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對台灣數位環境的了解有多少

T.H. Schee
TH Schee
Published in
May 8, 2024

數位部的紛紛擾擾 大概不好考究,但這一篇倒不是說數位部現況如何如何,因為一個新的部會成立不到兩年,照理說還是有很多潛力。但比較大的問題是對於數位部能管轄的領域一直處於被掛進來的「外部計畫」所拉動,組織本身雖然有被賦予的發展目的,但輿論也有迥異的期待。而一般大眾的期待,更是隨著輿論的滾動塑造而變遷。

從萬眾期待到難以釐清,過去兩年這些感受,我想很多人都能體會。這些外在因素讓數位部的面貌很模糊,對國內利益相關者溝通,對國內的國民溝通,乃至於對國外利益相關者溝通,多少都出現不同軌的現象。

然而,有些事情是建立「健康期待」所必須要先做的。某次茶餘飯後,我就說有些國外的朋友想要了解台灣的數位環境,多半都會面臨實質困難。一來說明數位環境報告不多,二來英文版本也少,三來長期具有統計性質的調查報告也只有那幾份。對於任何想好好了解現況的人來說,認識這個數位環境的「路徑缺乏」是很嚴重的。你問 TWNOG 的朋友他們可以跟你講一套,問 廣告代理商也能談的頭頭是道。看各式各樣的 政府機關發的新聞稿 似乎也能有切面的了解。不少議題在處理思考的軸線上涇渭分明(例如衛福部 vs 數位部),有些互相影響的範疇,根本就是鮮少往來的專家群在研究。

這些議題的作用場域的是在「數位環境」,不過缺乏共同圖像 (common picture) 理解的狀況,在面對處理高度爭議的階段,就很容易媒體激化而談不出所以然來。

其次,政府源頭的計畫報告,多半只能引用更為「上位」研究以遂行我們向先進國家看齊的態勢 (posture),例如來自 ITU, OECD, GSMA 或是 WEF 等,可是台灣的特殊狀況,這些報告失真的疑慮其實不少。台灣自己本身的發展在數位環境早已在世界「名列前茅」,但那個豐富性要怎麼講的清楚,如何放在一個國際比較好理解的框架內,這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不少接受委託的研究人員多半沒有資源進行多年的「數位環境統計」計畫,現有的統計報告在當年的設計初衷,問不到也摸不到現在想看的。就算要拼湊出數位環境的全貌,還要從通傳會(偏電信技術)、目前數位部本身(如)或是管理的法人單位/計畫(如 TWNIC, TWCERT/CC ),或是經濟部和金管會(如電支機構)等單位抓東抓西。牽涉到犯罪(例如詐騙)則必須從司法和執法單位調取數據。數位部說實在的也沒有多少人,但「被殷切期待」處理這些棘手的問題,說不辛苦大概也是假的。

這是一件辛苦的事,但這卻是新的數位部可以做的事。否則每次討論到爭議議題,A領域的專家遇到B領域的專家就要重頭「教起」,這還是雙方互相都會面臨的尷尬。到底你說的這個是我說的那個嗎?我們真的在談同一件事嗎?

如果沒有清楚的基本認知,那再多討論都永遠無法逼近問題的核心,甚至連個好問題都問不出來。數位部在進入下一個時代,應該可以對這方面,尤其是長期的數位環境研究報告部分多所著墨。

原出處: https://scheeinfo.substack.com/p/bfb

攝影師:Lukas: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317371/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blog.schee.info on May 8, 20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