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 Lin(貫佑)— 共同創辦人, Notion Your College|科技愛好者

Ed Lin— Co-founder, Notion Your College|Tech Lovers

曾仲平|Charles Tseng
TechTech Official Blog
9 min readApr 6, 2022

--

https://cdn-images-1.medium.com/max/800/1*vmTBl3jZtA88_s-iWhN2pw.jpeg

Ed Lin(貫佑)
共同創辦人,
Notion Your College
https://www.techtech.cc/users/edlin98507

可以和我們介紹一下你自己嗎?

我是貫佑,之前是材料相關的背景,但因為對那方面的工作型態沒那麼喜歡,所以過去嘗試過像是社群行銷、使用者研究、設計思考等領域。

而在過去半年替代役 Work from 區公所的時間,我開始經營自己的 Notion 知識自媒體,希望未來自己可以成為一個足夠自律的個人工作者。但因為目前自媒體還沒到能養活自己,所以之後應該會先去上班了解看看公司是怎麼運作的。

你會用哪三個形容詞描述你自己?

  • 工具控
  • 自媒體
  • 跳舞

其實使用工具最好的狀態,應該是使用這個工具可以解決什麼問題,但我自己就是個工具控,即便這個工具不一定可以解決我什麼問題,但我還是會花很多時間單純就是想要玩這個工具。

而自媒體則是我最近半年開始的計畫,除了因為等當兵和當替代役多出很多空閒時間外,也是希望藉由自媒體的經營,可以累積自己的作品集,並發揮自己過去社群行銷實習和研究軟體的經驗。

至於跳舞的話,是我從高中開始到現在大約 8 年的興趣,算是和我相處很久的興趣。

你平時的配置會是長什麼樣子?

常用的軟體

常聽的音樂

你平時都如何使用你配置中的科技產品?

IG 自媒體經營

企劃

目前我們 IG 的貼文頻率大概是一個禮拜一篇,我們會透過 Notion 紀錄各式各樣的企劃發想,再依照需要付出的心力去分類,並排程每週要進行的企劃。

之所以會依照付出心力去分類企劃,是因為我們發現有些企劃雖然很不錯,但相對可能也會花比較多的時間。所以我們就會需要考量付出心力,去思考這些企劃的優先順序。

Notion 企劃發想

而一開始其實我們是先從製圖開始,但因為圖片可以變動的地方太多,會不小心在製圖上花太多時間。所以在做了幾次之後,我們發現要從企劃開始,並建立對應的模板和 SOP,讓每個企劃都先有對應的「受眾」、「痛點」、「目標」、「文件」、「內容」才開始製圖。

Notion 企劃發想 SOP

製圖

在規劃完企劃之後,我們會透過 Canva 製作圖片。在製作時,我會將視窗分割成左右兩邊,左側放 Canva 的製圖介面,右側則放 Notion 的企劃內容,幫助我快速比對企劃內容。這邊我也會提醒自己在製圖時,盡可能直接貼上企劃內容而不要變動太多,避免又花上太多時間在製圖上。

之所以會選擇用 Canva 製圖,除了它有模板和尺規輔助外,最主要是我可以直接在 Canva 上挑選我要的 Icon 和圖片,不用像以前一樣要切換到不同網站,還要確認能不能商用會花很多時間,同時如果是把素材下載下來,還要存在本機端佔空間,並思考做完圖後要不要刪掉。

Canva 製圖

文案

在製作完圖片之後,我們會透過 Notion 的 Comment 功能,討論要用哪個版本的貼文文案。而文案我們會以 Notion 的 Code 形式呈現,這樣到時候複製貼上到 IG 時,貼文的格式才不會跑掉。

Notion 文案撰寫協作

追蹤

在分享完貼文之後,我們會透過 IG 後台和 Engaged.AI 查看貼文和 IG 的成效。之所以會用 Engaged.AI查看成效的原因,是因為 IG 後台沒有追蹤人數的曲線圖。而我們貼文的週期是一個禮拜,Engaged.AI 可以幫助我們很好回顧每篇貼文的迴響。

另外有個有趣的小故事是,Engaged.AI 有個競品監測的功能,之前在搜尋 Notion 這個關鍵字時,還因此發現某個網紅使用了和我們很像的圖片。

Engaged.AI 觀察數據成長

協作溝通

我一開始是使用 Miro 來做協作溝通,但可能是因為 Miro 想要保留討論時 Rough 的感覺,通常成果都沒辦法很漂亮,因此分享給別人通常也只有當初有參與討論的人才看得懂。

