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台灣必須掙脫只有醫學健保的靈縛
這當然是跟「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的成立有相當的關係( 媒體報導 )。
每個世代對健康的定義和體會大概會相當不同,但「健康台灣委員會」很明顯是高齡世代和需要高度醫療照護的委員們所組成的委員會。我不是說這樣的組成不好。根據報載所討論的議題來說,這些都是很重要沒錯。不過 委員攤開來一看 ,幾乎都屬於醫學醫療和長照照護的範疇。
醫療對於高齡者而言可能是每天必須面對的場景,無論是在照護機構,還是醫療院所,或是定期服藥控制病情等。人老總會遇到很多生理上的問題。台灣高齡化和少子化的速度如此之快,根據這幾百萬族群的「需求」來框定「健康台灣」的推動範疇,是再也自然不過。這裡面涉及絕對的人口數量,也有巨大量體的經濟消費行為。委員會的代表和特定議題高度集合,也暗示了此種人口紅利高速消失,處置路徑依賴的哲理。
全民健保開辦將滿30年,因為有健保,國人才能免於因病而貧的惡性循環。這是值得驕傲的一件事。但要30年了,肯定有什麼其他可以做的。
比如說年輕人在追尋健康,就只能訴諸醫療行為?成長中的幼童呢?巴黎奧運不是才剛過?我們才要有一個體育部?你問我說這麼會扯到這裡?我的想法是,良好的生活運動習慣顯然不屬於醫療行為,那麼促進健康台灣為什麼沒有「運動」的存在空間?為什麼「醫療」被設定高度等同於「健康」?這在直覺上是不是有相當的違合感?
所以我前面說,不同世代對於「健康」的體會是完全不一樣的。在人口基數上越來越少的年輕人還沒享受到健康的紅利,就要開始被「健康產業」拉著走。這些產業主要服務的對象是高齡人口,而高齡人口的龐大需求,也定義了「健康台灣」未來的基幹走向。
以我這個年齡層來說,實在是想不透健康促進就是健保和醫療的道理何在。就算想透也和我關係不大。在我這個年齡層有幾位認識的朋友,長期要打胰島素,或是因為身體因素導致工作中斷,還是一堆這裡痛那裡痛的 — 不大健康的此果案例益發越多,顯然不是單純的醫療行為可以起痾拯救。
讓運動生活成為健康台灣能好好飛翔的羽翼吧?這個顯然不同於目前「健康台灣委員會」的思路,是否應該被納入認真思考?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s://scheeinfo.substac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