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平面底下的生存掙扎

Claire Lee
TEDxTaipei
Published in
6 min readFeb 1, 2018

海洋佔據了地球表面百分之七十的面積,但卻只有百分之五是人類已知的海洋世界,而這百分之五的海洋世界,為渺小的人類,創造每年二十億的全球經濟收入,並影響著全球五億人口在海洋漁業的工作,但,我們真的愛惜感謝她嗎?

攝影師Brian Skerry透過海底攝影,揭露了人類對於蔚藍大海殘暴自私的破壞行為,而更令人痛心的是海底動物痛苦的生存掙扎,一張張強而有力的影像,對比著人類的私慾與海底生物的純真,對於神祕的海平面以下,我們必須試著了解更多,並與她和諧共存!

Brian Skerry: The ocean’s glory — and horror

海平面以下,充滿威脅的生活

全球暖化造成的冰層融化,使得小海豹失去了哺育必須的穩固冰層,在加拿大聖羅倫斯灣區域的小海豹死亡率為百分之百,因為他們在初生的前十二天便掉入水裡而溺死,在這照片裡的母海豹,試著將臍帶還尚未完全脫落的溺水小海豹,推回冰層之上,拯救這個小生命,這樣子的生命掙扎,每分每秒都在他們的生活裡上演。

而這一具具堆疊在市場的魚屍體,就是被海明威喻為「海中之王」的黑鮪魚,身為海中體型最大、速度最快的魚之一,他們可以從赤道游到北極,並可以生存超過三十年,不過,當你在吃黑鮪魚壽司時,你可曾想過在你手中的食物,是如此的驚人偉大嗎?人類追求美味珍奇的慾望,讓黑鮪魚在全球的存活量劇減,科學家估計,全球90%的大型魚類已經在海洋中絕跡,包括鮪魚、鯊魚、梭魚等等位於食物鏈頂端維持生態平衡的捕食者,已經嚴重影響全球的生態系統。

新聞常大肆報導鯊魚攻擊人的事件,電影也常以此為題材,描述鯊魚是如何的血腥殘暴,但是你可知道,人類每三秒就殺死一隻鯊魚,每年有五千萬至一億條鯊魚被殺,根據世界自然保育聯盟(IUCN)的調查顯示,外海中有三分之一的鯊魚瀕臨絕種,而他們的棲息地也正在被人類侵略破壞,照片中這隻25公分長的年幼檸檬鯊,游在僅僅只有30公分高的水裡,因為挖土機正不斷填平他賴以為生的環境,只為了建造一座高爾夫球場。

稜龜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海龜,他們的根源能夠追溯至一億年前,「曾經當他們爬出水面築巢時,看到的是雷克斯暴龍從眼前跑過,而如今,卻是一棟棟高樓大廈矗立在他們眼前。」Brian Skerry如此形容稜龜的傳奇性,但自私的人類卻對神聖的自然物種毫不了解與尊重。 而稜龜的獨特更不止如此,他們在產卵期間會橫跨太平洋,從美國西岸長途跋涉9700公里,到印尼產卵,在遷徙期間,人類丟棄在海洋裡的垃圾塑膠袋,使稜龜誤判為他們的主要食物 — — 水母,而將塑膠袋吞食,導致稜龜的死亡,而照片中人類刺網的捕殺與極端的氣候變化,更讓稜龜瀕臨絕種,在過去的十五年內,稜龜減少了百分之九十的存活量,其中在馬來西亞附近築巢的稜龜已經絕種,「我拍攝後,剪斷了網子讓稜龜可以重獲自由,但你知道每年有數以千計的稜龜並非如此幸運嗎?」

遭遇到如此悲慘待遇的不只有稜龜,而是所有生活在海平面下的各種動物,從海藻到鯨魚,各個難逃被殘害的命運。北大西洋露脊鯨是現今地球上瀕臨滅絕最嚴重的生物,他們的棲息地恰巧就在美國東岸城市附近,而與人類如此親近的結果,就是被工廠排放的廢棄化學藥物所毒害,照片裡,一頭北大西洋露脊鯨探出水面,向著岸邊,而就在不遠處的燃煤工廠正大肆地排放著煤煙,如此哀傷的畫面,強烈對比著海底生物的純真悲哀與人類的冷漠自私。

海洋復育的希望

圖片來源: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估計,全世界超過70%的魚種已經枯竭,儘管現今的海洋世界看起來並不樂觀,但這世界還是有許多人懷抱著希望,傾力保護著這片蔚藍世界,像是全球性的環保組織

綠色和平便致力於永續漁業的發展,以非暴力直接行動抗爭漁業強權的過度捕撈,而國家地理學會發起的《原始海洋計劃》也成功促使美國、智利、哥斯大黎加政府劃定超過40萬平方公里的海洋保育區,他們的目標是說服各國政府,將2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納入保護區域,保衛海洋最後僅存的淨土,而美國總統歐巴馬在2014年擴大「太平洋偏遠島嶼海洋國家保護區(Pacific Remote Islands Marine National Monument)」,成為全球最大海洋保護區。

台灣海洋資源的發展

台灣身為海島型國家,海洋資源更是與我們息息相關,台灣的遠洋鮪魚船隊,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隊之一,不過由於長期的過度捕殺與海洋環境污染,台灣的漁業資源已經日漸枯竭,目前許多民間團體也積極投入海洋復育的工作,像是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監督政府設立周邊海域12%海洋保護區,而在今年的6月8日 — — 世界海洋日,更有許多人參與淨海淨灘活動,以行動支持海洋資源的永續發展,屏東縣政府也投入人工圈養黃鰭鮪的研究,期許有天能夠不再消耗自然海洋資源。

「海洋具有回復力,並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容忍我們的捕殺、破壞,但是我們必須取之有道並且懂得節制。」對於神秘的蔚藍世界,我們不能再盲目無知地眼不見為淨,而是必須與之和諧共存,維持生態鏈的平衡,讓在海平面底下的生物,享受本來就應該的寧靜生活。

延伸閱讀: 紀錄片《魚線的盡頭》

紀錄片《那一年,我們一起追的魚》

撰稿:陳愉雯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tedxtaipei.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