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特輯:紀念肯・羅賓森,世界的教育部長
今天是至聖先師孔仲尼,俗稱孔子的2570週年誕辰。孔子的教育理念包含 「因材施教」這點,具體展現在不同學生詢問了一樣的問題時,給予不同的建議,讓他們依據自己的個性,適性的發展。而現在的教育方式,卻恰好背道而馳,分數與正確答案常常代表一切。
是學校扼殺了創意?
談教育,很多人可能都聽過肯・羅賓森爵士,他妙語如珠又幽默的 TED Talk《學校扼殺了創意嗎?》( 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 )到目前為止都是最受歡迎、觀看次數最多的一則,光是在官網加上 YouTube 的觀看次數總和就已經接近九千萬次瀏覽,還不包含轉載到其他平台或用 podcast 聆聽的次數,無庸置疑是最有影響力的一支影片,甚至就是許多人接觸 TED 、TEDx 這個領域的濫觴(包含筆者本人)。除了這支影片,他還陸續投身了許多教育體制改革、藝術事業,也因此,有人給了他「世界的教育部長」的稱號。
但他也與孔夫子一樣,留下了思想後離開我們了。2020年的8月21日,他的家人表示在與癌症搏鬥多年後,爵士與世長辭。在感謝師者的這個日子,筆者希望與大家分享肯・羅賓森爵士的未竟志業,以及一些個人沉澱。
從意外爆紅的第一支影片開始,到後來自己經營的訪談節目,肯・羅賓森爵士的目標與著重點其實不曾改變過。一是強調「每個人的獨一無二」,另一個則是強調「好奇心帶動的主動學習」。
智力的三個特色:多樣性、充滿活力的、與眾不同
肯・羅賓森爵士在《學校扼殺了創意嗎?》曾經說到,智力包含了三個特色:多樣性、充滿活力的、與眾不同。我們透過視覺、聽覺、肢體表達、抽象詞彙來進行思考,這在根本上確立了人類能力的多樣性。而在說明智力的動態呈現上,順便介紹了為何女性通常比男性更能一心多用,以及他名聞遐邇的兩個段子(鼓勵沒聽過的人點進影片看看)。最後,他向我們介紹了吉莉安‧林恩(Gillian Lynne)的故事,這位著名音樂劇《貓》與《歌劇魅影》當代編舞家,當年差一點被認為是沒辦法集中注意力,而喪失找到自己舞台能力的倖存者。時至今日,這樣的小孩很容易被判定患有 ADHD 而失去嘗試機會。每個人的歷程都注定是獨特的,不該用相同的評斷標準。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來自大人的不理解?
而他在《如何逃出教育的死亡谷》(How to escape education’s death valley)與《 改變教育典範》(Changing education paradigms)中進一步為大家分析,這樣的標準是怎麼出現的。在西方還沒有公共教育的時代,是沒有統一評斷一個人學習成就的標準的,直到工業化時代來臨,有一個故事流傳著,告訴我們必須好好讀書才能考上好的大學,考上好的大學才能找到好的工作,然後才能賺錢並進行各種消費。但這已經不成立了。
過往之所以成立,是為了服務工廠時代的需求,需要有大量讀過差不多的書的人擁有差不多的能力,差不多的人們做著差不多的事,領著差不多的錢。這是另一種,有別於孔夫子的儒家思維的社會形式,但因為方便統治,也受到統治者們的歡迎。
想想讓小孩子從小就過著工廠般的生活,想探索學校外的世界從看小說被說是墮落,轉變成看電影會被攝魂,接下來,電視兒童似乎是個問題,再到現在的滑世代。這樣多彩多姿的世界,我們卻要求最有創造力,正努力探索世界模樣的小孩們乖乖坐在座位上,重複抄寫、背誦著幾代人小時候都背過的 「資訊 」,他們越來越坐不住,而被判定為 ADHD 的機會也大幅上升。也因此,肯羅賓森爵士不相信這個所謂的文明病是真的如此盛行,而是大人們的不理解所導致。
面對新問題需有新思維、新作為
肯羅賓森爵士相信,包含氣候變遷的各種問題,才是真正的問題。他引用林肯曾說過的:「那些屬於寧靜往日的教條,已不足以因應今日的風雨,局勢已然升高、越發困難,我們必須順勢而起。由於需面對新的問題,故得有新的思維、新的作為。我們須掙脫自身的枷鎖,才能拯救我們的國家。」
大人們,也就是已經離開教育體制的筆者與老師們,或許包含正在閱讀的你,我們該記得一件事,教育的重點在於「學習」而非考試,如同節食之於減肥,如果只是一直教學考試,並不代表就真的有效地讓學生學習了甚麼。
結語:我們都在改革的路上
如同喜歡觀賞 TED Talks、TEDx Talks 或喜歡參加 TEDxTaipei 活動的你一樣,人們並非討厭、不願意學習,只是需要對的方式、有趣的內容或新奇的觀點。「追根究柢,教育的核心是學生主動學習,沒有學習,就沒有教育。人們花了太多時間只談教育,卻不談學習。」肯羅賓森爵士說到。
台灣已開始實施十二年國教,實際上依然是緩慢的改革,「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緩慢的教改,這是不夠的。改革不夠,因為那只是改進已崩毀的制度,但我們需要的,是一場教育的革命。教育必須轉型成完全不一樣的東西。」
我們確實尚未得到完全不一樣的東西,但已經開始了。我們或許還沒有得到不一樣的學習環境、教育成果,但透過新的科技與制度,我們開始讓下一代稍微自由了一點,也稍微有機會找到自己的天賦,不過路還很長,我們也都還在路上。
最後,還是要祝第一線的教育工作者、教育改革成員,以及各位一起傳播好點子的大家,教師節快樂!
撰稿人:葉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