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的遺言/13 Reasons Why|有劇透認真解析誠心推薦!(文長請注意)

--

其實這篇已經不是推薦文了,比較像是強迫文!敘述校園霸凌並探討青少年議題的作品並不算少,但這真的是第一次,看完一部作品後如此迫切的希望每個人,真的是不分年齡、無論性別的「每個人」都要來看看這套《漢娜的遺言》!

你可能不見得會「喜歡」它,或著說這樣虐得心碎一地的故事,我根本「喜歡」不下去,但它就是部讓你覺得好像條積水抹布又沉又重,卻會想主動推廣出去的極致好劇;(我絕對會去買原作小說)

在一間高中裡,那位大家都知道的少女「漢娜」自殺了,死前沒有留下任何遺書,直到男主角收到了一盒裝著十三卷錄音帶的箱子,錄音帶的內容是漢娜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後訊息,每一卷錄音帶都各以一位同學為主題,聽完十三卷就可以得知漢娜自殺的真相…

看完以後我第一個感覺是,《漢娜的遺言》這五個字的譯名,有一種輕描淡寫的恐怖,如果硬要用一個聳動的名字去詮釋它,我想會是《使我放棄活著的十三個理由》,而且重點要放在「Reasons」,

這整部劇在訴說的就是那些Reasons,理由,那十三個理由與他們之所以成為這個理由的理由;漢娜的死,並不全然是誰的錯,但卻又是每個人的錯,

這也是太郎大推本劇的原因之一,除了原作本身就是個力道極強的作品,得以改編出如此縝密的劇本之外,鏡框式再穿插今昔對比的設計,更是將劇中人物的「悔恨」傳達得徹徹底底,讓原本永遠不能再說話的死者,成為了整部劇說故事的那個人,

並且是以目擊者、加害者、犯罪者、受害者,這四者為結構才交織出來的悲劇,沒有一件事是因為一個太單純的理由所造成的,所有憾事的發生絕對都是種種「加成」的結果,不要因為電視上(或內容農場)常常在報那種「少年居然因一袋麵包起殺機…」之類的新聞,就以為他真的是因為一袋麵包去作下後悔的決定,絕對不是的,那只是我們並沒有看到這個「行為」背後的各種情緒累積罷了;

在尾聲的集數裡,有一段漢娜毫無情緒起伏的獨白是這樣的,(這裡先不寫出角色名字)

這整段平鋪直敘,卻讓我極致地感受到了漢娜的創傷、碎裂,這就是個靈魂被粗魯地一塊又一塊掏空、最後什麼也不剩的故事;原本美好的一條生命,並不是因為劇中某些大人所看到的單一事件而選擇消逝,而是一切「加成」出來的不幸,

同時這也是本劇最需要所有觀眾好好看進心裡的部分,它非常寫實地呈現了「死意堅決的人」的內心狀態和表現,

1.自殺

當我們談論到「自殺」時,通常會伴隨著「作傻事」或是「自私」這樣的字眼,(因為沒有考慮到親友和家人)但我認為,

你會覺得一個自殺的人很「傻」,那是因為你當下、現在,沒有在想自殺,

你不能用「自私」去形容一個生命中已沒有任何選項的人所作出的行為,我也認為憶測自殺者才是非常的自私,活人的自私;

她不在乎任何人,不在乎任何事,不在乎自己,不在乎未來,甚至已經不在乎任何幫助(但她曾經有求助),所以死意堅決的人,通常看起來就像沒事,他們並不像一般人所認為的那樣「有明顯的表現」,漢娜死前幾小時甚至還和社團認識的朋友打招呼,約好了下次再見,但是沒有下次了,當她回家以後就躺進了浴缸,放乾了她的生命,

這也才是最遺憾的,當他們已經放棄求救時,你甚至無法接收到自殺者的任何暗示;所以我們也經常在自殺事件中,看到輿論怪罪自殺者的親人怎麼沒能「留住他」?但就連受過專業訓練的心理醫師和專家們在面對有輕生念頭的憂鬱症患者時,也都必須格外謹慎處理,你又怎麼會期望一般人能夠看透他/她的死意?

不是說關心沒有用哦,這個關鍵是,想自殺的人什麼時候會踏過那條「生無可戀」的黃線?什麼時間點讓他們決定「放棄求助」?

我們可能永遠都不能理解那種不在乎是什麼感覺,也希望現在看文章的人永遠都不要有這樣的感覺;只是我們不要用活著的人的角度去思考自殺者支離破碎的心,這非常的不公平,也是一種無情的傲慢

相較於一些校園劇把自殺者貼上不成熟的標籤,本劇並沒有譴責自殺者,而是透過漢娜雙親這兩個角色,傳達出「你其實還有別的選擇」的訊息,讓觀眾看到當你選擇離開,其實只是把一個永遠的問號留給了那麼深愛你的人,讓他們花一輩子的時間去解這道沒有答案的題,

劇組也刻意透過將漢娜結束生命的那場戲拍得相當不忍直視來表現「自殺並不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以及天底下沒有一件事「值得」你放棄生命;就算把自己想得多邊緣,當你離去時,世界上的某個人也會感受到與你一樣的痛苦,而且你絕對不是唯一一個感到「不在乎」的人,請不要放棄任何一個可能,因為你不會知道放棄的這個未來,是什麼模樣。

2.漢娜

有些人看完這部劇以後覺得這些青少年「都很煩」,但我們是不是不應該用「成人」的眼光去思考青少年所面對的問題?

