮,嚇得我立刻開始準備作品集。然而做作品集各種瓶頸:不知道從哪裡開始,實際作品不多,不知道怎麼呈現。這時剛好 TWUXDuk (Taiwanese UX Designers in UK 社團)開始第一屆饅頭計畫(Mentor/Mentee Program)本來就在找 Mentor 的我抱著「也太幸運!」的心情參加了。

為了解決剛準備轉職作品不多的問題(相信很多轉職的人或畢業生都有這個困擾!),我找了一些志工的工作,而針對自己常用、有感覺的軟體(身為UX學生/設計師應該有很多看不順眼的產品/功能吧!)做案例分析也是不錯的方式。

順利的配對成功獲得我第一個職涯導師 Lori,真的是好的導師帶你上天堂,本身工作經驗豐富的她,提供作我品集修改建議、作品集參考網站資源、以及推薦業界適合追蹤的自媒體。讓我看 youtube, instagram 時自然而然會看到一些目前思潮與 trend。最感謝她的是我面試過程的一路陪伴,幫我看了設計作業與 CV,以及第一輪面試完後的檢討與回答我的各種提問。

與導師的學習方式是固定時間 meeting 一次,我覺得有 mentor 對我而言最大的幫助是因為跟人家約好了,時間到了你一定會把進度生出來。另外就是減少了很多摸索的時間,比較有方向前進。

Mentorship現在非常風行,youtube上有不少如何禮貌地找業界導師的方法,許多人透過Linkedin或者其他平台尋找適合自己的Mentor。也有其他平台提供Mentor/Mentee媒合的服務。

加入 TWUXDuk 社團真的受用無窮,一開始是加入社團的讀書會讀產品開發的書。雖然我也是害羞的人,但鼓起勇氣參與這些活動讓我獲得了意想不到的資源與幫助。也意識到主動接觸社群的助益以及社群互助的力量。後來裡面的資深設計師還舉辦了兩次面試工作坊,大家腦力激盪 UX 職位常遇到的面試題目,隨機抽題考對方,為此我寫了一份考題與答案對照表,後來就變成我面試準備的寶典。

事實上我的 Mentor 也是這樣準備面試的:她認真列出所有可能的面試問題與答案,寫成一份一百題的參考文件,每次面試前都拿出來複習,這種努力方式真的很令我崇拜。而事實上也是很好的準備方式。

面試結果

在作品集改到一半的時候,我就開始投履歷試水溫,很幸運地在那個階段已經有公司願意與我面試,而面試的反饋也 feed in 我作品集修改的方向。以下小小紀錄,之後會再寫文章分享細節:

A 公司(拿到 offer 😀) 國際上市遊戲集團

面試有許多階段,有些階段平行進行,先和人資面試,然後與 Head of UX 面試一次(主要為 walk through 作品集),接著筆試(語言推理、邏輯推理、數字推理、性向測驗)與設計作業。

兩個最終面試:與 Head of UX 與 Head of UI 提問設計作業,再和 Head of Talent 一起看筆試結果並面試 culture fit 的部分。每階段都覺得和面試官蠻聊得來,設計作業給的時間也足夠到給 mentor 看過並與她練習了簡報,雖然數字推理沒考及格(太久沒算數學了啦),在其他的表現他們都滿意的情況下,還是順利拿到 offer。

B 公司 (未拿到 offer 😩)國際兒童教育集團

職位是產品部門其中一個組需要設計師,與人資面試一次,然後與該組的 teamleader 面試一次,主要面試內容為:他們的產品分析及作品集 walk through ,基本上在產品分析與對 user 的了解部分相談甚歡,但走到作品集的時候發現我 mobile 的經驗比較不足,面試官表現有點驚訝的樣子,我心裡也有了個底。

面試完我立刻問我的 mentor 怎麼辦?在她的建議下立刻在作品集多加入了一些跟 mobile 相關的內容。這次面試雖然沒有錄取,但是相談甚歡的那一部分印證了許多我對兒童產品與使用者的想法,這樣的經驗 feed in 我後來面試的另一間教育軟體公司,並成功的拿到 offer。

C 公司 (拿到 offer 😀 )兒童教育軟體公司

和 Product Team 談了兩次,最後階段是和 Head of Product Development 與 Head of Design 兩個多小時的面試,在面試日的前24小時收到設計題目(之前有解釋這個設計 task 就是24小時內完成,不用有太精細的 screens 但要能解釋自己的思路),隔天面試先是作品集提問、然後一起看設計作業。接下來分別做了 User Research 情境題,教育情境題,產品開發情境題,基本上就是假設我與他們一起工作,遇到某些情況,我會怎麼解決問題。每個階段都非常緊湊,是很有架構的面試。因為面試時手上已有 offer 等我決定,所以厚臉皮的催了他們一下,在當天拿到 offer。

D 公司 (拿到 offer 😀 ) 投資集團旗下通訊軟體公司

是我最晚開始面試的公司,一樣是先面試人資與 team leader,最後階段與 產品總監一起看作品集與設計作業(產品分析),因為之前的練習比較熟練了,面試時也已經拿到心儀的 offer,所以不是那麼緊張,後來也就順利拿到 offer,但這工作獵人頭找到我的,我對該領域其實不是那麼熟悉與有興趣,就並沒有接受 offer。

E 公司 (未拿到 offer 😩)跨國 Fintech 公司

對 Fintech 產業太不熟悉,雖然認真的看了產品、做了產品分析(實際上產品真的不錯我從那時候下載用到現在),但被問到產業題的時後回答不出有建設性的答案,後來也因此沒有拿到 offer。之後如果有類似面試會多放一點心力在了解產業上。

總結

以下三點是我的跨領域轉職心得,供大家參考:

了解自己、制定計劃

很多人都是在必須工作的情況下跨領域轉職,在每天可用時間的限制下,需要強大的動力、自制力以及有計劃的精力與時間分配。另外也要了解自己的弱點來訂定適合自己的目標與計畫,做好長期努力的準備與決心。

不要因為環境限制卻步

如果可以選,我也不想在就業市場不樂觀的時候轉職並且與那麼多人競爭。但是已經設立目標,加上課程已結帳,所以還是盡力把目標達成。轉職往往要付出代價、某種程度的打掉重練過程中會有很多讓自己卻步的因素誘惑你回到舒適圈裡,然而克服困難後意識到,其實很多阻礙都是自己想像出來的。當然也要務實的評估自己遇到的困難,是不是可以借助額外資源的力量(例如課程、作品集參考網站、導師、社群)把它變得好克服一點。

隨時修正

這次求職,在作品集還沒修改完就開始投履歷試水溫,回頭看也是一個了解自己能力並修正作品集的機會,有了面試實戰經驗對於作品集的修改內容更有方向。而一個失敗的面試經驗,在檢討與修正後,也貢獻到我後來我成功拿到的工作。

這是我第一次寫medium,轉職過程中受到許多人的幫助,深覺得應該要回饋一下。希望我的經驗可以幫到同樣想轉職的人。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給我幾個拍手鼓勵喔!你的鼓勵會是我寫下去的力量:)*以上內容歡迎糾正,有任何問題歡迎聯繫 賀婕手歪粉專ig ,謝謝大家!

--

--

Ann J. 賀婕手歪
台灣設計師在英國 | Taiwanese UI/UX Designers in UK

在英國的台灣UX Designer/ PM,寫詩的人,插畫者。出版圖文詩集《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