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招募瞭解那些履歷、面試和錄取的重點!

給想跨出去的你:釐清當下的選擇,檢視自己的動機,展現最好的自己。

Alvin Chen 陳俞安
TEDxNTUE

--

這不是履歷、面試技巧的文章,因為網路上已經有豐富的資料和建議可以做為參考、模仿和演練;同時也建議你別對網路的農場文照單全收,「千萬別向沒下過海的人學游泳。」那些內容可以當領域的敲門磚,別奉為心經,因為你必須有自己的一套風格;網路上的心法與秘笈更別照單全收,因為方法一直隨著時代在變,唯價值觀永留存;所以經過招募的重重關卡後,希望能累積屬於自己的經驗,自省自己的內在,確立自己的價值觀。

經驗不是遇到狀況,而是你如何面對狀況。

這篇文章以 TEDx NTUE 國北教為基底,簡述最近三週的招募、面試到錄取的狀況與經驗,同時輔以當年我被面試,到現在連續兩年面試新人的心境轉折,以及思考方向。

所以在這篇文章裡,你將會知道:

  1. 動機|我對這場招募抱持什麼心境與動機?與當年應徵時有什麼差別?
  2. 招募|團隊招募的準備過程,以及準備的背後有什麼安排依據?
  3. 報名|報名截止後臨時安排任務的插曲,帶來什麼影響?
  4. 選擇|篩選面試名單時,成員的分析、判斷和選擇,是如何進行的?
  5. 面試|這些面試題目的背後,我們想知道的是什麼?
  6. 總結|這些過程的啟發,我們對每一位報名的學弟妹有什麼期許?

1動機|我對這場招募抱持什麼心境與動機?與當年應徵時有什麼差別?

這一切要從準備寫《明年 2019,跟我們一起 Be the change we want to see in NTUE and the world! 》這一篇文章開始。

我於 2015 剛升大二時應徵加入第二屆的 TEDx NTUE 國北教 行銷部,當時已經有產業工作的經驗,比如剛讀大一時在聯華電子 UMC 做 HR/Recruiting 的 PT,當時的面試經驗可以說是我認識產業人才需求的敲門磚,故應徵往後的產業工作或 TEDx NTUE 國北教,都有非常大的幫助。然而專業技能上沒有多少建樹(拜託別把 Office 當作專業技能,那是身為大學生就應該具備的基礎好嗎?)在沒有堅實技能的基礎下,你的思維模式就是表現自己的最佳方式。當時的我是怎麼表現自己的思維模式呢?下一章節會簡述部分的面試經驗,也慶幸當時學長姐有留紀錄,不然我也想不起來,遑論在這裡分享給你們(筆記!記錄留存很重要!)。

回想自己被錄取並實際參與後得到的好處往往比付出的心力還多,比如更多的工作機會、更深入的專業技能培養、更多元的領域發展(我在文末簡述了自己加入後獲得哪些機會與奇遇),就覺得非常慶幸當時報名的決定,也很感謝當時的團隊願意錄取我,這也是為何我們這次舉辦招募時,盡可能給予學弟妹表現的機會,並期待加入的動機是否能看出發展潛力。可以說是抱著感恩的心情掛著這個品牌、秉著謹慎的態度觀察每一位學弟妹的可能性、掛念著往後可以提供什麼幫助讓大家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所以報名表單才會讓你填自己的 MBTI 類型啊!)。

為了確保想報名加入團隊的人,能瞭解我們的性質與工作內容,並且比較自己的動機和熱忱是否適合加入我們,我才特別寫了這一篇招募文《明年 2019,跟我們一起 Be the change we want to see in NTUE and the world! 》,不難發現裡面花了很多篇幅在說明團隊的起源、過程和成果,同時稍微說明歷屆學長姐如今都在哪些地方工作,藉此呼應這個舞台能帶給成員多少影響和幫助,並且在某些關鍵時刻裡提供意想不到的力量。所以這篇文章容易聚集到有共鳴與相似動機的學弟妹,而不至於浪費時間與精力成本在日後凝聚團隊目標。

2招募|團隊招募的準備過程,以及準備的背後有什麼安排依據?

成員目前的規劃與團隊未來的發展,主導了招募的重點與目標

在剛剛附上的招募文章連結中,可以得知團隊的生命週期以一年一度的年會 Event 作為起點,是大學新成員的起點,和舊成員邁向新職涯/新機會的起點。而成員目前的規劃與團隊未來的發展是什麼呢?

見證2屆團隊生命週期的我要說:

升大學時,我們必須知道:
這將是一連串決定、時間的付出,是開闊視野、深耕內涵的歷程;許多人因高中照表操課的習慣而順流於荒溪中,進大學卻如扁舟入海而迷失航途。

讀大學時,我們可以知道:
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才能成為有價值的人才;然而解決問題,只是負數恢復到零的狀態。

大學畢業前,我們將會知道:
「終點」這兩個字要讀成「起點」,你要做多少準備才有勇氣站上起跑點呢?

