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你以為的那種故事──沒有英雄的教育現場

Dorothy Lo
TEDxTaipei
Published in
7 min readAug 1, 2018

《陪你讀下去》這本回憶錄記下的是怎樣的經歷?這個問題,可以回答得十分簡單:哈佛高材生、前偏鄉教師蜜雪兒聽聞學生派屈克殺人入獄,到牢裡陪他讀書,希望能改變學生的命運──看起來像是個講老師如何拯救學生、讀書如何挽救一切的故事。若這樣三言兩語帶,便「只是一些事實,那跟人的內心世界無關,跟一個人的種種懊悔與意圖等複雜心理無關。」書中蜜雪兒心裡浮現的這一段想法,恰好也能用在此處。往深處挖去,便知道這不是大家以為的那種故事。

「受教育代表你讀了一些書,心中懷有一些讓你覺得不自在的想法。」

作者郭怡慧(蜜雪兒,Michelle Kuo)是在美國出生長大的台灣移民第二代。她描寫的家庭場景應該令不少台灣讀者都覺得很熟悉:每天都有做不完的練習題、爸媽要孩子好好讀書出人頭地──不過對於美國亞裔移民來說,出人頭地不只代表了「成功」,更是藉由提升社經地位來成為「美國人」,遠離社會上的忽略、輕視、欺辱。

蜜雪兒在虎爸虎媽嚴格訓練下便走上「典型亞裔路線」,成為哈佛高材生,往社會金字塔的上層爬去──但她並沒有就此踏上平坦的康莊大道。這個對待課業認真的好孩子,對讀進去心裡的前人思想一樣認真,「受教育」令她不斷自問該對社會盡甚麼責任。她欽佩民權運動先驅以及周遭的社會運動人士,她渴望在有人需要幫忙的地方即刻伸出援手。大學期間,她便在遊民收容所與各種非營利組織服務;畢業後,她便加入了「為美國而教」計畫,到阿肯色州小鎮赫勒拿一所中輟生學校教書,想藉著黑人文學和平權運動史啟發孩子。

在崎嶇路上曲折前行,照見自己的身影

她在教學現場面對了一次次的衝擊。解除種族隔離制度後,根深柢固的歧視讓非裔族群被排除在世界的遊戲規則外,在教育、司法等層面更屈居弱勢。偏鄉的非裔孩子因為種族刻板印象,很輕易地就被學校體制放棄。蜜雪兒也發現,自己的學生與先人奮鬥的歷史有多麼生疏,他們熟悉的只有眼前荒蕪「沒搞頭」的家鄉。我們伴著她一路深切自省,不斷省思自己看待非裔歷史的態度,檢討自己與孩子的溝通方式和教學內容。她開始以非裔作家創作的劇本和青少年小說當教材,用這些貼近孩子生活的讀本帶領他們討論。她也以「自由寫作」的方式引導學生抒發想法,藉此貼近孩子的心。

兩年計畫期滿,她逐漸走出挫敗,打算留在小鎮陪學生成長。到小鎮探望女兒的父母,得知這個決定大力反對。雙方衝突以父親一句「妳看不起父母」收尾。蜜雪兒為此反覆審視自己與父母的關係,檢討自己是否急於與美國歷史建立聯繫,反而忽略了自己家族的「歷史」。她嘗試回顧父母一路來美奮鬥的歷程,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最終選擇屈服,暫且返回哈佛念法學院。

時光匆匆,蜜雪兒學成結業,準備投身非營利機構服務,卻又在此時接到好友的電話,得知自己最喜歡的學生派屈克因殺人入獄。派屈克個性溫和不與人爭,在課堂上認真投入閱讀寫作,發生這樣的事實在令人意外。蜜雪兒返回赫勒拿探望派屈克,驚覺自己在當地兩年為眾多學生帶來的改變已煙消雲散。她深覺自己還有未完的使命,毅然決定返回小鎮,除了運用法律知識關心派屈克的案子外,她也每日進監獄陪派屈克閱讀、寫作。

