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 vs 台灣|2020知識付費市場的未來在哪裡?

Terry Chen
翁の柑仔店
Published in
7 min readApr 16, 2020

知識人航空俱樂部 EP7 | PressPlay副總 Tim x 生鮮時書

Photo by Kenny Eliason on Unsplash

知識人航空俱樂部,是由 #生鮮時書定期舉辦的線下活動,內容主題大多以知識產業為主軸,並找到業界的強者前輩們進行分享。

生鮮時書也許是大家還比較陌生的一個內容知識平台,他們成立約兩年,主要以文章、書籍等等閱讀面向做推廣,此外也包含一些線上課程、線下活動、實體產品等等推廣,對於閱讀有高度興趣者非常推薦到時書仔細瞧瞧呀,而左邊圖片是演講當天創辦人鮪魚針對生鮮時書的介紹,供大家參考~

生鮮時書介紹 - 鮪魚

此場演講是知識人航空俱樂部的EP7,主題為: 中國vs台灣,2020知識產業的市場在哪? 而講者是現任PressPlay副總經理 Tim。PressPlay是我自己很感興趣的一間公司,除了為KOL經紀公司外,知識平台目前也發展了線上原創課程、聲音節目等等產品線,是一娛樂結合知識的線上學習平台(較多產品支線)。對我而言這是在現有市場中非常特別的定位,同時擁有創作者與平台兩者生產武器,非常好奇與期待未來的發展與走向。而講者Tim也曾擔任阿里的知識付費運營專家 & 有物報告(即現在的科技島讀)的產品總監,在知識付費的市場上真的是經驗100+++呀嗚嗚嗚。(腦粉模式開啟,一想到他第一份工作好像也是ODM的筆電專案工程師就好興奮(???))
而講者在這場演講的前兩週,也於CMX分享了場與訂閱模式相關的主題,有興趣者可到CMX社團中看看其他大神們分享的筆記~

上面講了這麼多我們就盡速進入正題,針對此次演講做一些內容上的復盤,協助自己梳理脈絡,也幫助當天未能參與演講的人能快速地掌握一些重點。

前言

  1. 內容價值極大化
  2. 知識付費 = 泛學習概念 (Tim)
    思考切入點: 如何定義學習? 瀏覽Medium、Youtube算是學習嗎? 亦或是要有目的性的學習才算學習?
  3. 基於時空、裝置等等差異,對於使用者而言學習走向何處?

結論先走

講者認為今年會是台灣知識產業的西元208年 (提示: 赤壁之戰那年XD)

影響: 2020極有可能讓局勢定下來
1. 寡頭
2. 群雄 → 市場全面破碎化 → Tim認為台灣市場極可能走向該路 (較不樂觀)

中國 寒冬VS 台灣

就教育這個產業對Tim而言他認為教育產業這樣的商業與資本方本身就是有強衝突的。(資本要的是利益、而教育本身又與一般商業邏輯不大)

中國2016年碰上市場缺口後,需求大增、資金湧入、導致市場迅速起飛,也因為這樣的迅速起飛讓市場認為近兩年是中國迎來線上教育的寒冬。
BUT,Tim認為這並非寒冬,而是回歸正常罷了。(但以市場、資本主義來看就是沒前幾年火,因此就有寒冬一說...)
他也有特別提及,在中國不正常的這段時間,中國將學習這件事情轉移成直銷運營的方式在進行。(意即類似老鼠會的方式大量拉近使用者)

而在中國面對這麼不正常的一段時間時,台灣呢?台灣大概在兩三前開始也陸續有線上教育學習的概念,一些學習平台也陸陸續續的崛起,包括Hahow、YOTTA等等 。(因為自己現在在體制內服務,會很想再多了解體制內/外的差異為何?各自需求為何?痛點為何等等...)
不過Tim認為台灣的不正常過於正常,這樣會導致市場一直無法再朝另一波高潮挺進,且會有一種現況的市場量其實已經很好了的錯覺。不過台灣從2019下半年開始,資本方(EX: 出版社)也開始注意到數位學習這塊市場,陸續有人開始挺進,需要持續密切關注。

知識產業痛點分析

  1. 內容同質化 (堪比最大痛點、包括Hahow的演講也有提到)
  2. 成為教師門檻降低 → 品質參差不齊(爛貨過多) → 市場崩盤
  3. 使用者沒保障,在知識領域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EX: 買到內容不好的書可以退嗎? 不可以(哭);創作者遇到回來抱怨的用戶可以說要退費嗎? 不可以,自己會倒(再哭)