我們可以驕傲地說,加入這個團隊將會讓你們深刻地感受這段話的意義。

我們公開招募前準備的成品其實非常簡單,就是那一篇招募文章和報名表單;但其中的投入兼顧了非常多細節。比如:

  1. 說明 TEDx NTUE 國北教是什麼?為何成立?我們做了什麼?
  2. 調查畢業後的成員,在哪些優秀的行號工作
  3. 釐清我們招募的動機,確定想招募哪些人才
  4. 整理加入我們後,會獲得什麼收穫,以及付出什麼代價
  5. 表單與題目設計背後的意義

我想著重說明表單背後的設計邏輯:為何我們要用表單的方式公開報名?

在準備招募的工作前,我們就很清楚地知道目標族群的輪廓會是國北教大一大二的同學,以及其他少數大三大四和校外的同學。而專注於「未來發展潛力」的原則,標準化的格式可以純粹地得知每個人的想法、表達方式,不會被華麗的履歷設計混淆內容重點,但我們也保持彈性,提供放上履歷連結的欄位。同時也方便我們從後台快速比對每一位報名同學的動機、能力,和人格特質的比例。

有趣的也在這裡,我們調查每位報名者的 MBTI 人格特質,除了前面已經說過團隊很重視每個人的獨特性和興趣,因為它決定了未來發展的風格與走向;進一步來說,我們可以安排各部門平均的人格特質(每個部門都有細心的人、積極的人、創意的人),而不至於部門凌駕於團隊之上的狀況出現;退一步來說,報名者填的資料或任務,品質高低或內容風格,也能透過比對人格特質,確認這個人是否執得信任。

3報名|報名截止後臨時安排任務的插曲,帶來什麼影響?

從 11/27 公開招募,至 12/06 下午三點截止,為期不到 10 天的時間,我們就收到了數十位同學的報名,可以說是非常踴躍,甚至超乎預期!因為我們的時間定在期中考後,而不是傳統的每學期初。

但問題出現了,面對超量的報名人數,我們要如何更加客觀地評估每一筆資料?要如何從平淡無奇、千篇一律的動機說明來瞭解每一位同學的能力?沒有豐富經驗的大一同學要如何檢視其未來潛力?這些都是我們非常頭痛的重點,當時公開招募並未預期這麼龐大的資料,所以非常擔心會疏忽任何一位同學的期待和潛力。

於是臨時任務就此誕生了!絕對不是團隊有意安排哦~

團隊任務的內容如下

  • 講者部
    請自行挑選一個你所關注的議題,採正反論述並闡述自身觀點,字數 500 字為限。(以1份 PDF 形式回覆此信件)
  • 行銷部
    請規劃一套行銷方案,包含粉專貼文和實體活動來宣傳沙龍《引》,並解釋為何如此設計。(2頁 A4 篇幅內,以1份 PDF 形式回覆此信件)
    .《引》意涵為「引流出知識」,點我了解細節。
    .小提示:可以朝 Who、What、How 三個方向想想
  • 設計部
    身為 TEDx NTUE 的設計師,你是富有靈感的,接下來請你進行「沙龍講座」主視覺設計提案(1頁 PDF,格式如下)。
    .沙龍名稱(自訂,含名稱、日期、地點)
    .設計概念(自訂)
    .交付物 :Fb粉絲頁-封面照片(需標明尺寸)

這是 12/06 報名截止後發現資料量無法客觀評估,於 12/07 內部臨時討論定案的任務內容,於 12/08 寄出任務通知,並限時隔天 12/09 22:30 前回覆。可以說是很瘋狂的招募插曲。甚至在寄出後發現被 Gmail 判為 Spam 而導致許多同學沒有及時收到通知,而是在其中一位同學私訊 fb 粉專後才發現這個狀況,而臨時一對一私訊數十位報名者…這個慘痛經驗告訴我們:要記得 cc 給內部相關人等,才能即時確認是否有收到 email。

很意外地,在一一私訊每位同學之後(扣除沒有提供正確聯繫資料的同學),任務回覆率高達 90%!我們也能從回覆時間、任務成果的品質,來推論報名者的動機有多強烈。這讓我們非常感動!

而內容也如信件文末所強調的「致還沒有足夠資源能累積自身經驗的同學,這是展現自己的機會!無論有沒有辦法即時完成自己滿意的成果,也請準時於期限前回覆成果。」背後的意思即是:

任務成果的完整度是次要考量,我們最想從中看到的是有限時間內能激發多少創意的思維,以及這些思維背後的脈絡。

我們的學習環境常常受限於標準答案或「不要犯錯」的思維,侷限了創意思考的可能性,所以我們想透過這些任務,盡可能地挖掘有創意的人才,和邏輯清晰的同學!

