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生活品質的關鍵 「領導」自己的生活圈進化吧

Jamie Chang
TEDxTaipei
Published in
3 min readFeb 5, 2018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可能會碰上這類情境:同事們、同學在聊天過程中,彷彿都在暗示著自己有多麼優秀,看似分享彼此生活經驗,實則互相較勁;或是你是否覺得生活糟透了,身旁的人都與你格格不入?這些都被南加大教授David Logan歸納在他所謂的「部落生態」當中。

但何謂部落?我們用一個簡單的概念來形容:「社群」,可以是現今主流的網路社群或大眾群體,這範圍比團體大一點,可以20人也可以150人等,我們所有人都處在不同部落中的不同階段。而我們身處的部落在什麼階段,決定了我們怎樣過生活。

部落社群的五個階段

階段一,一群人的目的僅在於滿足基本生存,通常是幫派、囚犯的文化。

階段二則與階段一很相似,同樣都是認為自己生活糟透的人,若利用成功學大師柯維(Stephen Covey)的思考比喻,第一階段的想法是:我生活糟透了,我也要把你拖下水!而第二階段,可能只有對自己的生活悲觀,無暇管其他人。

階段三,是我們大多數人最接近的,這樣的特徵有:「我很優秀,你們還差得遠」、「要想個辦法跟你競爭,一定要分出高下才行。」試著想想身邊的同事不斷用這種方式說話跟你溝通,Logan以三個互相比較的醫生作為例子:

醫生們走進一部電梯裡,第一個醫生先說:「你看過我最近那篇文章嗎?登在醫學期刊上那篇?」第二位醫生則說:「沒看過,不過那很棒,恭喜!」隨即帶著詭異的笑容說:「當你在做研究的時候,我多做了手術,數量超過我們部門其他所有的人。」然後第三個醫生則說:「當你在做你的研究時,我們也遲早會訓練機器人等,也許以後完全不用動手術,我在執行未來的住宅計劃,那才是醫學的真正未來!」電梯門開後便作鳥獸散。

許多人到達第三階段後便停下腳步,而我們該如何進展到第四,甚至第五階段?就像很多公司需要創新一般,需要幾個人聚在一起,找到可以結合他們的一些東西,這比上述個人的能力還棒,從一個以個人為中心的團體,變成一個能察覺自身存在的部落,這便是「階段四」部落的特徵:互相認同價值而結合,然後開始發展出來一些真正有意義的成果。

這甚至還沒到第五階段,第五階段人究竟有什麼特質?他們通常是改變世界的人,但不需要就一開始就立下多遠大的目標,而是從小事開始慢慢累積的。

Logan以民調公司Gallup為例,他們為了做出一份世界民調,必須克服不同語言、如何給無法接觸科技的人,如何將問卷送到非洲撒哈拉以南的地區。他們有了改變世界的想法,最後克服萬難成功,公佈了第一次世界民調。

我們如何有所進展?

分類也許並不困難,重點則在於我們該如何從階段一到階段二?或者階段三到階段四?舊金山前市長Frank Jordan從前也是那個最底層的小孩,有一天他走進了兒童活動中心,他覺得自己糟透了,如果他能像那邊的人一樣學過拳擊,也許生活會好一點,但他並沒有因為壓力而離開,「他多待了一下。」是的,僅僅這樣的舉動改變了他,與下一階段的部落多加接觸,這便是進展!

我們生活圍繞著五種文化階段,你的部落願意改變世界嗎?或者你願意擴展自己,試著連接其他社群、部落嗎?試著了解周圍,當出發點正向,就能有些改變!

撰稿:林志洋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tedxtaipei.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