「我對他的貢獻有多麼少。……這麼一點東西卻很少被提供給需要的人。」

這堂歷時七個月的英文課中,蜜雪兒與派屈克兩人讀遍了奇幻小說、日本俳句、英美經典詩作、民權運動先驅傳記等等。她一步步引導失學已久的男孩閱讀,拋出問題與他討論,針對每一份書寫作業細細指導。

一次次的討論,使派屈克逐漸學會批判性閱讀。閱讀詩文時,他能將書中文字與自己的經驗連結,抒發深度的感觸。「『湛藍』先,然後才是『晦暗』,就像人生。」派屈克一邊背誦葉慈的詩,一邊說道。課程開始時,他面對蜜雪兒提問顯得手足無措,如今卻能咀嚼文字間的深意,發表自己的一套哲理。他仔細研究自身處境、經歷,將自己與佛雷德里克‧道格拉斯、詹姆斯‧鮑德溫相比較,以往讀來過於艱澀的平權論述文章,令他不僅慢慢了解自身的族群歷史,也明白要促成社會改變,大家必須先「面對現實」才能「克服困境」。

一篇篇作業中,派屈克的寫作能力有了驚人的進步,殘缺的字句也轉化為優美的文字──他原來寫給女兒的信裡充滿「對不起」和錯字,後來的信中卻能描繪父女倆一起游溪泛舟、暢遊天地間的場景。

在這個過程裡,蜜雪兒也藉由與派屈克一家人及其他當地居民的談話,更理解非裔人口如何因根深柢固的種族歧視被教育和司法體制放棄,明白他們因家境清寒、社區失序要面對各式挑戰,瞭解生活的困頓如何令他們與族群整體的困境脫節、無力尋求改變;絕望的同時,她也看見自己的小小付出造就派屈克驚人的進步,這點令她既驚艷又感傷。往內心深處的小小探索,似乎比滔滔不絕講述種種歷史與楷模更加強大。蜜雪兒不斷思考閱讀、寫作、教育的意義,她比對著這七個月的共讀時光與先前的教學經驗,反覆思量師生關係中雙方付出的心力能帶給彼此如何的成長。

蜜雪兒對這段共讀歷程的省思,讓讀者不禁也對「教─學」關係有了不一樣的感觸:或許教育這條路上,需要的或許不是能改變一切的英雄或救命恩人,也不是什麼應效法的楷模、典範,而是兩個不完美的凡人相互激盪,感受自己內在的特質與能量,一起回答「我是誰」這個問題,藉由雙方的努力扶持著蛻變。

伴著淚水層層進逼心底

閱讀這本回憶錄彷彿剝洋蔥,書裡發生的「事件」很簡單,但每剝開一章,便受新的觀點衝擊,章章都有引人沉思之處:教育與閱讀是否能真的改變一個人的命運?如果我們的人生無法因此全盤翻轉,那這趟旅途是否就了無意義?對於殘忍的大環境,我們又能做些什麼?如果教育與閱讀無法改變先天的、外在的困苦環境裡那諸多顛簸,那麼這段內在之旅又能帶給我們什麼?

種種的疑惑與殘酷的現實漂移在書頁間,終究沒有一個答案。蜜雪兒的文字真摯,流露的情感極為誠實,讀來令人感同身受,時而熱淚滿盈。這些問題彷彿是邀請,邀你一起追尋、一起前進。

若當「故事」來讀,那麼這堪稱一段精彩絕倫的故事;若你和蜜雪兒一樣,心中有著對這個世界的理想,胸中抱著對公理與正義的想像,腦海裡漂著無窮無盡的疑問──那麼這本書無疑是你探詢答案之路的溫暖良伴,讓你知道自己在尋找真相的路上並不孤單。

撰稿:網路與書出版編輯 張雅涵

在一個沒有出口跟被失望充斥的小鎮裡和監獄中,閱讀打開了想像,而文字更是創造了希望。究竟是我們閱讀文字,還是文字讓我們閱讀自己?TEDxTaipei邀請郭怡慧來到年會,與觀眾一起尋找真相。

2018TEDxTaipei年會官網:http://2018.tedxtaipei.com/

線上購票:https://www.accupass.com/event/180518090654136370168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