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學到語言–110華語文教學所推甄面試分享(政大)

CJ LIN
讓我想想 HO WA SHU SHU
Feb 19, 2021

自己在求學過程中,一直對文意的情感流動、文字的形象詮釋有著深厚的熱愛,大學時便毅然地選擇就讀中文系。大學時期過了一半,也開始認真思索自己畢業後能夠帶著這份專業做些什麼,於是便有了繼續攻讀華語文教學領域的念頭。這篇文章獻給也正在準備研究所推甄的每一位同學,只要勇敢的堅持下去,相信最終一定會有美好收穫。

面試當天拍的國際大樓(政大華教系館)

我是110級的應屆推甄生,在當時只有申請臺師大華教所與政大華文碩士學程兩間,很可惜在第一階段就被師大刷掉,但最終順利錄取了政大華文(榜眼),因此面試部分只有寫政大。在開始分享之前,想先請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靜下心來想想,自己到底為什麼要念研究所,可能是為了刷洗學歷、瞭解或是學習其他專業、未來薪資考量、單純喜歡做研究、聲望地位、自我實踐、或是滿足家裡期待,請記得找到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動機選擇沒有貴賤問題,只有能不能支持你撐得長久而已,想清楚了再去執行。

為何選擇華語文教學

在高中時就有聽學校老師說過「華語文教學」這項專業,當時認為自身教學與外語能力不足,因此遲遲沒有去研究,直到上了大學,認識了校內語言中心的老師,才再次接觸這門專業。在一次的聊天過程中老師跟我提到校內的語言中心有「華語文小老師培訓計畫」,也不斷鼓勵我先去嘗試,礙於當時有其他事務在忙,因此沒有立即提出申請,但這件事情也就一直放在心底。

直到大二下赴北京中國傳媒大學交換學生,在當時我修了一門課叫做:漢語做為第二語言教學導論(類似臺灣的華語文教學概論),學期初就有告訴老師自己對華教很有興趣,兩人時常下課一起討論兩岸在對這個領域的發展與學術資源,老師也時常分享她過去的教學經驗,慢慢的我對華語文教學有了基礎的認識,也更加確定在未來希望能攻研此領域。

大三回到臺灣後,才申請語言中心華語文小老師的計畫。身為小老師,除了平時校內的國際生上中文課要跟課、觀課;還要每周抽出兩小時協助學生做課後輔導;也要批改學生作業、考卷、進行教學演示等等,在實務訓練上相對扎實很多。不知不覺也就默默參加計畫到現在,因為在課上跟國際生們的互動,透過教學文化、刁音咬字訓練、中文表達、語法單字等等,除了能活用自己科系所學,還能認識其他國家的朋友、吸收更多跨文化知識,也訓練到自己的中英語表達能力,總體來說我非常喜歡這個領域的工作內容,也從中找到了成就感。

推甄資料時程準備

對於未來出路的發展,自己其實也曾經感到迷惘,因此大學時期我積極的參與各式活動、講座分享,也修了很多其他領域的課程,才能在這一路的摸索中走到今天,以下分享自己在大學過去三年中的個人時程規劃:

一年級至三年級:課業、活動兼顧,多嘗試各學科領域尋找更多自我發展的可能。

三年級上學期:確定研究所方向、撰寫校內研究論文獎,擬定科技部大專生計畫架構

三年級寒假:撰寫與提交科技部大專生計畫、考取CWT檢定

三年級下學期:整理過去三年學經歷、擬定備審資料架構

三年級暑假:7月時撰寫研究計畫、撰寫政大華教學科報告和完成備審資料初稿;8月時確定申請研究所的研究計畫,並完成備審資料

四年級上學期:9月時開始找老師寫推薦信、研究所報名;10月時認真準備二階口試(面試)資料;11月開始面試

這樣的時間分配上其實還是有些許多緊湊,建議準備兩間以上的系所推甄(當初還有申請其他專業研究所,本文就不多贅述),還是要盡早開始準備申請所需資料。找老師寫推薦信時,也要附上備審資料供老師做參考會比較禮貌,因此撰寫備審資料時請注意預留時間讓老師幫你寫推薦信喔~