台灣現況

春暖

  1. 投資方的投入 (錢進來,內容就進來,流量可能也就進來) → 老師門檻降低,自媒體的興起也可以說是異軍突起
  2. 老師 vs 創業者 (身分轉換、身分同時存在)
    (1) 開課模具門檻降低
    (2)金流系統提升、金流系統穩定,EX: 藍新金流
    (3)當門檻降低,就會吸引更多老師、創作者加入 → 但不一定會使用目前線上這些平台,因此也導致市場破碎化(市場痛點)

花未開

  1. 市場仍小,台灣市場使用這些平台的仍少。EX: 以PressPlay為例,目前約43萬訂閱
  2. 圈內 vs 圈外認知差異大,同溫層過厚,很難突破。同溫層外很難理解該圈內人在幹嘛
  3. 資源分散,大家的利益有限
  4. 商業利益要能改變,非靠理想改變產業
  5. Tim認為台灣在內容市場分析上仍在前期,甚至連大眾市場都未到,期待透過今年的資方的加入來開啟市場 (如下圖)
  6. 在市場上應要盡量能扭轉使用者不受保護這件事,期待透過資方加入,能透過有錢來帶動過往因為錢的困境而犧牲使用者權益

玩家分析

  1. 網路新創 → 破局
    (1) 極有可能到最後知識產業不再是一個產業,而是工具。EX: 直播
    (2) 只要有流量的產品可能就會跟上這一波
    (3) ✨✨✨必須要找到定位
  2. 出版社 (資方) → 進入市場
    (1) 市場與資方應該要盡量是合作關係並非對立關係
    (但Tim表示現實是多半來談合作的巨頭都是我要把你吃掉的樣子XD)
    (2) 彼此專業強項其實不同,但利益又很難拆紛來算(利益衝突)
  3. 網路巨頭 →
    (1) 新創替巨頭試水溫
    (2) 無心插柳,柳橙汁(柳成蔭)
    EX: Youtube premium vs Podcast,網路巨頭的一個功能可能都會打死一間新創

寡頭天下

  1. 垂直化: 可特別關注 kkday、蝦皮、Funnow(工具型)、Goshare(工具型)
    ※工具型APP會讓使用者需要時,才去使用。在這邊也想問問廣大網友,除了IG、FB還有什麼是你們無聊就會去刷刷的嗎XD
  2. 流量池: 流量 vs 流量池的概念Tim在這邊主要提的是目前咱們網路產業被國外殖民的太過嚴重,EX: FB、Youtube、Google。而流量 vs 流量池的概念我也非常推薦商業司維這本書當中提到的概念,在這邊我就不在心得文章中多提,有興趣朋友們可以再一起討論!!

機會點

  1. 耳朵,EX: Podcast
  2. 虛實整合,EX: 線上課程 vs 線下實體活動

當天分享內容約一小時左右,後面一小時是QA時間,我就不特別將這一part記錄下來了。當天其實滿多對知識產業、或是本身就在知識產業的夥伴參與,此外也有線上著名講師也到現場聆聽分享。Tim以自身曾在阿里工作的經驗,再回到台灣看這些市場痛點時我覺得有些觀點是特別有趣的,再加上之前在CMX的分享主題訂閱模式,將知識產業與訂閱經濟並在一起看時,能產生的火花實在太多,當然也代表著裡面的坑也多到不行。
(這邊也想特別分享Tim的一個觀點,他認為知識產業很可能在未來會變成工具、而他也認為訂閱經濟其實不是一種經濟模式,而是一種付款形式罷了)

就自己來看Youtube讓使用者可以訂閱自己喜歡的Youtuber看更多隱藏版影片、教育平台透過訂閱模式讓使用者定期定額付錢並定期得到內容這些都是很值得再去挖的更深的一層利益模式。

如果喜歡這篇你可以:20個拍手:請繼續努力的把演講記錄生出來吧!!!!
5個拍手:這個記錄對你有幫助!
隨意拍:來自心動的任意拍拍 (喂,不要亂XD)

--

--

Terry Chen
翁の柑仔店

#Product Manager #Infographic Project Manager |Contact Information: www.linkedin.com/in/wengyi-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