我從頭到尾都不認為她是個「情緒化」的人,而整部劇裡所呈現的漢娜,其實也是很平靜的,就是那種,「有點酷酷的女生」,我們如果用成年人的角度去看這整個故事,可能就會忘記,第一,她是位16歲的青春期少女,第二,她是人生地不熟的轉學生!

根據本人的轉學生經驗,在校園裡面融不進去任何團體的孤獨感,根本媲美被強制隔離,你找不到人分享生活小事就算了,分組報告也不知道要跟誰一起作(不知道誰可以信任),好不容易和隔壁同學聊了幾句天,下星期她居然就休學了…!(悲從中來)這個是連五月天都無法終結的孤單;

關於青少年,人類在二十歲前的前額葉是並未發展完全的(前額葉是大腦裡專門處理情緒以及理智判斷和控制衝動的區域),所以成年人覺得沒什麼的小事情,對青少年來說卻可能相當嚴重,青少年時期的創傷和陰影通常會隱藏在潛意識裡伴隨著人的一生,甚至影響往後的為人處事與價值觀,

特別是青少年的「蕩婦羞辱」(slut shaming)對少女而言更是一種無法「不要理他就好了啊」的傷害,

因為青春期就是人類在發展個人特質的一段時期,當受到蕩婦羞辱,等於就是把少女作為「性對象」思考,而並非把對方當成「獨立個體」看待,講白話一點就是抹殺了你的個人價值,真的就是這麼嚴重;(所以即使還沒發生最後一集的事件,單單蕩婦羞辱所造成的影響已經使漢娜認為自己「配不上」克雷,並且害怕克雷不接受她)

加上青少年比較無法辨別自身的情緒,又非常不容易坦白心理狀態,所以他/她們承受這些傷害時,通常是困惑夾雜著自我否定,也就造成焦躁不冷靜或是乾脆隱藏起來以避免被同儕繼續排擠的狀況,那又就回到了上一點,就是你無法查覺這些徵兆,當他/她們出現異常舉止,對其他人來說卻是「太敏感」、「情緒化」時,那麼人們也就不斷地錯過可能改變什麼的時機;

我認為漢娜並不是個「求關注」的人,而是比其他同年齡的人更加心思細膩,一心相信著事情可能會好轉的,很單純的女孩,

對一個十幾歲的少女而言,她存在的價值通通消失不見了,

3.性暴力

在本劇描寫性暴力的場面極為寫實,也是非常震撼心痛的一幕,用意與自殺那段是一樣的,劇組並不想閃躲這些事情;

在所有事件受害者中,性侵受害者的自我「詆毀」,遠遠超過了生理上的傷痛,這種強烈地「無地自容」感,使得性侵受害者非常難以啟齒向他人討論這些事情,因此許多性侵受害者並沒有出面報案或尋求任何管道的協助,這個世界上遭受過性暴力的受害者可能比你想像得還要多,

並且,性侵受害者也是最常受到「批判」的一群,社會特別容易對性侵事件產生檢討受害者(victim blaming)現象,人們會去反論為什麼她會這樣,「為什麼她要穿成這樣?」,「為什麼她不跑勒?」;其實檢討受害者現象也是有心理學依據的,簡單來說這是一種藉由扭曲被害人形象來提升自我安全感的作法(暗示自己「我只要不像她這樣的話,就不會受害」),這種思考模式也認為受害者必須要很清白很柔弱甚至很完美,不然這個世界就太不「公正」了;

所以有一些人看完《漢娜的遺言》後依然繼續檢討漢娜,說她為什麼還要往派對跑呀之類的也不意外,只是就可惜了你似乎沒有接收到本劇主要在探討的那些東西,

請不要忘記,到一個陌生環境,想要交朋友,想要談戀愛,想要去派對這種社交場合,從來都不是一個十幾歲少女「不應該作的事情」,更加不會是她的錯。

4.輔導老師

第五集中,有角色因被霸凌而尋求輔導老師協助,老師卻問他「那麼,你可以怎樣保護自己呢?」

有出現輔導老師的劇情,大概就是我最憤怒的部分了,我們可以得知這間學校的輔導單位是採取一種幾乎息事寧人的態度,就算學生鼓起勇氣來告訴老師自己被霸凌了,老師卻想「超譯」霸凌!只要你不把自己想成受害者,那麼就沒有霸凌存在,好聰明的啊!「只要我們都看不到,那就沒有發生!」

在覺得非常噁心的當下,又想起那句「我要聽你作為一個女人在這件事里面經驗到什麼?」的思維,這才真是白骨悚然!

