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適合做研究嗎-科技部大專生計畫申請心得分享

CJ LIN
讓我想想 HO WA SHU SHU
Mar 25, 2021

大學時期系上老師曾鼓勵我撰寫科技部的大專生計畫,因為很早就決定要以推甄管道申請研究所,我覺得如果有這項計畫會是一大加分,因此在升大三的暑假時便開始尋找相關資料申請撰寫,這篇文章會分享自己從尋找資料到完成撰寫的心路歷程,與在撰寫時如何準備、該注意什麼等方向,最後聊聊自己寫科技部所得到的啟發,推薦給未來想申請大專生計畫的同學們一點參考方向。

109科技部大專生計畫之終於完成了(寫結案寫得心好累啊)

申請契機

記得剛升大學時,系上的老師就曾在課上提到科技部的大專生計畫,在二年級上學期有了想試寫看看的想法,找老師談完以後,他建議我大三再提出申請,一來是人文領域做學術研究要有很深厚的理論知識作為基底,因此老師建議我再多修一些課,確定自己想研究的方向後再來討論命題;二來是當時我沒有任何撰寫研究計畫的經驗,系上三年級才開研究方法的課,所以不需要現在急著提出申請,多數大專生計畫申請的同學也是大三才開始,要我先把基底打好再來撰寫研究。

經過一個學期的探索和確定自己想研究的領域(也在對岸修了研究方法相關的課),二年級下學期時雖然還在北京當交換生,仍持續關注著大專生計畫的公告。直到升上三年級的暑假,重新連絡了老師,開始討論計畫題目的方向,同一時期也差不多確定自己未來要往華語文教學的領域攻研,於是跟老師討論之後,便決定要寫語言學方向的研究。

什麼是科技部大專生計畫

科技部可以想成是國內研究單位的老大,教授們主要的研究經費申請就是來自這裡,a.k.a學術圈Sugar Daddy(喂警察?),而科技部大專生計畫顧名思義就是科技部專門設立給大專生投稿的研究計畫(還是廢話),白話來說就是讓大學生在大學時期就能參與正規的研究計畫提案、審核,如果審核通過也會拿到一筆研究經費幫助你完成這項研究。因為計畫審核上有嚴格的評估機制與篩選方式,因此算是在研究領域被共同認可的機構(也是被共同認可的爸爸啊),所以在研究所申請時,能夠提出自己曾經通過科技部大專生計畫,就能證明你有一定的研究潛力,自然就會比較加分。

大專生計畫的時程安排與注意事項

科技部大專生計畫大概是在每年的11月底到隔年2月初提出申請,同年6月中確認審核是否通過,同年7月計畫開始執行到明年2月,3月要繳交計畫結案報告。做研究不像寫一般課堂書面報告,而是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閱讀文獻上,因此欲申請的同學在這段期間可以評估看看,自己在整體時間上的安排。

申請對象:大二以上的大學部在學生(包含研究執行期間,因此如果大四提申請,審核通過要做完研究就必須延畢)

指導教授:校內的專任老師皆可,不一定要自己系上的老師,只要符合你想做的研究領域,老師願意帶你都可以。(至於教授等級會不會影響到你的研究通過與否,我覺得見仁見智啦)

成績限制:科技部其實沒有特別限制在校成績,但是在研究審核中有部分評分是參考你的修課成績、修了哪些課去評估你是否有足夠的理論背景去執行這項研究。

研究經費:審核通過的話,從7月份計畫執行開始到隔年2月計畫執行結束,一個月會有6,000元的經費補助,8個月共計48,000元。

其他詳情可以參閱科技部Q&A知識庫-大專學生研究計畫

也提醒要申請或是正在申請的同學,不管在哪個準備階段都要注意時間,雖然現階段的我們還只是大學生,但既然有心要寫研究,就該拿出身為研究生的心態和狀態在面對這件事,我相信你願意提出這個申請,就是想學習和充實自己的實力;我也相信指導老師願意手把手帶你、幫你背書,更是他對你一定程度上的信任與肯定