推甄系所相關資料

報名與截止日期我通常都會往前抓兩天,當作緩衝時間,兩間學校報名方式不太一樣,欲申請的同學要再稍微注意。

推甄錄取總額:8名 /報名總人數:35名

通過一階書審:20名 /通過二階面試:8名

110政大華教最終備取錄取順位:第3位

備審資料:臺師大是紙本繳交,好處是你可以依據自己想做的形式製作備審,資料也能放的詳細全面,但要注意截止收件日期,前置報名上也會複雜許多;政大則是線上分檔案繳交,好處是環保、簡單,檔案丟一丟就好,但分項上傳每個檔案量都有限制,當初我的檔案超大,只能狂刪猛刪,瘋狂取捨才能完成上傳。排版部分我是文字為主,圖片為輔,以段落式說明,建議製作備審能夠重點條列就盡量條列,當初我覺得用段落會比較詳細,但成品出來看起來變得很雜。

自傳:師大不限字數;政大則是以1000字為限,我在撰寫上只提了自己的申請動機、大學經歷、還有對自我的未來期許,前後約800字(一面A4)而已,建議寫自傳時不要太多,研究所面試不是在相親,教授絕對沒興趣知道你太多的家裡背景。

推薦信:能夠找越親近的老師或是職場上司幫你寫越好,個人認為華教領域老師的職位頭銜不是重點(有可能加分,但別硬找不認識的教授幫你寫,面試委員一看就內容知道你到底跟這位老師熟不熟識),我自己則是找系上漢語言領域的老師和科技部計畫的指導老師幫我寫。

成績單:如果是大四推甄,需附到大三下的歷年成績(含班排、趴數),如果有修過華教相關領域課程也都能在備審內容裡提及(當然分數好看一些會比較好)。以研究所推甄來說,個人認為條件篩選的重要性排序是:

校名 > 排名 > 語言檢定/證明 > 科技部計畫 = 各項競賽、學術研討 > 社團活動 > 其他

所以校名既然已經固定,成績排名就要好好顧拉~

其他資料:臺師大無特定要求,政大則要繳交一份學科報告。學科報告是指寫一篇任何跟華語文教學相關的學科書面報告,並依照學術論文格式撰寫,只要你覺得能實際結合到華教領域的學科都能使用(當然越相近越好)我自己是附上在語言中心當華語文小老師的跟課、觀課心得,還有該課程〈實用華語〉的課程內容分析。

研究計畫:研究計畫部分可以選擇任一自己感興趣的題目做發想,先看看前人所作的相關題目,或是欲推甄系所的師資專業,來決定如何切入主題。研究所要找的人是「具有研究潛力」的學生,所以撰寫上基本格式一定要注意(可以看出學生的細心程度與對自我要求),研究動機跟目的要明確,梳理前人研究文獻時盡量條理清晰,或許現階段的我們寫出來的質量並不精,但只要讓老師覺得你是可造之材,就有一定機會錄取。

學習計畫:學習計畫是撰寫自己進到貴所學習後的時程規劃,包含修習課程規劃、碩論撰寫安排、課外活動、實習、研討會等等,網上多數人以時間段做區分(碩一上下、碩二上下、碩三上下)我自己則是分成三大模組,分別是課程上(想修甚麼領域的課程、研究甚麼專業)、學校中(校內資源、交換資源)、課程外(研討會、實習、TA、碩論撰寫等等),一來能更清楚讓老師知道你在事情上的具體安排,時間沒有明寫也比較彈性,在面試時如果被問也有更多發揮空間。

學術代表作:學術代表作是指一篇單篇論文或是正式計畫,多數同學會拿過去寫過的相關研究報告加以修改(欲申請研究領域的相關論文),大三時我曾找老師寫過科技部大專生計劃,當時題目做的就是語言司,是華語文教學相關的研究計畫,所以我就用科技部大專生計畫當作學術代表作。

以上是推甄書審準備的分享,除了看網路上的心得分享文章,也建議申請同學到各系所官網看看課程發展、學生培養目標;或是看看各所的研究生題目大多往什麼方向做(碩博士論文、華藝、各校學報)畢竟有幸錄取研究所,還要能夠畢業才行,多看多想,在未來撰寫碩士論文上絕對有助益,也是對未來職涯方向發展的鋪陳。

推甄面試分享

附上個人學經歷背景:

