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攝至網路

屍速列車:韓國誠實恐懼的面孔

陳又安
TALK-青年雜誌
4 min readNov 11, 2016

--

「一部電影如果超過了一定的票房,那它已經不是一部電影,它是一個社會現象。」—— 李泳泉

作者/陳又安

一位對電影有深刻見解的導演,突然問我:「你覺得屍速列車好看嗎?」我謹慎思索我看過的各式影評,和自己的觀影感受後回答「很好看!」。我猜想他會接著問:「你覺得好看的點在哪裡?」然後我可以分析給他聽,或是聽他分享他的看法,沒想到他一言不發,這段對話就結束了……傻眼,是很不予置評的意思嗎?

風潮過後,屍速列車慢了下來,停靠回冷冽的車站角落。

許多網路文章、影評如往常雨後春筍地冒出,電影系課堂上,老師們偶爾提及一兩句對屍速的分析感言,普遍電影系學生都不太喜歡此片,原因多半是煽情,情節刻意,或角色平面。雖然熱潮已退,但這張畫在韓國社會臉上的殭屍妝,仍未褪去。

/翻攝至網路

剛看完這部片,直覺地想起四五年前,和兩位熱愛電影的朋友共賞當紅殭屍片《末日之戰》,走出戲院正要搭公車回家,不知是寒冬使我們顫抖,抑或是被殭屍嚇得驚魂未定,眼看著公車漸漸塞滿了人,我們默契的相視而笑:「好像得了人群恐懼症?!」

不難看出,延尚昊導演有意圖地在片中喚醒人們的恐懼意識,不同的是,它喚醒的並非對殭屍的恐懼,稍微對韓國近代發展做了點功課後,赫然發覺,導演想喚醒的,似乎是對「韓國社會問題的恐懼」;韓國人用「地獄朝鮮」形容自己,嚴重的貧富差距、湯匙階級論、失業率高、生育率低、貪污舞弊、人心自私又功利主義,不論年長或年輕人,面對飄渺的未來,只能無力地蜷曲了人性,犧牲家庭、妻小與夢想。

「一部電影如果超過了一定的票房,那他已經不是一部電影,他是一個社會現象。」研究電影史的老師說。

當政府不被期望,片中人們為之吼叫打氣的英雄角色,也逐個殞落,「就像我所見的韓國,我們都曾幻想自己是超人或賢者,在亂世中站立,卻往往發覺自身的脆弱與妥協」導演彷彿在耳邊碎唸著。在污泥中求生的意志死去,徒留喪偶的妻子牽著喪父的女兒唱著哀歌,迴盪在絕望長廊中。

/翻攝至網路

「絕望來臨時,請正視它吧!為了守護下一代、所愛的人、所愛的國家!」

導演骨子裡藏的始終是那韓式浪漫:正視絕望吧!好似男主角在車站樓梯間扶起嚇傻的棒球少男「打起精神來!小伙子!」當人心恐懼而冰冷,面對失速的國家,打起精神來吧。

縱然屍速列車在票房上贏得空前的成功,也未見延尚昊導演開香檳辦盛宴,即便創了韓國影史紀錄,仍保持低調。他期待的是什麼?或許在問題尚未解決前,他都無法綻放笑顏。看看他過去的動畫電影作品,不論是探討貧富差距、調侃人豬相映的《豬中之王》,或是諷刺教會的電影《偽善者》,延尚昊導演不停地揭露韓國的社會問題,期望引眾激憤,像個意識形態強烈的憤青,以電影爲口義憤填膺地吶喊,叫窮途末路的韓國,浪子回頭。

/翻攝至網路

以電影專業的角度審視,此片的技術層面算得上可圈可點,但說故事的方式尚不及許多經典電影。然而一位動畫導演所執導的第一部真人電影,為何能達到如此票房佳績,並獲得外國影展的肯定?我想,延尚昊導演正因爲重視自身國家的文化及議題,誠實地描寫韓國社會的真實景況,才能引發國人共鳴,爭相走進戲院吧!

日本導演山田洋次曾說:「我認為導演執導一部電影時,最初只想讓自己的國人能看得懂。不過,正因為誠實的面對自己的國家、民族和生活,電影才能跨越國家、民族的藩籬,成為國際性的作品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