研究文獻怎麼找

要寫研究計畫前,當然要先看看前人的研究內容,我自己主要是從碩博士論文網站華藝線上圖書館、各校學報,或是各領域的學術期刊找,對岸資源則是使用中國知網,以上這些都是常見的尋找文獻網站,或是各校圖書館都會有自己的館藏論文集、研討會發表等等,老師手邊或許也會有相關研究的文獻,可以禮貌地詢問老師是否能夠借閱,建議同學們多多善用網路和學校資源,當然在挑選論文時也要謹慎篩選,避免找到撰寫品質不精(格式嚴重錯誤、內容多借鑒甚至抄襲他人)、或是來源出處不明的文獻(多看多讀就會慢慢分辨得出來)。

研究題目該怎麼擬定

還記得確定要做語言相關的研究之後,我擬定了大概四、五個題目去找老師討論,老師看完題目只花了十分鐘就把我全部駁回,簡單交代我擬的這些垃圾題目有多垃圾(確定要這樣聊天?),聽完老師的分析後我深深體悟,關鍵點在於文獻看得還是不夠多,我擬定的研究題目過於天馬行空,即使有一定的創新度,但在研究初期還是盡量要以前人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尋找出新的研究方向,自己在研究時的材料、背景才夠扎實、夠站得住腳。

老師也告訴我,卡住的時候甚至可以去看看其他領域的人都寫些什麼,說不定會激發出全新的想法,甚至找到很有研究意義的題目。後來我繼續閱讀文獻,終於寫出能力所及的研究題目,再跟老師不斷討論調整、聚焦題目直到確定,從擬定題目到題目定案,整個過程花了將近兩個月才完成!(擬到頭髮都白了)在此跟欲申請的同學建議,撰寫研究題目前就是瘋狂的閱讀文獻,直到能夠自己梳理和解讀出每篇文獻的題目設定,才代表你真的抓到了訂題的精隨。

研究架構怎麼寫

大專生計畫格式就是正式的學術規範撰寫方式,網路上有許多學術型研究計畫格式撰寫的教學分享,這邊我就不再多做贅述,當時我自己是以APA的格式撰寫,但各領域或許會有自己的計劃格式撰寫方式,申請的同學要再稍微注意(問指導教授應該最準,畢竟做跟題目相關的領域研究,老師自然會有最正確的資訊)可以將研究計畫想成論文的前三章,以大專生計畫為例,內容大抵會包含:研究題目、摘要、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問題、文獻回顧與探討、研究方法與步驟、研究預期、參考文獻,最後另外增加「需要指導教授指導內容」。

本文就不詳細說明各章節的寫作方式,建議同學一開始可先將研究架構、標題擬好(可以想像為章節,但我覺得章節的概念會比架構更具體),再去詳細分類要寫的部分與內容,我自己在確定題目之後,一樣先將架構擬定,再去找老師進一步的討論,我覺得這樣做比較不會浪費時間,也不會讓老師感覺你每次來meeting進度都要重新討論或是空白的,重點是能有效幫助自己在撰寫時不容易偏離主架構。

整篇研究計畫中最重要的部分是「研究方法與步驟」,想想自己學過哪些研究方法、想要做質性還是量性、需不需要研究對象、會不會使用到設備和器材、研究步驟與流程要怎麼走、實施該研究方法,對研究結果會產生什麼影響等等,請記得研究題目訂得再好,重點是要做得出來,在理想與現實中找到平衡,是做學術研究很重要的前提觀念。

讓教授評估表成為你的加分項

等到上傳自己的研究計畫至科技部以後,還需要讓指導教授針對這篇研究計畫撰寫教授評估表,說明這項研究的價值跟可信度在哪裡,因此在這個部分你的指導老師怎麼寫很重要!由於系統是獨立上傳,基本上不會知道老師怎麼幫你寫評估,所以這時候就可以看出你跟老師的熟識程度和關係了,我自己當初是老師在上傳以後有給我看他的備份檔,基本上沒什麼太大的問題(看完的感想是:果然在學術圈走跳多年就是不一樣,看待同一份研究,老師與我的切入角度完全不同)。

