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家:女孩們,勇敢創造「不完美」吧,追求完美而不敢犯錯才是妳的最大盲點!

Erica Tian
TEDxTaipei
Published in
4 min readDec 25, 2018

如果有一啟徵人啟示上的應徵條件,你只有符合60%的資格,你會主動投出履歷嗎?如果有一場戰役是你明知道勝算不高,連親朋好友同事路人都說你瘋了才會投入,你會力排眾議去參戰嗎?

美國律師Reshma Saujani在33歲時就幹了一件看似勇敢、有些人會說有點愚蠢的事,當時她為改變挑戰現況,正面迎上從92年就從未輸過選戰、就職至今的國會議員。媒體在選舉期間大幅報導,稱其為「國內最火熱選戰」。

而這故事有個好萊塢皆大歡喜的勵志結局嗎?也沒有。Reshman Saujani輸了選戰,而且還輸得很難看。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Reshma Saujani以女性的角色,經歷了人生重要的一課。不是失敗經驗的重要性與啓發,而是「生平第一次我做了一件真正勇敢的事情,而不用擔心完不完美。」

Reshma Saujani: Teach girls bravery, not perfection

隱藏的社會與學校教育:男孩要勇敢、女孩要完美

現在的Reshma Sauhani有個願景:女孩們不用等到33歲才第一次有勇氣不完美,而是在幼年時期就學會勇敢。

「我們的社會教育女孩要完美,男孩要勇敢。」Reshma Sauhani說。小男孩從小被教導爬高跳遠,小女孩則從小被教育要端莊向學。換句話說,我們教導小男孩冒險犯難的同時,小女孩則打打安全牌即可。

在美國高科技事業雲集的矽谷有句俗話:「除非你待過兩家失敗的初創公司,不然沒人會認真地看待你。」Reshma Sauhami表示,目前科技與電腦產業有60萬份工作職缺,如果我們希望多些女性可以被錄取並從事相關工作,我們必須及早教育我們的女孩擁抱風險

編碼(Coding)是個反覆試驗的過程,只有不斷堅持與持續試錯才能獲得成功;但女孩們有種呈現完美的傾向,不完美的答案寧願不給。這現象在許多學校內都可以觀察到,但潛移默化的教育差異卻容易被忽略。

(來源:girlswhocode.com)

課堂觀察:女孩們遇挑戰時過於謹慎、缺乏信心

1980年代,美國史丹佛心理學教授Carol Dweck做了一個實驗,觀察五年級生如何應付高度困難的問題。結果她發現,智商越高的女孩,越快就放棄;反之,高智商的男孩反而會將其視為挑戰,越是有動力解決問題。

一位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專授Java程式語言的Lev Brie教授也同樣覺察到男女學生在遇挫時反應上的差別。男學生走進辦公室會說:「教授,這個“程式碼”有點狀況。」而女學生則會說:「教授,“我”出了點問題。」

Reshma Sauhami 創立的「編碼女孩」(Girls Who Code)教育機構內,老師向她反應有許多學生在第一週上課時,會在課堂上舉手請求老師協助。老師一走近時發現電腦螢幕上一片空白,按了幾次「還原鍵」之後,才發現女學生們並非在課堂上什麼都沒做,而是她們將「試錯過程」刪除,寧可一片空白,也不願顯錯。

建立女性支持網絡 鼓勵擁抱不完美

讓女孩們習慣不完美還不夠,「我們需要建立一個網絡鼓勵她們,她們並不孤單。」讓女孩們不會再恐懼舉手問問題、不再害怕展現自己不懂,這也是Reshma Sauhami創立「編碼女孩」的目的與使命,當世界上一半的人口都能擁抱不完美與風險,創新才能起飛。

(來源:geogdisney.blogspot.com)

Reshma Sauhami認為,當今我們所遇上的問題不是經濟赤字,而是「勇敢赤字」。「我需要你們,告訴每個你所認識的女孩,你的姐妹、你的姪女、你的員工、你的同事,習慣與不完美共存!」如此一來,才能幫助年輕女性善用此種力量,為自己及每個人創造一個更好的世界。

撰稿:廖庭瑋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tedxtaipei.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