忍不住就想關心校園中的心輔體系之是否完善?當青少年如此脆弱的時候,卻讓他們接收到成年人對自己的無感,沒有什麼事情比這種溫度差來得令人失望了,因為你幫不了我就算了,還要judge我,難怪很多學生都有對大人的信任問題;(之前講過國中輔導主任的故事,我真的超害怕輔導老師的啦)

把輔導老師(大人的問題)放在最尾段的安排,真是鏗鏘有力又無比諷刺,你會發現這一條生命逝去的「過程」,居然是如此完整的,一切就像是推骨牌一樣,本來她並不會從世界上消失,但所有所有的堆疊,從青少年同儕間的矛盾、自我的嫌棄厭惡、最後只需要一個輕輕「冷漠」,這個簡單的程度輕巧地就像手指一彈,「嘩啦--」,她就被擊潰了;

校園中的心輔單位有多重要,大概就是最後一片骨牌吧。

《漢娜的遺言》是一部著實充滿了悔恨的作品,然而卻可以感受到其中的正向,因為它並不走獵女巫的模式,讓觀眾把負面情緒往某個特定角色身上傾倒發洩,而是著重「Reasons」,讓你去看到每個人之所以這樣行動的理由,為什麼有人會為了隱藏自己的同志身分而犧牲掉別人的名聲,又為什麼有人會眼睜睜看著女友被侵犯卻不敢挺身而出,這些都不是單方面的被動,而是互相加成的結果,

這句對白非常深刻,也是讓我們去反思事件的本質,從來就不應該以單一面相去理解,就像一個人在網路社交平台上面所透露的事情,其實都是很零碎的片段,你不可能從這些資訊去看到一個人生活的全貌;

《漢娜的遺言》它有教育意義卻絲毫不枯燥,起承轉合與懸疑點都下得極為精準,我兩天就在Netflix上把它看完了,中間還花了點時間停下來深呼吸;並且,它不是只給一種年齡層觀看的戲劇,我甚至覺得大人來看這部可能更有感,更能夠抓到點什麼,因為我們都曾經是學生,那些小時候無法理解的心情,長大都豁然開朗了,然後你才會去想,為什麼我當時沒有這樣作或是為什麼這樣作了?如果那時候怎樣怎樣就好了,

如果你還是國高中生的話,maybe可以在這部作品中找到一點生活的動力,除了校園的共鳴以外,也能試圖以客觀的角度去理解這些情緒問題,知道如何面對以及向什麼管道尋求協助;不要漠視霸凌行為,也不要成為加害者,多一點「empathy」,會對你的人生有所幫助,

同時也推薦給教育工作者與家長們更要看,這套劇對青少年心理的刻劃相當細膩,就像前面提過的,成年人覺得沒什麼的小事情,對青少年來說卻可能是很嚴重的,不要因為自己年輕時的體驗和現在不同就認為少年少女的煩惱並不重要;

人類雖然覺得自己是萬物之靈,但其實我們終究是進化不完全的生物,最殘念的就是只要別人不確確實實地「講出來」就無法查覺他人的內心,還常常以自己所認知的框架去套用別人的世界因而造成許多遺憾,

雖然也許有人會說《漢娜的遺言》不過就是一套劇,有必要這麼認真嗎?但恐怖的就是《漢娜的遺言》每天都上演在你我週遭的世界,無論校園無論職場,它存在於整個社會,只是你知不知道的問題而已,而我們有沒有能力去幫助一個徬徨的人,不要輕易地越過那條「放棄求援」的界線,你能不能成為一個讓她覺得這個世界還有美好存在的「Reasons」?又有沒有什麼是能夠你讓你好好活下去每一天的「Reasons 」?

最後,如果《漢娜的遺言》沒有令你產生任何共鳴,那麼請千萬好好珍惜,因為你真的是個很幸福的人;

那如果看完《漢娜的遺言》覺得心情很差,建議可以追蹤演員們的instagram,他們私底下感情都非常好,還會互相亂入,大家還一起相約去看男主角Dylan Minnette主演的電影《暫時停止呼吸》 ,一群人在海報前面拍了張照,非常之萌,整個療癒許多。

  • 強烈建議連本劇花絮集《 Beyond the Reasons》也一併觀賞,內容包括導演、作家、演員及許多心理、青少年事件專家對本劇的解析,本文內的一些感想也是從花絮集中整理而來。
  • 歌手 Selena Gomez 也是本劇的執行製作人,知道這件事以後我對她加了好多分。
  • 《漢娜的遺言》已於5月宣布續訂第二季!第二季應該會著重在訴訟的過程與事件曝光後所有角色的心理掙扎描寫,真的非常期待。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s://www.facebook.com.

--

--

雲端藥頭名偵探/T A M O N
雲端藥頭名偵探 T A M O N

幽靈系藝術評論作者兼可愛又迷人的情報咒術師;專精領域為恐怖電影、防彈少年團、動漫、BL作品;在異世界可能會成為魔王並一邊經營偵探社的INTJ人。FB專頁是《雲端名偵探 ⋈ TAMON》;目前著有《鬼滅超讀解》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