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J財金研究院】被動元件雙雄的頂上對決!國巨、華新科集團誰技高一籌?

被動元件業自2020年起,受到中美科技競爭摩擦加劇、COVID-19疫情以及俄烏戰爭影響,致台灣廠商備受考驗。然在此艱困大環境下,國巨集團與華新科集團,各自透過水平及垂直之不同的併購方式,使產品、技術、市場及客戶進行全面提升。

被動元件雙雄的頂上對決!國巨、華新科集團誰技高一籌?

前言

被動元件業自2020年起,受到中美科技競爭摩擦加劇、COVID-19疫情以及俄烏戰爭影響,致台灣廠商備受考驗。然在此艱困大環境下,國巨集團華新科集團(又名:華新事業群),各自透過水平及垂直之不同的併購方式,使產品、技術、市場及客戶進行全面提升,使營收及規模接連攀升。外加近期電動車、5G/6G網際網路、AI智能產品等高規領域應用,促使台灣廠商跨領域搶奪先機。

本文關鍵字:產業研究、產業分析、被動元件、國巨、華新科

重點概要

📍什麼是被動元件
📍國巨集團的併購版圖與成效
📍華新科集團的併購版圖與成效
📍國巨集團、華新科集團營利能力比較

什麼是被動元件

根據證交所的產業價值鏈資訊平台,被動元件上游的原料廠提供電阻器材料(氧化鋁陶瓷基板、導電漿墨)、電容器材料(如電蝕/化成鋁箔、介面瓷粉)、電感器材料(如鐵氧體、導電漿墨)及濾波器、振盪器材料(鉭酸鋰/鈮酸鋰晶圓/片、石英基板、金屬及陶瓷封裝材料),在中游的製造廠進行組裝生產,產出RLC元件及整合元件。其中:

  • 電阻(Risistance, R):用來調節和穩定電流與電壓,可作為分流器和分壓器,也可作電路匹配負載。
  • 電感(Inductance, L):主要作用是對交流訊號進行隔離、濾波或與電容器、電阻器等組成諧振電路。
  • 電容(Capacitance, C):作用就是「讓交流電通過、阻隔直流電」,其他功能還有像是耦合、溫度補償、整流、儲能等。
  • 整合元件:主要應用為濾波器、震盪器等等。
被動元件供應鏈
被動元件供應鏈(資料來源:證交所 — 產業價值鏈資訊平台,TEJ整理)

有被動元件自然就有主動元件,核心差異就是主動元件能「獨立自主」運作,而被動元件則是扮演「被動保護」主動元件的角色。

主動元件與被動元件之比較
表一、主動元件與被動元件之比較(資料來源:TEJ整理)

延伸閱讀:2023年被動元件的復甦之路漫漫,曙光將在不遠處?

國巨集團的併購版圖與成效

國巨集團(YAGEO Group),旗下公司包括被動元件廠國巨(2327)凱美電機(2375)奇力新電子(2456)、IC封測廠寰邦科技(SGX: AYN)等公司。而近年則以資金優勢,頻頻對國內外的同業,進行以大吃小之併購,如2017年的向華電子;2018年的美磊(3068)、君耀(6422)、普思電子、帛漢(3299)、美桀(5255);2019年的同欣電子(6271)、信源電子、美商基美(KEMET)、勝麗國際(6238);2020年的金山電(8042)。其營運規模同併購速度呈倍數成長,於2020年年底集團市值漲至新台幣2,69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國巨集團併購標的以同業為主(水平整併),盡可能把自己在該領域做大做強,擴大產能降低成本才能在競爭激烈的被動元件業保有競爭力,同時也更好的進行資源整併達到規模經濟。多數被併購企業於被收購後,會中止公開發行並下市櫃,成為國巨集團100%之子公司,故現於證券市場上公開發行的集團成員僅有被動元件廠國巨(2327)凱美(2375),以及模組封裝廠同欣電(6271)和IC封裝測試廠寰邦科技(SGX: AYN)