審查委員也很容易從教授評估表看出學生跟老師之間的關係(這些在審核通過的評估回饋上都有提到),同學們千萬不要因為老師是學界大佬,覺得填了一定會上,就硬要找老師掛名,畢竟寫這項研究的人是你,內容寫得好或是寫不好,重點還是在你身上;如果一不小心弄巧成拙,直接惹到老師,那你也別想在這個領域的圈子裡玩啦。

個人撰寫時間規劃

最後也分享一下自己的撰寫時間規劃,因為三年級時我們系上的課最重,剛交換完回來也還有一些學分要補修,加上同一學期接了校隊隊長、申請上語言教學培訓計畫,敝校還有跨校區通勤修課的問題,所以在當時整個學期每天平均睡不到4個小時。

以這樣的情況來說,根本不用期待自己可以坐下來好好寫研究,於是跟老師討論好題目以後(這時候大三上學期已經又過了兩個月),決定於在學期間將研究架構擬定、確認好,就先放著不動,專心處理學業跟課外活動(畢竟研究所推甄這兩類也都還是很重要,沒有一邊能夠偏廢)直到三上的學期結束,寒假閉關認真狂寫猛寫,趕在計畫繳交截止前一周送出去。所以在大三的那個年假,我是在寫研究中度過的,就連除夕夜都是邊吃邊寫,吃完回房間繼續寫。當然這樣的時間配置很不健康,不過最後還是能有完整產出。

分享自己的撰寫時間是想給同樣在三年級忙到焦頭爛額,但也想拚一把試試看的同學們一劑強心針,相信我做得到,你們也可以(當然你們的指導老師也要可以),如果能活用整學期的時間,書寫過程中的心態應該會好很多;但如果時間上有一定壓力,那就看你要不要為了未來方向,勇敢挑戰自己一次。

小結

總體來說,我認為通過與否的佔比是:

研究價值與可行度 > 在校排名與修課成績 > 指導教授地位與職級

今年二月底我將研究的結案報告送出,也代表完成了科技部大專生計畫的最後收尾(有機會再來寫結案的分享,但現在暫時沒有人能逼我回想那個地獄兩個月)。不敢說自己做的研究結果很有價值,但至少我努力地要去讓這個研究結果變得很有價值

在整個過程中,自己認為在搜尋文獻、構題分析、解讀文獻的能力上有了大幅的提升,我認為做研究會促使你去思考,去釐清事件、每個步驟的前因後果,而這樣的訓練其實對自己平時生活上的思考、分析事情的邏輯都有很大的幫助(超級無敵霹靂有感),因此建議同學們可以認真的寫一次大專生計畫(或是一般研究計畫),除了能了解自己到底適不適合做研究,還能激發自己在理解事情、解讀事情上,用更多元、相對的角度去剖析。

這篇文也想獻給當初帶我做計畫的指導教授潘彥瑾老師;以及總是接受我不斷騷擾、默默加強我在學術研究專業技巧的楊徵祥老師,因為有兩位老師的耐心教學,我才能堅持到今天,做研究寫計畫沒有不痛苦的時候,曾經也一度在思考是否真的有需要把自己逼到這種程度,但想到完成後的成就感,那種藏不住的喜悅是騙不了人的,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到也想申請計畫的每一位同學,祝福各位在未來的研究藍海上,都能揚帆啟航,一路順遂。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不吝幫我長按掌聲,還有分享給你認識的朋友~

--

--

CJ LIN
讓我想想 HO WA SHU SHU

嘉大中文學士,政大華文碩士。每天都會問問自己還能做什麼。透過不斷反思、嘗試跳脫舒適圈去追尋身而為人的意義與價值。以文字撰寫所見所悟,分析生活所感的那些大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