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智強:10%做決定、90%實際做

別把勇氣浪費在做決定上,後面有更多的困難需要勇氣

Sofia
TEDxNTUE
4 min readMar 19, 2019

--

以電視台來說,一個小時裡面國際新聞佔的版面僅有六分鐘,而且其中一、兩則還是「國際趣聞」。智強堅定地說:「我個人認為他們的報導也不深入,於是我就自己出來做我自己想做的國際新聞。」

成為國際獨立記者

本來在八大電視台工作的楊智強,看到電視台為了收視率,忽略新聞價值,他認為電視最重要的是畫面,但值得令人思考的是如果新聞時段皆是搶劫、車禍的監視器或是行車紀錄器的畫面,這些事情對社會有更深的意義嗎?它對社會某層面有影響嗎?身為一位新聞工作者,他覺得需要報導「群眾應該知道」的事情。憑藉這份記者的熱忱與使命感,在電視台的第二年,便開始於 SOSreader (現已更名為 Vocus )的平台發起到韓國採訪的贊助計畫。當時為了到韓國採訪,將一個月七天的假期都排在一起,只為了能到當地進行訪問。從那時開始,智強便已經替未來造橋打磚,即使獨立記者的工作不穩定,他仍毅然決然辭去辦公室的編譯,到風吹雨淋的戶外,做他自己想要做的國際新聞。

中立是原則,但不是規則

報導當然要據實以告,但可以有自己的觀點;要符合中立原則,但不是一定的規則。

2016年原本在泰緬邊境採訪克倫族難民,意外遇到一位羅興亞人,他與智強訴說自己許多的故事,甚至主動介紹朋友給智強認識。至2017年緬甸軍隊對羅興亞人進行大規模的屠殺,霎時智強心中浮出一句話:「我是採訪國際新聞,手裡又有線(人),我有什麼資格不去?」宛如命運的引導,智強開始一系列深度採訪羅興亞人的實際情況。這幾年下來,不斷進出羅興亞人的難民營,聽過許許多多他們的故事,每個都纏繞在他的心頭難以忘懷,他在撰寫這些報導時,認為媒體應該是「幫助不能發聲的人發聲」的角色,提供弱勢族群有機會被聽見、被看見的管道。

停滯不前的無力感

當智強看到羅興亞人的生活處境沒有顯著的改善,他也曾質疑自己頻繁的深入報導是否在「消費羅興亞人?」但是他給自己的答案是──「只要這個議題沒有結束,我就還要再回去。」因為這表示羅興亞人仍遭受到不平等的對待,但只要持續地做,就有機會讓更多的人看見,即使他的報導沒辦法改變羅興亞人的情況,但至少要讓更多人知道羅興亞人遭遇到的悲劇。

10%做決定、90%實際做

「如果一件事情以100%來看,做決定只是前10%,後面還有90%的事情等著你。」對於常常走訪國際敏感地區的智強來說,一開始做決定的勇氣很重要,但是接著你必須要跨出那一步更重要,如果猶豫太久,很有可能機會就這樣流逝。

當你真正跨出那一步的時候,你才可以做中學,學得更快、更札實。

存在=成功

以獨立記者來說,它並不像公務員一樣領月薪,而是依賴稿費與贊助非固定收入方式為生,因此經濟狀況相對較不穩定。但是智強依舊繼續燃燒他的熱情在此一領域上,他成立 Loop media team 希冀可以結合全亞洲的國際獨立記者,在上面分享Fixer(熟悉當地的地頭蛇)或是線人的資訊,除此之外也可以彼此經驗交流與搭檔採訪。雖然剛成立的平台與工作都屬於不穩定的狀態,但是他說:「只要存在,你就成功。」他將持續在這條路上努力,成為台灣開拓這條路的人,而首先他要做的就是掃除路上資訊隔閡的這顆絆腳石。

獨立記者,不孤獨

智強彷彿開路者一樣,在這條滿是荊棘的、蜿蜒的小徑,義無反顧的為年輕一代撒下乘涼的種子,他引用《The Post》的台詞:「News is the first rough draft of history」(新聞是歷史的初稿)而記者更是掌握初稿的人,是一份很有意義的工作。雖然媒體環境隨時間改變,但並不代表這樣的改變是壞事,例如:技術層面下降。讓他在報導朴槿惠倒府事件時,可以左手拿自拍棒、右手持麥克風進行報導。他爽朗地說:「只要有興趣,歡迎大家的加入。」只是必須真正思考自己是否有堅持的熱誠,若答案是肯定的話,那麼當你做好10%的決定,就可以全心全意邁入90%的道路。而在這條路的途中,你並不是一個人,因為已經有開路者在前頭,除去路上磕磕絆絆的困難。

謝謝,看到最後的你

若喜歡TEDx NTUE 國北教的內容,
歡迎「分享」給更多朋友!

或者「多按幾下 Claps」支持我們!(cc.
撰文:張筱娸
文字編輯:姜妙宣
採訪:張筱娸、姜妙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