礙於知識產權,不便公開報名者的任務成果。

4選擇|篩選面試名單時,成員的分析、判斷和選擇,是如何進行的?

以及其他莫名其妙的回覆

在檢視名單和任務成果時,我們也會收到很多傻眼的回覆,或者是千篇一律的回應。比如表單第一題加入團隊的動機,大多數人的回應都是「因為我很喜歡…」「因為我很有興趣…」如果沒興趣的話你就不會填表單了好嗎?可不可以不要說廢話?

有一個很優秀的正面回應如下:

TED是一個散播知識的平台,短時間內將一個人的經驗內容分享給大家,非常符合我對自己身為老師身分的身份認同。因此我想加入TED去了解其內部的組織運作、認識更多致力於改變現狀、勇於挑戰的人,也想藉由成為TED的一份子,成為散播知識的助力之一。

她簡短有力地闡述這個平台對她的影響,以及她想藉這個平台達到什麼樣的目標,並且說明自己成為其中一份子的願景。

也有感性的回應:

我國中起開始接觸 TED,印象最深的是 Jeff Bezos 在普林斯頓大學的演講:「聰明是一种天賦,而善良是一种選擇。」如今竟有機會在大學裡發現 TED 的團隊,又被「我們既不是社團,也不是梯隊,只是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為共同的信念努力」的概念燒到,於是毫不猶疑地報名,無比堅定地相信:入學以來我未加入任何社團,等的正是你。

她簡短說明 TED 與自己的連結,並且強調團隊願景與她產生共鳴。

還有其他很多優秀的動機回應,礙於篇幅而不贅述。接下來看看其他人的反例,我個人非常不喜歡這幾種論述,這些都是會報名的人的共通動機,而面對招募的淘汰過程,如果要獲得錄取的機會,不只要凸顯自己的特質與動機之外,還要自省是否有任何特質能與其他人脫穎而出?

對 TED 感興趣

我認為沒有任何一個 TEDx 會因為這句話而願意進一步了解這個人,更何況裡面所附的技能與經歷也很空泛。

感覺可以學到很多東西的新嘗試

對於積極經營團隊的我們來說,是非常失禮的回應,「感覺可以」本身可以說明這個人的優柔寡斷與沒有主見,或者是懷疑我們成員的能力與經營的團隊風氣,不會前進主動爭取,也不會退一步思考自己的動機是否正當,在這種中間狀態裡的人通常都是優秀企業不會理會的人。

描述社團/工作經驗的部分,大部分的人都很可愛地照實寫上去了…其實這個欄位的重點不在於你有哪些頭銜或做過什麼工作,而是希望你告訴我們

  • 「我在__做了N個月,負責各種銷售業務,期間獨力為公司帶來 $__收入。」
  • 「我是國中生的數學家教,在2個月內使他的成績從 40 分進步為 80 分。」
  • 「我在__梯隊當活動長,籌備活動期間,我帶領 20 人團隊一起完成長達7天的活動,獲得5顆星的問卷回饋好評。」
  • 「我在__社團當宣傳部員,所有貼文的設計與文案都是我想的,平均每篇文獲得 70 幾個讚和留言互動。」

你懂我的意思了嗎?我不想知道你換過多少工作,也不想知道你的頭銜有多長,我只想知道你作為每一個身份,擁有多少能力和成就,為所在的位置上帶來多少貢獻。

最後關於填寫聯絡資訊的方式,有人填錯 Email,也有人只給 FB 名稱,而不是給 FB 連結…還給錯。這種誤讀、誤填資料的低級錯誤是作為大學生最不可取的底限。

5面試|這些面試題目的背後,我們想知道的是什麼?

以及我對哪幾種報名者的面試表現,感到驚艷與困惑、期待和失落?

從上述的報名結果和任務成果,艱難地篩出 28 人來面試,並且分三天中午的場次進行。

我們的面試簡單分三輪,分別是團體共同面試,和第一志願部門面試和第二志願部門面試,希望可以在中午一小時的時間內,依據每個人的部門志願了解其能力與動機。故一開始的自我介紹只開放 30s/人,在有限的時間裡,出色的自我介紹不會重複講述表單填過的內容,而是用更簡練的言語加強、增色表單內容無法表現的情感。所以我在全體自我介紹時打斷大家:「請不要重複介紹表單已經填過的內容,那些事情我們都已經知道了,妳們只有 30 秒。」

有些同學的表現讓我很驚艷,比如她會針對一個重點去闡述自己的特質,來加強團隊與她之間的契合可能,而不會什麼都想一起講,最後卻因為時間關係而沒有講完;就跟辯論一樣,把申論講完總比被打斷好。

困惑的原因與動機有關,很多同學會說自己想來 TEDx NTUE 國北教的原因是因為可以學到很多東西,開拓視野…等等,我很困惑!學東西、開拓視野其實不一定要來這裡呀!不要講幹話好嗎?