國巨集團的併購綜效

自2017年因虛擬貨幣風潮,開啟全民網路挖礦運動,相關終端器材及配備之需求快速攀升,市場開始供不應求紛紛擴建廠房及併購企業。在上述時空背景下,讓國巨集團進入高速併購期,其被併購公司多半終止公開發行,並納入國巨集團麾下,致國巨集團產能規模年年攀升。在產能數量上,其國巨、凱美、奇力新、同欣電分別於併購當年產能增幅25%~35%不等,顯現併購事業體對集團整體生產線帶來正向效果,且對母公司-國巨來說,併購企業能擴充產品線的生產量,已達規模經濟之效果。

國巨集團2021年至2023年之併購策略

國巨集團不只專注水平整合,更重視拓展市場版圖及新產品領域。國巨集團與鴻海集團旗下寶鑫國際於2021年8月宣布共同出資成立合資公司「國創半導體」,由國巨掌握公司經營權;更進一步於2022年6月,國創半導體以31億元增資富鼎先進,促使國巨集團宣告切入主動元件-MOSFET(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電晶體)的產品線,與同業的美商威世(VISHAY)及日商羅姆半導體(ROHM)相互抗衡。

再者,於2023年4月、11月先後完成「賀利氏工業集團」旗下高階溫度感測事業部,及法商「施耐德電機」旗下高階工業感測器事業部之收購案,顯現國巨集團除了執行同業水平整合擴張產能規模外,更具跨足工業零組件產品線及專利佈局之野心,且透過收購歐系品牌公司,欲將產能分散至世界各地,降低因地緣政治產生之營運風險
另外,國巨集團除了積極擴張新事業體外,也不忘集團內部整合,經由增資收購旗下已重大投資公司,重新配置產能產品線,欲達成集團規模效益以及集團作帳之利

延伸閱讀:2023 年最新台灣百大集團績效,哪些集團榜上有名?

華新科集團的併購版圖與成效

華新事業群(PSA Group)旗下則有被動元件廠華新科技(2492)、信昌電子(6173)、印刷電路板廠瀚宇博德(5469)及精成科技(6191)、IC封測廠華東科技(8110)等公司。與國巨集團不同的是,華新事業群通常僅取得部分持股,雖取代原有管理團隊成為被收購公司的領導階層,但原始股東仍繼續參與公司經營,一方面可共享經營成果,另一方面則挖掘更多合作機會及獲利。於2017~2020年間陸續收購ELNA Printed Circuits Co.,Ltd.、佳邦科技(6284)、嘉聯益(6153)、閎暉(3311)、雙信電機株式會社等公司,其集團市值規模也於2020年底隨即成長至新台幣5,006億元。

華新科集團的併購綜效

併購綜效與國巨集團不同的是,國巨集團主要以水平橫向併購為主,獲取同業的產能及技術。而華新事業群則除了水平策略外更著重在垂直整合,如2005年華新科與產銷被動元件原料之信昌電陶進行策略結盟;或於2019年華新科董事長焦佑衡接任瀚宇博德副董事長職務,並在同年取得嘉聯益股權成為最大股東等。其目為將被動元件及印刷電路板進行垂直整合,提供更完整的解決方案,奠定電子材料整合服務的基礎。從上游的原料(粉末/介電瓷粉)到中游的主被動元件製造皆有囊括在華新科集團的事業版圖中。

華新科集團2021年至2023年之併購策略

對比國巨集團進擊的收購腳步,華新事業群則傾向站穩國內市場再放眼國際,以緩步收購達成聯盟綜效為主。如2022年透過子公司釜屋電機株式會社投資松尾電機株式會社,目的為擴大日本市場市佔率,且松尾電機生產之被動元件多用於航太、車載、工業和精密設備等領域,故該項收購有助於擴大利基型產品之應用客戶群;而旗下子公司-佳邦科技,則於2021年4月取得久尹股權成為最大股東,其久尹主要生產負溫度係數熱敏電阻、壓敏電阻等保護被動元件,此收購可為華新事業群擴展保護元件市場,完善客戶一站式購足之服務

