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一定要樂在工作?因為越快樂才會越成功!

Hazel Wei
TEDxTaipei
Published in
4 min readFeb 3, 2018

你樂在工作嗎?

當你坐在辦公桌前,某然瞥見牆上時鐘指向五點半,你是心想「時間怎麼過這麼快,已經五點半了?」還是「時鐘可以再走快一點嗎?怎麼才五點半?!」

photo from www.destinyconnect.com

2014年,一份由蓋洛普(Gallup)調查142個國家勞工快樂度的報告顯示,超過六成的勞工坦誠自己並非全心全意投入組織目標,僅13%的人認為自己樂在工作,台灣更低於平均值,只有9%。

另一份更早之前在美國的調查同樣披露,有83%的勞工表示自己在工作上不投入也不快樂,若換算成實際數值,每年因此損失美金五千億的生產力。

若企業的最終目的是獲利,這些數字點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員工的快樂與投入,是否能替企業帶來實質收益?

答案是肯定的。

以販賣鞋子起家的網路公司Zappos為例,從1999年創立以來,便將經營重心放在兩件事情上:建立快樂的企業文化提供優質顧客服務;也因這兩個營運重點,使得Zappos在2009年以美金12億的高價賣給網路零售巨擘Amazon,目前總商品銷售額更達到20億美元。

不只是Zappos,在美國其他著重企業文化與員工幸福感的公司,績效同樣領先業界。財富雜誌每年選出的「美國百大最佳職場(100 Best Workplaces)」過去十年來的表現,比起「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 Index)」所囊括的美國五百家上市公司,商業表現更為傑出。

這個現象如同《哈佛商業周刊》(Harvard Business Review)曾經所做的研究結論:不論是任何產業、企業形態與規模大小,員工樂於工作,企業的生產力就會提高

金錢+地位 ≠ 快樂

曾經有人以在安寧中心關懷臨終者的經驗,統計出幾句人們在臨終前最常說的話。例如,「我希望我當時花少點時間在工作上」、「我希望我以前有多花時間和家人朋友在一塊」等。最多臨終者說的話是:我希望我有勇氣,真誠地面對自我,而不是那個別人期望的我。

換句話說,人們一生最大目的和最快樂的事,和金錢或地位沒有很大關係。

越快樂,才會越成功!

Zappos執行長台裔美人謝家華(Tony Hsieh)在2010年出版了《想好了就豁出去》(Delivering Happiness)一書,將自己在事業和生活之間追求快樂的方式,以及過程中最精彩的故事分享給讀者。該書大受好評,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書第一名。

Delivering Happiness不只是一本書,還是由謝家華與當時在Zappos內擔任顧問的林愛倫(Jenn Lim)共同創辦,一家致力於以科學為基礎,倡導在工作、家庭、日常生活上追求快樂、熱情與意義的創新公司。

「快樂並不只單純代表玩樂時光,我們希望能將快樂連結更深層的意義,展現快樂對於經濟的影響和價值。」擔任執行長與快樂長(Chief Happiness Officer)的林愛倫解釋。

為了讓快樂不再是個抽象的形容詞,林愛倫和專家共同發展出一套適合企業與職場情境使用的「樂活企業指數(Happy Business Index)」,幫助企業調查員工快樂程度,以及找出可以提升員工快樂程度的方案,進而提升企業整體表現。

美國心理學家Shawn Achor在《哈佛最受歡迎的快樂工作學》(Happiness Advantage)提出,成功不一定會帶來快樂,但快樂帶來的優勢,如積極樂觀,則會讓人表現更好,更接近先前定義所謂的成功。簡單來說,傳統上認為「外在成功會帶來快樂」的公式必需重寫,這也是正向心理學的核心概念。

快樂的祕訣 取決於看世界的角度

研究顯示,快樂的組成元素裡頭,有50%是天生,10%是環境因子,剩下40%來自日常生活人們自身所作出的決定。Shawn Achor指出,扣除環境因素的10%,有高達90%是人可學習控制的長期快樂。

一如《想好了就豁出去》書中談到組成四個快樂的架構:感覺事情在控制中(Perceived Control)、感覺有進展(Perceived Progress)、連結性(Connectedness)、願景/意義(Vision/Meaning),只要經過適當的學習與安排,便能創造快樂情緒與氛圍。

當你在工作上遇到瓶頸、碰上難搞的客戶或老闆,不妨運用上述四個快樂架構,換個角度思考。我們可能無法馬上改變世界,但是可以改變我們所能掌控的範圍,從自己的周遭世界發掘與昨天不一樣的地方,與身邊的人維繫良好人際關係,都能讓人感受到人生的樂趣、熱情與意義。

撰稿:廖庭瑋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tedxtaipei.com.

--

--

Hazel Wei
TEDxTaipei

全身最挑剔的部位是味蕾,自學廚房技藝,有一個藉口邀人入座,走進以酒食帶出忘記時間的魔幻時刻|從媒體內容終跑至餐飲科技,從人開始研究需求構成的世界運作邏輯|旅行不只看名勝,最愛跑進在地人的家與日常市場|https://instagram.com/puchou_haz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