期待的部分不多說,就是表單內容、任務成果的品質,讓我很期待面試的表現,後來也證明可圈可點;失落的地方則是某些同學很傲慢,中斷我的提問、誤解我的問題重點,這可以說是職場大忌!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我問的是:「活動進行的過程中,你認為有哪3個要素,可以讓它更有影響力、話題性,讓來賓離開後仍有感動的感覺?」有一個人卻說「我已經在行銷部的任務裡提過了。」我非常問號,甚至趕快打開檔案確認,因為我在面試前一天晚上都會花2小時從頭到尾讀過每一個人的任務成果;結果她誤解我的意思了…,我說的是「活動進行的過程中」,結果她以為是任務提的「沙龍實體宣傳活動」,我當下快爆氣…

我也提了一些有趣的提問,不會作為錄取的判斷,純粹想瞭解不同的看法和每個人思考的方式,比如:「你認為策展和活動的差異是什麼?」可以了解這個人的認知環境在哪些方面,「如果你被錄取了,我們為什麼會錄取你?若你沒有被錄取,你認為原因是什麼?」可以檢視這個人的自省能力有多高,而這種題目的回應也很容易分兩種:被錄取是因為發展潛力很高,沒被錄取是因為能力不足。

前面提到你的思維模式就是表現自己的最佳方式。當時的我是怎麼表現自己的思維模式呢?我特別帶自己的筆電到現場用簡報 promote 自己的想法,以及在最後面試官問我們「有任何其他想問或想說的事嗎?」,我直接開門見山地說「我認為你應該錄取我,因為我的學習速度和實踐能力超乎你想像……」這時候我給面試官的印象就會被加深,連帶之前的回應內容也會連貫、呼應開頭的自我介紹,凸顯其他競爭者的差異。但也請不要亂學我,有幾分能力和動機,才說幾分話,不要誇大不實,像與我同場面試的新人,加入後不到半年就被 fire 掉了:)

總而言之,我們透過面試的過程中,不外乎想知道這些事情:

  1. 你的溝通表達能力
  2. 你的即時應對能力
  3. 你的邏輯思考方式
  4. 你的職場素養
  5. 你的創意發想
  6. 你的其他人格特質
  7. 你的未來發展潛力

6總結|這些過程的啟發

對每一位報名的學弟妹有什麼期許?

實話實說,這個平台不會給我們非常扎實、有序的磨練,卻是非常好的跳板,因為我們時常面對各種技能的需求,需要想辦法與校園外的產業接觸、認識不同校園的夥伴、切磋生活圈外的觀點、把手上的票賣出去、把校外的趨勢資訊帶進校內推廣。回想自己被錄取並實際參與後得到的好處往往比付出的心力還多,比如更多的工作機會、更深入的專業技能培養、更多元的領域發展,得到圖中履歷所列的機會和技能。

我們都獲得很棒的機會,也從中習得不同的技能,對於未來的方向也更明晰。當時的我覺得自己很平庸,因為我忍受不了孤獨。

「你沒有想過,你現在的處境,其實在你過往的點點滴滴就已經造成了。絕不僅僅只是因為別人比你努力,別人比你運氣好,而是當你選擇追隨大部分人的腳步的時候,其實你也只能過上大部分人都在過的生活。」

那時在學校的我其實不太快樂,尤其做了各種工作後,這種感覺更強烈。

學習本應是讓人雀躍不已的,就像幼稚園小朋友爭先恐後地坐在老師旁邊聽故事、問十萬個為什麼,但隨著年齡增長、外表成熟,漸漸地選擇坐在教室後面的角落,然後等著被使喚,讓別人來管理自己獨有的人生。

有時候釐清自己的選擇、試著離開當下的枷鎖、找尋會雀躍不已的事物,才不會讓野心熄滅;當然沒有一個環境是十全十美的,這個桎梏其實是安於現狀的自己。

但我由衷期許每一位報名的學弟妹,無論你是否有被錄取,都能在不同的嘗試中找到自己喜歡的方向,不要埋怨環境和周圍的人,因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方向,專注於自己所熱愛的事務上就好了!

2018 團隊感謝你的參與!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請為我們多拍幾次手^^

--

--

Alvin Chen 陳俞安
TEDxNTUE

阡陌游 Agri Dive、The Curators 策展人們|策展人|聽障人士|ENT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