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kTok 看門道

T.H. Schee
TH Schee
Published in
3 min readAug 4, 2020
Photo by Kon Karampelas on Unsplash

事件:Pompeo says US may take action against TikTok and other Chinese tech companies ‘shortly’

Ben 的文章基本上都講完了,我提供些「台灣觀點」作為思考的出發。

(一)此事台灣政府不要置身事外:這意思並非說川普政府透過媒體所表達的意圖陰晴不定,所以我們要多追蹤關注,而是川普政府認知 TikTok 所構成的威脅(Ben 的文章提到不少),有些說法是長久以來為不少人所關注的,有些則是這一週突然冒出來。這些明示和暗示的威脅型態,有些有所本,有些找不到本(如:拆 app 分析數據流)。有本的要研究,無本的要觀察。更重要的是

臺灣也面臨類似的「威脅」,而且台灣浸泡在這些威脅樣態的時間,大概比不少國家來得更為歷史悠久

例如長期在台灣政府資訊系統之間流竄的 “Taidoor” 在2013年已經為人所知,但美方到昨天才由 FBI 發表聲明

在網路攻擊 (cyber attack) 部分,台灣可說是地緣脈絡下的事件中心。執持著「安全、自由、可信任的網路空間」大旗,還能催生出《台美5G共同宣言》這樣的動作。雖然 TikTok 在台灣的影響不若其在美國的吹枯拉朽,不過眼下想處理的 iQiyi, Huawei 等層出不窮的動作所隱含的意識卻是類似的。可是台灣並非網路大國,也沒有如此直接的行政指導,指導出來還封不了反而會變成笑話,封了也會變成笑話,可能還會把美國服務商拖下水。台灣在網路空間要處理的多邊問題的構面和美國、中國是不一樣的。這個意思是說,台灣如何精準、細膩、有效、基於法治精神的處理模式,反而對很多國家是更有實際參考價值的。如果台灣搞不太定,在特定的圈子也會成為國際的教材。

(二)關於年輕人政治觀的培養場域:出身於2000年後的世代,如果居住國是類似美國、西歐和亞太等這些上網滲透率高的國家,那麼這個世代的所有政治觀,可能都是透過網路所培養起來的。這個世代受到大型技術平台 (big tech) 的演算法影響是最為強烈的。我們把前總統李登輝近日的逝世拿來作為一個對照,也能提醒 “big tech” 在地緣政治對於年輕世代影響力 — — 這點的重要。90歲的和60歲的台灣民眾對於李登輝的回憶是不一樣的,40歲和20歲的也完全不一樣。20來歲對於李登輝的認識,幾乎來自於網路媒體,更精確地來說是社群媒體。什麼樣的勢力在社群媒體能投放影響力,就能塑造和掌握歷史人物(或事件)的重新詮釋。

TikTok「厲害」之處在於(Ben 的文章也講了很多)能夠「掃蕩」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龐大的上網年輕人口(想想印度),這個人口層是美國四大平台所難以企及的,而這和 “K-Pop” 或是 “BTS” 等打破亞洲娛樂界天花板的狀況顯然又完全的不一樣。

真封了誰受益,下一個被封的是?:TikTok 似乎沒有現成的取代品,但包山包海的 WeChat/Weixin 可不一樣。微信如果成為下一個目標,那麼以台灣觀點來看,不妨現在開始推定想像想像。誰受益?誰受害?這個受益和受害的規模如何?會不會造成網路使用者的「大流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