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制度框架,讓工作更有動機

Hazel Wei
TEDxTaipei
Published in
3 min readFeb 6, 2018

在你的工作中,有多少時間是需要與同事溝通或者合作的呢?或者在崗位上,你只需要一個人獨立就可以完成?

我們對於一個人工作的印象總是制度化、按照著規矩走,但等到有突發狀況時,我們是否還能夠有足夠的智慧解決?心理學家Barry Schwartz解釋這些都是因為制度化的官僚社會,反而使我們變的平庸。

醫院裡的清潔人員工作可能不外乎一個人掃拖地、清理病床、回收垃圾等等。於是有一些心理學家想要透過他們,了解他們怎麼看待工作。他們都能很好地應對病患的過度要求,其他的清潔人員都認為這些交流涉及到善良、關懷與體諒,所以即使他們的工作不涉及他人,他們仍然能夠以正確的良知對待人們。

一個明智的人就像爵士樂手般的,不完全遵照樂譜來演奏,能夠即興創作來與當時的環境與人們相互配合。

在現實生活中,面對的問題常常是很曖昧且模糊不清的,而且內容常常在改變,Barry說,明智的人並非天生,需要經驗來累積智慧,所以我們需要花時間了解你正在服務的人們,而不是應付他們。

但是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像上述清潔人員那般,這些一個人獨立完成的工作,便是仰賴著規則與制度,我們則常常因為這些框架而變得呆滯。Barry認為,甚至一般認為成效良好的獎勵制度,同樣破壞了我們正確看待事情的態度。

就像學校教科書一般,之所以限制考試的範圍,就是因為我們無法充份信任老師,讓他們自由發揮。是的,這樣的確是能預防考試爭議的災害,但也造就了平庸。

這並非指我們不需要規則,而是過多的限制會使人們失去天賦,更別提在成長階段的學生們。

為何獎勵制度並不是一件好事呢?Barry以20年前的瑞士為例,心理學家們那時詢問公民關於核廢料的放置議題,卻有高達百分之50的民眾願意放在自己的社區,因為他們認為這些核廢料總要放到某地方,同時也是公民的義務負責。

這些心理學家後來改了問題:「如果每年多付六周的薪水,你願意在你的社區內安置核廢料嗎?」結果卻只有四分之一的人願意這麼做,Barry表示,我們不可能想出長期巧妙的激勵機制,任何激勵機制都可以被惡意的意願給推翻。一旦獎勵沒有了,真的能期望員工仍舊保持好表現嗎?這便是Barry所指的激勵機制只適用於短期。

在現代社會祈求員工、老闆能夠擁有好的「道德」,更是如同天方夜譚一般,所以Barry告訴我們,只要不過度依賴那些僵固的體制,或者避免不斷尋求激勵方式,我們便自然地能找回遺失的智慧,並非要讓自己成為超級英雄,而是讓自己更有價值,知道自己值得更好!

撰稿:林志洋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tedxtaipei.com.

--

--

Hazel Wei
TEDxTaipei

全身最挑剔的部位是味蕾,自學廚房技藝,有一個藉口邀人入座,走進以酒食帶出忘記時間的魔幻時刻|從媒體內容終跑至餐飲科技,從人開始研究需求構成的世界運作邏輯|旅行不只看名勝,最愛跑進在地人的家與日常市場|https://instagram.com/puchou_haz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