然除了向外購併企業外,華新事業群近年執行內部優化,除了職能輪調外,更以集團內資源垂直整合為首要目標。首先,於2021年初信昌電陶將旗下專產電感之湖南永洲廠出售予佳邦科技之孫公司,主力將聚焦於核心產品-電容/電阻/陶瓷粉末之生產,而產電阻、電感之佳邦能整合更多電感產能及控制原物料價格以達集團整合綜效

國巨集團、華新科集團營利能力比較

兩大集團因併購整合方向不同,在因應市場事件的營收表現也不同。國巨集團靠著水平整合擴張被動元件品項,使產銷各類型被動元件之效益達最大化,故於2018、2021年兩年表現優於華新科集團,但因雞蛋在同一個籃子(產業)緣故,使國巨集團在被動元件景氣衰退時的降幅比華新科集團來的多,如2019年和2023年。但後期踏入主動元件有逐漸分散風險,使2023年整體營收波動幅度較2019年有稍微改善。

國巨集團與華新科集團營收變化
國巨集團與華新科集團營收變化(資料來源:TEJ財務資料庫)

相反的,華新科集團因垂直布局供應鏈,跨足的產業較多,雖營收能趕上國巨集團的腳步,但每一個產業的毛利率及營益率不一,致華新科集團的毛利率、營益率不及於國巨集團,且面對被動元件市場大好時,, 效益會被稀釋,且亦受集團下經營不佳的企業拖累托累,故獲利遜於國巨集團。但華新科集團採取產業分散風險,這也使得當被動元件市況不好時,營收、毛利率、營益率的波動較為穩定。

國巨集團與華新科集團營利能力變化
國巨集團與華新科集團營利能力變化(資料來源:TEJ財務資料庫)

結論

國巨集團與華新科集團現今已穩居國內被動元件大廠的前兩名寶座,於2017~2023年間兩個集團分別併購及策略結盟共16家與7家企業,但兩個集團間的整合方式又不盡相同,造就全然不同的定位。

國巨集團劍指國內外之同業,挾持自身龐大的資金及規模進行水平整合,且敢於刀尖上行走,一躍進升為全球前三大被動元件廠商,並仿照日、韓等被動元件大廠之整合模式,將產品組合擴大至各式零組件,更跨入主動元件,使國巨集團成為「綜合型電子零組件供應商」,一同角逐「一站式購足」稱號之企業。

華新科集團則橫跨產品之上下游,進行垂直整合,透過旗下四個事業群一同稱為「華新事業群」,並持續進行旗下事業整合,從陶瓷粉末原料,到印刷電路板,透過調整產線、產能、事業體讓其下個別產品線經營效率提升,產品應用從資通訊到消費性電子,服務從生產零組件至測試代工封裝服務,均衡垂直拓展銷售品項

若讀者想進一步了解,詳細的資訊圖表都在TEJ專家觀點!

延伸閱讀

TEJ 台灣經濟新報

關於我們

⭐️ TEJ Website
⭐️ TEJ E-Journal
⭐️ Instagram
⭐️ Facebook
⭐️ LINE
⭐️ LinkedIn

✉️ 信箱: tej@tej.com.tw
☎️ 電話:
02–87681088

你們的鼓勵推動我們持續分享更多實用的財金研究院文章!
如果你覺得今天的文章不錯,可以按住拍手不放直到 50 下,有任何想法也歡迎留言和我們討論。

--

--

TEJ 台灣經濟新報
TEJ 財金研究院

TEJ 為台灣本土第一大財經資訊公司,成立於 1990 年,提供金融市場基本分析所需資訊,以及信用風險、法遵科技、資產評價、量化分析及 ESG 等解決方案及顧問服務。鑒於財務金融領域日趨多元與複雜,TEJ 結合實務與學術界的精英人才,致力於開發機器學習、人工智慧 AI 及自然語言處理 NLP 等新技術,持續提供創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