Miro 討論情境

所以後來我就改用 Whimsical,它有點抓在一個甜蜜點,你可以隨意放上想法,最後也還是可以整理成很有邏輯的樣子。而我自己最常用的是 Whimsical 的 Board 功能,它可以很方便快速地製作流程圖,同時也可以透過檔案夾來管理不同的 Board 和 Wireframe 並互相嵌入。

我之前有個使用情境是舉辦讀書會時,我們會分配每個人負責書中不同的章節,最後再請大家將不同章節統整完的內容同步放在 Whimsical 上一起討論。

Whimsical 讀書會筆記

聽音樂

我是一個超愛聽音樂的人,像我就很喜歡 Spotify 「前往電台」和「每週新發現」的功能,可以幫助我找到很多喜歡的歌。而我最近覺得很喜歡的還有 SetappLofi Garden,它唯一的功用就是可以用快捷鍵馬上播 Lofi 音樂,不能選歌也不能按愛心,但我覺得超讚!

這邊也分享我很常聽的樂手 FKJ French Kiwi Juice,他的音樂可以幫我進到另一個空間。後來聽久了就變得有點「儀式感」,當我需要做很重要的事時,就會聽它的音樂幫助我切換成深度思考模式。

你平時會如何獲取有關科技產品的資訊?

我自己最大的學習來源是 Youtube,這邊分享幾個我覺得不錯的 Youtuber:

其中 August Bradley 對系統思考方法論很熟悉,所以他如何使用 Notion 就有點像是他實踐這個方法論的方式。而锦堂是前陣子我們在研究 Study With Me 是否會對學習生產力有影響時,有詢問他是否願意授權分享他的 Study With Me 影片。

除了 Youtube 外,如果單就產品資訊的話應該是 Product Hunt。而最近有點開啟我新世界的是從 Product Hunt 上發現的 Notion Tools,它有點像是 Notion 版的 Product Hunt,上面會有很多基於 Notion 開發的小工具,例如:把 Notion 資料庫做成圖表之類的,看完真的會越來越離不開 Notion。

獲取什麼科技產品的資訊你會覺得很有收穫?

我覺得會分兩種情境,第一種是如果我最近很需要這個東西,對我來說就很有收穫。例如:之前我想要找能把 Notion 資料庫變成簡報或圖表的工具,找到這個工具後我就會覺得很有收穫甚至付費使用。

而另一種情境是如果產品的介紹很有趣,我可能也會覺得很有收穫。例如:像最近很紅的 Heptabase,雖然我不一定會去使用,但我會很期待這個產品能帶來的改變。因為半年前我也有想投入 Obsidian,深度研究兩個禮拜後,介面實在不符合我的需求,同時很多東西要插件才能做到,覺得要花的心力太多就棄坑了。

你平時會分享科技產品的資訊嗎?

會,不過我分享的不一定是工具本身,反而會是分享工具的成果。例如:一年多前我在擔任設計思考教練時,就是分享 XMind 的成果給其他人,才讓別人知道 XMind 這個產品。

XMind 設計思考筆記

你覺得怎麼樣才是一個好的科技產品?

我覺得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像 Lofi Garden 或是一些 Notion 套件一樣,專注只解決一個問題,我會覺得超屌怎麼會有人想得到會有人願意為這個買單。

另一種則是像 Notion 或 Whimsical,有足夠的自由度讓使用者自己決定要把產品用到什麼程度。以 Notion 來說,你可以單純只打文字,或是要把你整個大腦放在裡面也可以。

你會怎麼介紹 TechTech 給其他人?

因為不同的使用情境,就可能會使用不同科技產品。所以我覺得如果你在數位生活有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來這裡借鏡別人的使用情境。而我覺得也不一定要很科技,只要你平時有用電腦,就可以在這裡找到合適的使用情境。

有沒有什麼想宣傳推廣的事情?

平常我也經營 Notion Your College,會在 IG 上分享一些 Notion 小技巧,如果你也有興趣,歡迎來看看!

你也是科技愛好者嗎?歡迎預約參與訪談!

歡迎點擊下方連結並選取一個方便參與訪談的時段。期待能透過這次訪談更認識你,同時也讓你更認識我們,幫助我們打造更好的產品與服務!https://app.simplymeet.me/techtech/interview-appointment

如有任何問題或建議,都歡迎隨時與我們聯繫

TechTech 是一個科技愛好者探索知識和分享知識的地方。 你可以在這裡探索其他人如何使用科技產品解決問題,也可以在這裡和其他人分享你如何使用科技產品解決問題。

TechTech is a place for tech lovers to explore and share knowledge. You can explore how other people use tech products to solve problems. You can also share with others how you use tech products to solve problem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