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敘事的力量
經濟敘事的力量 The Power of Economic Narratives
世界經濟論壇 (WEF) 年度盛會,
內容如何請自行上網瀏覽。
這裏就搭配時事閒聊。
主持和與談人
@robertjshiller (Sterling Professor of Economics, Yale University)
@Tharman_S (Office of the Prime Minister of Singapore)
@greg_ip (Chief Economics Commentator,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RaghuramGRajan (University of Chicago Booth School of Business)
Hao Jingfang (Writer, China Development Research Foundation)
經濟發展的敘事是誰在講,
1990年代之後,
各種機構化的單位的信度大幅降低,
專家領域的失敗,
社交媒體當道的年代等,
到底經濟發展的敘事是誰在講。
誰是主角,
誰是副角,
科技的全球化扮演了什麼角色。
二戰後主要的經濟敘事實驗,
在東亞相當成功,
但接下來的三十年,
東亞各國全部被迫面對問題。
這些科技取代人力的經濟敘事,
每一陣子(15年)就來一次。
1800年代後期有一波高峰,
工業化當然是主因,
大量的農業人口必須被迫遷移到發展中的城市。
工作消失了怎麼辦?
很多很好的經濟發展著作大量產生,
現在看來號稱狂潮般的人工智慧討論,
看起來並不陌生。
二戰後美國本土也有很實驗性的經濟發展敘事計畫,
例如看似新潮的無條件基本收入 (UBI),
1960年代末期尼克森總統甚至有工作小組和計畫。
現在義務教育對於了解世界各種經濟發展敘事的訓練不足,
但生活在網路科技普及的年頭,
在這一代一出生即伴隨著連網世界成長,
問題會更大。
冷戰是兩極 (bipolar) 的世界,
後來維持了二十年單極的世界,
現在是多極的世界。
多極,互相競爭的經濟發展敘事,
是可以運作的。
屬於台灣的經濟發展敘事部分,
如果政府機構是說故事的人,
或是主角是1980年代後如春筍成立的各家媒體,
非常貧弱。
2010後的一波,
也很有同一個時代的調性。
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的「AI 行動計畫」,
屬於比較拙劣的經濟發展敘事。
多半這種屬於行政院科技幕僚層級的計畫,
社會的討論有限,
但很明顯的拙劣結構,
引起的「共鳴」還不少。
只要在不同生活圈生活過的,
不是在一個體系內從小被溫存保護到大的,
都能看得出來。
社會企業是一場敘事的實驗,
程君日前為文也寫了一篇,
說明社會企業之不該,
算是晚來的敘事論述加入競爭。
組合式獨角獸,
創業創新,
皆屬於經濟發展的敘事實驗。
新南向,
亞洲矽谷,
台灣亞洲交流基金會,
戲導的好不好,
不是花錢拍戲花多少錢就算數,
是要看全球或是區域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