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你想學,學你想成為

砸除學習框架,享受雜學文化

楊詩琳
TEDxNTUE
4 min readNov 18, 2017

--

什麼時候開始,學習不再是為了滿足求知的欲望,而是為了符合現實的期望及追求名校的光環?學校變成扼殺創意的枷鎖,給了一個固定框架,踏出邊框便被駁回或投以異樣眼光。也許有人曾經想過更多不一樣的學習方式,思索過究竟何為學習的理由,甚至想做出異於常人的求學選擇,但礙於現實、礙於體制,我們都卻步了。而她,有勇氣地嘗試了。

學習路波折,多方嘗試找到屬於自己的路

沈潔伃,生長在父母皆從事教育工作的家庭,小學曾二度輾轉於體制內外的學校,而考上基隆女中後則開啟她人生的轉捩點──拒學,而於其後休學,轉到宜蘭人文無學籍行動高中。畢業後沒有選擇繼續升學,而是進入設計公司做策展工作,運用自己經歷與滿腔熱情成為「雜學校」共同策展人,目前積極參加中國教育創新論壇。

對波折的求學過程,潔伃有著不凡的人生經歷,一個曾經如此抗拒學習的孩子,如何重新找到自己真正有興趣的新方向?潔伃若有所思地說:「家長的了解與支持很重要。」高中拒學的那段時間,家人一開始也很難理解,直到後來真的受不了去看精神科醫師,媽媽才真正去了解她內心想法。找到一所體制外的人文高中,多了一個學習的選項,也對於之後面臨困境的想法有很大啟發。

建立系統,學以致用

問起印象最深刻的案例,潔伃分享「甘樂文創」的理念,幫助無家可歸的孩子募資改造醫院、建造樹屋,由於低收入、單親、毒品犯罪等種種家庭問題,使許多孩子在缺乏家庭互動及教育的環境下成長,造成令人遺憾的社會問題。過去,這些孩子的未來在監獄裡;這次,他們想要蓋一所學校,改變這群青少年的生命,透過有系統的教育訓練、職能培育及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讓這群青少年從社會邊緣拉回正軌。潔伃認為,一套有系統的計畫,是最好運用在實質教育的方法。

當今盛行的「翻轉教育」是一種創新想法,卻也容易流於改變的濫觴。有些老師為了創新而創新,並沒有達到實質意義,反而浪費了更多寶貴時間或經費在所謂「翻轉」的名義上。刻意用電子化硬體上課、讓低年級小朋友解說艱難的運算理論、分組討論卻找不到討論重點……諸如此類無完善系統規劃的翻轉教育,不但造成資源浪費,也讓孩子成了新體制試驗的白老鼠。若能在推行一項新的教育政策前,提出足夠的配套措施,那才是教育真正的創新與進步。

保持熱忱,記得初衷

「可以不讀書,但要找到自己想做的事。」

潔伃笑著說,到了人文高中還是有壓力,並非課業,而是來自同儕相處、生活能力的建立。宜蘭人文無學籍行動高中提倡以行動學習,騎車環島、自己用三元美金規劃生活、找到一技之長等等,透過實作與行動,發現學習的新樣貌。

也是在這時候,潔伃開始接觸跟教育有關的創新思考,參與紀錄片「學習的理由」的製作過程,一路走來嘗試了許多不同的工作與活動,但都圍繞著初衷──建立在讓別人快樂,同時又是教育的領域上。像是畫個大圓,以「教育」為圓心,向外走出了許多跳脫制度及框架的理念,在尋找目標的路上汲取養分,沒有下一步一定該怎麼走,就是邊走邊想自己該做什麼。

教育從「心」出發

身處教育大學中較為保守的學習風氣,佩服潔伃有這樣踏出舒適圈的勇氣,當實務經驗碰上教學理念相互矛盾時,也許,除了向現實妥協,也可以另尋他法,找到更多體制外的管道,來堅定自己的理想。用心創造一套讓學習更好的模式,而不是製造更多禁閉創意的監牢,相信台灣教育可以找到最適性發展的前途,孩子也能打從心底找到學習的快樂。

「如果除草機沒了,是不是就能冒出新芽?」期望更多創新的種子埋下,長出制度外依然堅挺的果實,讓後人有更多不一樣的大樹乘涼。

謝謝,看到最後的你

若喜歡TEDx NTUE 國北教的內容,
歡迎「分享」給更多朋友!

或者「多按幾下 Claps」支持我們!(cc.
撰文:楊詩琳
文字編輯:陳德芬
採訪:楊詩琳、陳德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