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香是怎樣製成的?一起去松榮堂長岡京工場參觀!
日本素來有使用香品的習慣,在百貨公司、超市和百元商店也經常會看到販售線香的專櫃。跟香港不一樣,日本的香品除了用於禮佛或祭祀之外、也會用於日常香室,不少高級料庭和酒店也會有自己的主題香味,亦有家庭會購置自己的迎客香。筆者在來京都留學之前,在香港就不時會燃點松榮堂的線香;早前購置香品時,得悉松榮堂長岡京工場將會對外開放兩日,才發現此前都沒想過:「平日用的線香到底是怎製造的呢?」
從三百年前到現代
參觀之前,先介紹一下松榮堂的歷史。寶永二年(1705年),擔任丹波篠山里長的畑六左衞門守吉在商店街建立名叫「笹屋」的店舖、是為整盤家族生意的初代;後來在宮廷擔任主水職的第三代,依照宮殿的方法製作合香、成立「松榮堂」,至今已逾三百年、歷十二代。雖然以京都的標準來說只是中青企業,但在香業而言已是巨頭之一,包辦京都不少寺廟的線香同時,門市亦進駐絡繹不絕的京都車站、甚至曾於香港設立專櫃。
在日本語學校跟老師談起自己有點香的習慣,老師驚訝之餘、露出很不好意思的神情道:「呀,其實我們這一代(五十歲)也不怎點香了。」松榮堂也許也發現到這個潛在趨勢,所以不時推出各種市場企劃吸引新一代的顧客,例如跟人氣動畫《小松先生》(おそ松くん)聯手推出以六位主人公為主題的線香,以周邊商品的方式塑造年輕的企業形象。
松榮堂長岡京工場參觀
長岡京距離京都車站有點遠,要再坐一程火車才會到,加上那邊是工業區,若要自己前往工場幾乎非坐的士不可,幸好松榮堂提供了接駁巴士、接送來人往返車站,而當日活動連同巴士竟然費用全免,在一個香港人看來真的不可思議。開放日有分三個部份,分別為展覽區、工場參觀和手作體驗區。
此外,松榮堂亦製作了一些模型解釋以前線香的製作工序。在這個名為「盆切」的步驟,其中一位工人會為機器提供壓力擠出混好的香膏,香膏經過一排小孔會變成麵條的形狀,另一位工人就以托盤承接,以「竹尺」切斷「麵條」,至此線香基本成形。
之後就是「乾燥」,一盤盤切好的線香會放置於陰涼的倉庫中風乾。從前在沒有機器的協助之下,線香要乾三個月才可推出市面,但現在只需要一星期至十日左右就可以完成整個乾燥工序。
線香的製作工序
至於工場參觀的部分,由於不能拍攝的關係,只有從當天贈送的漫畫《大研究!お香のすべて》中選出七張圖片描述線香的製作工序:
1、調香
第一步是量度原料比例、磨成粉末,再加入黏粉(椨粉/タブ粉)混合。由於因為各種香品的配方都是秘密,松榮堂整個企業上下只有五個人能參與這個步驟,即使是當天的導遊也只能在香房外笑笑對我們說:「這間房我也沒進過。」
2、練香
上一步驟的混合物放入混練機、加入適量的水和著色料,拌三、四十分鐘左右成黏土狀。
3、壓筒
「壓筒」只是筆者妄譯,這個工序日文稱為「玉締め」,將黏土壓成筒狀,直徑30cm、長40cm,以穩定黏土的品質。
4、盆切
近從前製法不同,現在已不需要人力將黏土擠成麵條狀,改以油壓式機器製香。工人以托盤承接,以竹尺削去香條兩端多出的部分。
5、裁切
剛擠出來的線香還是很軟,工人會將香放上名為「手本板」的板上,密鋪、再用刀正式裁齊。
6、乾燥
如上文所言,放於乾燥室,在全日空氣循環流動的情況下晾乾線香。
7、分裝
工人會數清每包的數量、把線香分裝入盒,但之後還會用電子磅檢查兩次,確保每盒線香分亳不差。導賞員告訴我們,松榮堂每日製作之線香竟多達一百五十萬支,背後需求量之龐大不容小覦。
適應與推廣並行
活動除了資訊性的內容之外,還有香粉紙黏工製作、線香製作等攤位,動動手的機會令人更投入之餘,也照顧到有小孩的家庭。筆者也在工場職員的指導之下,很拙劣地完成削了些香回家(苦笑);完成了當天的小測之後,還可以得到松榮堂和講談社推出的漫畫《大研究!お香のすべて》,真的不得不配服松榮堂推廣香文化的遠見和誠意。
但松榮堂、甚至整個業界的成功,始終建基於強調「香文化和生活關係密切」之上,只有最基本的需求存在,推廣的種子才會有收成之日。因此,製香會社除了推出不同風格的味道和設計以洗刷香道用品「老套」、「味道濃烈」的印象之外,還需要強調和塑造「香在生活的角色」。例如創業於1575年的香業龍頭「日本香堂」推出治癒系音樂CD,鼓勵消費者在品香時聽音樂減壓,就是重新詮釋香品「意義」的銷售策略。
誠然,香港在推廣非物質文化的條件要比日本差很多,目標觀眾少、宣傳成本高昂等等,也令推廣難度百上加斤。但與其處處強調某一文化「因為存在已久、因此非傳承不可」,用心思重新詮釋文化和現在生活的連繫,可能會是更積極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