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秒鐘就有一名新罹病者!關於阿茲海默症,你需要知道的是⋯⋯

Erica Tian
TEDxTaipei
Published in
4 min readJun 21, 2019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在2012年發布的報告指出,在2010年時,全球約有3560萬的失智症患者,這個數字更逐年以770萬人的幅度增加,也就是每4秒鐘就有一名新罹病者。而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統計,台灣65歲以上老人中,高達18.74%有輕微認知障礙,更有8.09% 為失智症人口。」(引用自台灣失智症協會

從這些數字來看,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不僅是腦海裡的橡皮擦,更可以說是現代社會最大的隱憂。 然而,阿茲海默症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目前的醫療水準,又能夠如何對抗它呢?

罪魁禍首:「斑塊」與「纏結」

What is Alzheimer’s disease? — Ivan Seah Yu Jun

根據這支TED-ED影片指出,一位德國精神科醫生阿茲海默(Alois Alzheimer)在1901年首次提出這個症狀。當時,他注意到某位住院病患有一些奇怪的問題,比如說睡眠困擾、記憶不正常、情緒劇烈變化,以及日漸失智。而在病人過世後,阿茲海默醫生為她驗屍,並以此檢驗他的想法:這些症狀肇因於「大腦組織的不完整」。

他在顯微鏡底下發現,「患者的大腦有稱之為『斑塊』 (plaques)的不正常蛋白質,以及由不規則蛋白質在細胞內組合而成的『神經纖維纏結』(tangles)。」斑塊是由具黏性的β澱粉樣蛋白 ( Beta-amyloid ) 凝結成蛋白質小塊,而蛋白質小塊又會累積成斑塊,會阻礙訊號傳遞,並造成神經元的破壞;神經纖維纏結則會破壞細胞維生運輸系統,阻礙物質傳送,最終導致細胞的死亡。(引用自Alzheimer’s Association

阿茲海默症:從短期記憶消失到死亡

此外,這種「斑塊」與「纏結」的破壞性結合會從海馬迴開始,而海馬迴是負責記憶形成的主要區域。也因此,「短期記憶消失」通常是阿茲海默症的首要症狀。

接著,蛋白質日漸侵略大腦的其他部分,造成特別的變化,也顯示了這個疾病的不同階段。在大腦前側,蛋白質破壞處理邏輯思考的能力。

接下來,他們會轉向情緒控制區,導致難以捉摸的情緒變化。

而在大腦上方,它會造成偏執和幻覺。

當他們擴散到大腦後方,斑塊和纏結會一起刪除最深層的記憶。

最後,主宰心跳和呼吸的控制中心也會被制伏,最終導致死亡。

健康優雅地,慢慢變老

這個疾病的極大破壞力,讓許多研究人員急於找到解方。然而,到目前為止,只能嘗試減緩病情。一次短暫治療,可以減緩大腦中重要的傳導物質「乙醯膽鹼」遭破壞;或者是使用疫苗,訓練身體的免疫系統,在β澱粉樣蛋白結塊前攻擊它。但是,我們還是需要找一個真正的解方,讓人類可以更健康、更優雅地,慢慢變老。

撰稿:郭慧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tedxtaipei.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