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民防單位培訓系統建立的指導問題

T.H. Schee
TH Schee
Published in
Jul 4, 2024

突然想起這題,主要是因為看到外交部辦理 GCTF(全球合作暨培訓架構)的研習營,前幾天的主題是「民力培訓精進與強化國際研習營」。 從 AIT 的新聞稿來看,剛好跟總統府剛成立的「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 」至少在詞彙上互相呼應。

這次 GCTF 研習營是 內政部警政署協辦,我第一時間的疑問是,警政署在 “civilian training” 有什麼是做的很好的?警察接觸民眾的機會很多,而且「正規」的民防是警政署管的。但這幾年來老舊的民防體系早為社會所詬病,從徐國勇(前部長)、林右昌(前部長)到現在的劉世芳(現任部長),我們也未曾觀察到警政署對這一塊有什麼著墨。 保二的擴編 和 civilian 也沒什麼關係,整個 civilian 就在 “whole-society”(整體社會) 的大旗之下,早已蠢蠢擾動,但卻得不到關愛。

這樣的乖離現象,也造就民間培訓課程的熱絡,說好聽叫做百花齊放。對沒有接觸過任何領域正規培訓經驗的朋友,一時也難以選擇。

新興民防團體和培訓系統

這三年來新興自稱的「民防」團體不少。從時間軸線拉長來看,這當然是好現象,但若從短期效益觀之,是沒有什麼樂觀的本錢。有些團體享譽社會某些活動族群,有些名號只在特定社會系統內部傳播。無論組織型態為何,但這些團體都有些相同的特質:

當然,這些問題不僅是新興民防團體會遇到。不少教育型態的團體,其資源的限制,讓培訓所需的資源(如經費、設備、場地)往往相當侷限。民防組織可能缺乏足夠的資金,來購買必要的培訓器材或支付教官的費用 。就算有一定的資源,不少民防組織所提供的「課程」在應變實務上尚未「被測試」過其功效。這對於擔憂「戰災」發生而積極尋覓自我學習路徑的族群來說,其殷切的期待,可能在多次培訓之後,仍然不能得到滿足,更遑論「派上用場」。

培訓內容和計劃制定的難度

制定有效的培訓計劃是有難度的,需要對潛在風險和威脅有深入的了解。新興組織可能缺乏制定這些計劃的經驗和數據支持,從而導致培訓的針對性不強。

除卻少數之外,大多數新興組織的內部核心成員,本身也缺乏長期的相關培訓和應變經驗。但應變能力和教育準則的發展,確實是需要有大量實務經驗來支撐。有一顆善良的心當然是高尚的,但這完全不足以支撐在自己團體內發展培訓體系。

對「消費者」而言,我們在前一兩年看到的普遍現象是,如「購物」般的到處挑選培訓模組,白話叫做「揪團來上課」。例如到新興組織A上一個模組,到另外一個新興組織B上另外模組。覺得新興組織A的新模組似乎也有興趣,大家揪一揪來去上課得個心安。這樣的培訓風氣對於整體社會防衛韌性的發展來說,是我們必須誠實面對問題,必須轉化的時間點到了。

這是一些所觀察到的現象:

  1. 最熱門的急救/救護培訓系統,在台灣已經發展數十年,新的團體通常不具有教授救護課程的資格,只能提供很零碎的單元課程
  2. 其他看起來很有軍事況味的培訓如小隊戰術等,基本上若受訓時身分不對,後續效益相當有限
  3. 沒有回訓/複訓的良好機制,僅能用偶爾的「演訓」或是「演習」草草過場,美其名為綜合驗收

全社會防衛韌性委員會或是其他的相關政府單位,應該對這些培訓體系的統合要有些縱整的指導原則,並且採取更為積極的態勢。否則無法善用龐大的民力,也浪費整體社會的動能。

成為志願者本身的挑戰

有些「消費者」有比較高的準備意識,因此就可能轉化為「志願者」,但時間安排的困難不會因此消失。許多民防志願者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責任,因此很難找到合適的時間來進行培訓。這可能會導致培訓的不連續性和不足。一方面也不是日常「勤務」的一部分,生活中不容易用到。二來如上述所言,缺乏回訓機制。上完課到可以實務操作,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

再來,培訓的持續性和志願者的承諾是個挑戰。新興組織可能面臨志願者流動性大和承諾度低的問題,影響到團隊的穩定性和培訓效果。這些單位就必須高度依賴社會議題的操作,讓課程的開課或是課程模組的發展可以有動力進行。

最後,志願者心理和生理準備。培訓不僅僅是技術上的準備,還包括心理和生理的準備。志願者可能在應對真實災害或緊急情況時缺乏足夠的心理和生理應對能力。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課程模組會著眼於心理的準備。但再多的心理準備,比不上遇到一次重大災難的經驗。當然最好不要有機會遇到,但有些世代踏踏實實的走過天災人禍,那種心理重建的經驗是很珍貴的,也應該要有明顯的傳承機制。

法律和政策的限制

不同地區對民防組織的法律和政策要求不同,這可能會限制組織的培訓和運作方式。例如,一些地區可能對某些類型的培訓有嚴格的規定或限制,這在對比美國和台灣兩地,我們應該很容易理解。針對這些限制在法規上做全面的了解是必要的。

小結

簡單來說,從 GCTF 的研習營可以看到警政署對外和對內的不同姿態。內政部在全社會防衛韌性的策進是責無旁貸的主導機關之一,希望未來可以看到內政部有更為積極的 deliberacy 和 policy discussions 場合。

*照片攝影師:Monstera Production: https://www.pexels.com/zh-tw/photo/5384623/

**本文原出處: https://blog.schee.info/2024/07/01/gctf-and-thoughts-on-civilian-training/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https://scheeinfo.substack.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