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在談的「台灣模式」

T.H. Schee
TH Schee
Published in
2 min readApr 29, 2020
Photo by Fletcher Pride on Unsplash

對外交部在推特上宣傳的「台灣模式」有點看法,主要癥結點在於:「模式」的輸出不是單純的「說故事」或是敘事 (narrative) 之戰,網頁內絕大多數都是外文媒體對台灣模式的「報導」連結。

能讓國家和社會整體經驗順利輸出的模式,在成立之前大概要有幾個前提:

  • 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如肺炎)
  • 需要被解決的問題具有普世性(如肺炎的大流行)
  • 這些普世性有現成的國合框架可以依附
  • 解決這些問題要有台灣可有操作的國際政策場域和框架
  • 可操作的政策框架要有明顯的框架條件 (framework condition)
  • 這些框架和框架條件與台灣經驗直接相關,而且沒有台灣經驗就無法達成
  • 台灣能快速直接輸出需要解決的政策工具和跟在後面的供應鏈
  • 這些供應鏈能讓台灣輸出入的中介者在全球相關價值鏈往上游走
  • 有衡量和衝擊評估評鑑的標準

外交部的網頁內只能看到報導,報導對於研究者、實務者和輸出入的中介者不具有實質的價值。雖然外館外事人員很辛苦的線上支援一大堆線上會議(如菲律賓 Rappler 的這一場),最後可能只是落得拼故事說得好壞。但這絕對不是模式的輸出,更遑論要透過這模式在接下來的幾年慢慢建立起必須要 competing 的 norms 和 standard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