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如何面對華為

T.H. Schee
TH Schee
Published in
4 min readJan 26, 2019
Photo by Emily Morter on Unsplash

最近國內外新聞一波,有歐洲也有台灣的朋友問說,華為那件事倒底如何?我想說您是看好戲在問,如孟晚舟和華為董事會的關係,還是另有其問?前者我著實不懂,但若真心關切,必然知道如何關心。多看美加之地的報導,或是當地所謂僑社訊息,或許能知不一樣訊息。

華為與一般如你我之人的直接接觸點,只有幾種:

  1. 華為企業形象標誌
  2. 華為手機

在 (1) 的部分,頂多眼睛「不舒服」,不會對個人有實質影響。華為的企業識別,一開幾瓣,極好辨認。在歐洲和亞洲不少國家,無論街頭店面,報章雜誌,或是高樓大廈,華為企業形象標誌的識別度極高。雖然仍不比三星蘋果,但也在一線之流。一般歐洲人對華為,好感度有之。比例多少,我沒有查。但知道華為者,不在少數。當然也確知此企業來自中國,但這在大眾眼裡,過去可能不減其整體印象分數。

(2) 的部分比較複雜。承接上述 (1) 項之高品牌知名度,手機為當代人之必要標配,尤以中產階級和仍在職人口為甚。在歐洲和亞洲各地,加總起來,人口基數,皆可稱之為龐大,當然是億量級之譜。手機購買通路有幾,各國狀態,不然相同。但華為手機,看得見,買得到,付得起,可說是滿足三項市場佔有率之關鍵因素。

若以在捷克,台灣等地,一般品牌智慧手機消費者為例,看到國家資訊安全相關機構,直下禁令,不免會疑惑:到底我手上這一支華為,該做如何處置?

捷克禁令之來由,從 NCISA 啟動。警告之英文版,可由此取得。台灣日前也有此訊息,但實際具有官方性質之單位所釋出之公開文件,則不見公開之。僅有媒體訪問行政院資通安全處之報導,即使所謂專家也是摸不著細節,更遑論一般人要翻查。總言之,與你我個人大致無關。除非你我是工研院 (ITRI)、資策會 (III)、國研院 (NARLlabs) 等僱員,否則當消息聽聽就好。

妳的手上這支華為手機,真如台塑王文淵所說,相機好,照相佳,拍起來嚇嚇叫?答案可能為真。下一支手機,領了年終要不要換?搞不好你問問自己,也還說不一定。

妳的手上這支華為手機,真如網路消息所說,會回傳資訊,所以你會沒有隱私?這答案可能為真,但有其成立的條件。而且真的很難回答的細,甚至是,你的手機是不是真的是那樣,也要拿來分析分析才說得準。那麼你我只是一般消費者,何德何能,能如資安專家,還能像拿手術刀一樣,分析在妳手機和外部公開網路之間所傳輸的數據流?

答案:當然是100%的不可能。

所以對你我一般消費者來說,這就是「信念」的問題了。好吧,我相信我沒啥不能讓人看的,就用。我相信我還是必須警覺,不要用華為大概好。那就換支手機。或是,我相信華為這個品牌,也不擔心手機會傳什麼,那就好好的用到飽。

「資訊安全」當然不是一個迷思,但安全這件事,有代價,有程度,尤其涉及隱私,數據等。何謂安全,更是不容易一句話說清楚。我們一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少則十數分鐘,多則五六個小時。隨意加總計算,一年總和,也最少有個七百多個小時,累積共20~30天看著它摸著它。開車通勤都不比這時間長,但「安全意識」,連要如何說來,都是眾說紛紜。

你說對一個號稱想達到「數位國家」目標的台灣來說,這件事連「啟齒」都沒個標準,那這狀況,嚴不嚴重?

有位朋友昨晚席間問說:「如果我有朋友使用華為手機,我是不是就再也不要跟他聯絡?」

一時三刻,我也不知如何是好(我的回答先暫且保密)。最適切實用的解答,可能還是「跟著感覺走」?這算不算是某種資訊安全專業領域的全面性公眾溝通失敗?

我也是一般消費者。我還在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