學歷 – 國立嘉義大學 中國文學系 / 中國傳媒大學 漢語言文學交換生

成績 – 15/47 (30%)

語言檢定 – CWT中檢優級、在校英文修課成績(軟肋,沒有英文檢定)

研究作品 – 109科技部大專生計畫、109嘉義大學研究論文獎(第二名)

華教經歷 – 語言中心教學助理(2年)、華語小老師培訓計畫(2年)

社團表現 – 國立嘉義大學禮賓大使(任期4年,108隊長,109顧問)

實習經驗 – 107鴻海‧永齡課輔教師、Skyline國際機會平台 第5屆校園大使

特殊經歷 – 109全國大專優秀青年、校內典禮司儀主持

分享政大的面試問題與方式:

政大華教是碩士學位學程(學歷同等碩士學位),因此老師是由中文所、外文所、語言所、心理所的老師合聘。我的面試順序是第三位,一早就到系館(國際大樓)報到,建議未來有機會去政大面試的同學要多抓個上山時間。當天面試委員共三位,中間是張郇慧學程主任(語言所)、右邊是杜容玥助理教授(華教學程)、左邊是賴惠玲教授(語言所)

個人面試,只有一關8分鐘(有超時)

1. 自我介紹(3分鐘)。

2. 如何定義「時下流行語」和「新語」,並說明兩者的差異。

3. 若以時間軸區分,時下流行語什麼時候可以過渡變成新詞。

4. 為什麼選這個題目撰寫。

5. 流行語能不能被系統化?如果可以,要怎麼系統分類。(舉例+說明)

6. 研究方法是什麼,以及如何執行這項研究。

7. 教學時下流行語會不會有學生程度問題,要怎麼安排課程進度。

8. 教學喜宴文化中,有什麼重要發現。(科技部計畫)

9. 為什麼華語文教學要教喜宴文化。(科技部計畫)

我的研究計畫是寫時下流行語之教學與分析;科技部大專生計畫則是撰寫傳統喜宴文化用語的比較研究。總體來說,政大本身就非常重視學術研究,因此在師資或是系所學風的氛圍上自然不會偏應用(以華語文教學的領域為例)老師們也多半是語言所出身,在面試詢問上也會更偏重語言知識,可以發現面試教授們多半是針對研究計畫和科技部計畫在提問,至於自己的教學經驗或是相關學經歷,就要看學生有沒有辦法在對談中去包裝舉例了。

另外政大華教是依據學生狀況臨時決定要不要出英文題目,當天我光是研究計劃就被問到超時,所以沒被問到英文題(當初自我介紹也有準備英文版,但後來沒用到),提醒未來想讀華教所的同學,英文口說一定要多練(平常上課也是會常常需要跟外國人說英文,甚至用英文解釋中文)。

後記

研究所申請之路總算告一段落,趁著還有些許記憶與感觸時撰寫了這篇文章,想提供給未來也打算以推甄方式繼續升學的同學們一點參考方向,回顧過去這三年的自己,真的很努力也很瘋狂,打從心底的感謝一路走來幫助我的老師與朋友們,在我迷惘或是低潮時願意伸出手拉我一把,未來的自己到底會變成什麼樣子似乎還是很未知,但也很清楚念研究所不會是人生最後一個里程碑。

美國曾經爆紅一時的佚名小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時區〉,內容中有一段這樣寫著: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時區。身邊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也有人看似走在你後面。但其實每個人在自己的時區都有自己的步程。不用忌妒或嘲笑他們,他們都在他們自己的時區裡,你也是。」

請記得「甄試不像筆試是場硬仗,要飽讀詩書拿著實力去比拚;比較像是行銷,要試著說服老師:『自己比別人更適合做研究,所以錄取我吧。』」感謝願意將這篇文章認真看到現在的你/妳,求學之路或長或短,希望在未來的某一天,大家都能夠活出屬於自己最好看的樣子,走在屬於自己最想要的時區裡。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幫我長按掌聲,還有分享給你認識的朋友~

--

--

CJ LIN
讓我想想 HO WA SHU SHU

嘉大中文學士,政大華文碩士。每天都會問問自己還能做什麼。透過不斷反思、嘗試跳脫舒適圈去追尋身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以文字撰寫所見所悟,分析生活所感的那些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