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再見的二十六歲

Denny
The Bayesian Trap
Published in
9 min readFeb 10, 2019
Photo by rawpixel on Unsplash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blog.dennyku.com.

本來是要跟二十六歲說再見,但想想過了就不會再見到,除此之外也很符合這一年在國外工作以及發生種種事情的心得。

今年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日本,如果你是跟我一樣在國外工作或是有這個打算,也許看完會對你有一些幫助;寫下這篇的時候,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想知道自己如果出國前,知道這些事情的話還會做一樣的決定嗎?在十有八九個人都說有機會一定要出國的台灣,我選擇跟著潮流是對的嗎?

這一年過去發生很多事情,目前為止我認為選擇出國的確是對的。

來到日本工作的第一年大致上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階段:

  • 不適應
  • 習慣
  • 那些還是不習慣的事情
  • 完成的事情以及下一步

不過在開始之前還是想提供一個這篇文章的背景設定,先簡短的聊一下我的工作。

我的工作

對於工作上學到的東西以及目前的公司,今年真的是不知不覺做了蠻多事情,算是相當精彩的一年,可能需要一整篇來寫才能寫的夠詳細,但要說有什麼結論的話:我還是蠻推薦到 LINE Fukuoka 這間公司來當工程師的。

之前聽說的傳言

在去之前,在 LINE 工作過的 L 大大跟我說過當時她在裡面的情形,簡約又婉轉地說就是:「社畜,鳥到爆炸血汗到爆炸工作內容又蠢到死。」

也許時過境遷了,現在我對於工作環境最滿意的其中一件事情就是我的同事以及上司。

至於內容蠢不蠢,我覺得對於寫網頁前端的人來說,比起從頭開始一個產品,目前的工作內容算是挺有趣的;畢竟目前的狀況是要邊顧著進度,邊把已經不能用的東西換成新的,有點像老爺車邊開車邊幫它換引擎的感覺;中間做的決定除了技術上的選擇之外,還要考慮到時程跟資源的分配,中間跟同事討論、分享各種不同的看法,確定不是只有一個人覺得這樣做是好的;重構的同時也試著想得比前人更遠一些,避開那些真正問題的成因,否則只是換了個 framework 而已的話,幾年後接手的人一樣會遭遇我們目前的困境,這正是我想要累積到的知識。

不過技術上、工程師相關的內容我想放到另一篇單獨說明,就先到此打住。

不適應

語言問題:英文

去年剛到福岡的時候差不多就是過年的附近(今年生日剛好是除夕)。 在台灣的時候,本來就常常要看很多英文的文件,或是吸收知識主要就是靠英文,但聽力和口語真的是到需要用的時候才知道不夠。

我這裡遇到了一件蠻幸運的事情,那就是我入職的那一天並不是自己一個人加入公司,而是有另外兩個外國人跟我一起;其中一個來自美國的猶太人,另一個來自阿富汗。 因為人資要帶著我們去市役所、郵局、電信服務商的關係,途中有了很多說話的機會,大概也是從那時候開始練習多開口說英文;在職場上要交到朋友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而跨越文化要變成好朋友更是,可是我很幸運的在日本遇到他們兩個。(第一次喝酒就是在戰真神是耶和華還是阿拉。)

對於英文溝通來說,大概在到了一兩天之後就可以習慣。

語言問題:日文

在到日本之前,我是完全不懂任何日文的。

只學會五十音的情況下跟完全不會沒有差別

公司雖然有在每週幫我們安排日文課,但在剛開始的時候溝通確實是充滿挫折的。 公司裡的環境是一個很適合學習和練習語言的環境,(日本人試著講英文、外國人試著講日文) 大家懂得放慢語速或是避開太過困難的單字, 目前沒有遇過因為我的破日文而讓對方不耐煩的情形, 同時,也蠻常被努力要講英文的日本人感動到覺得自己真的是要再認真一點。 這,一樣可以留到另一篇說 XD

不過出了公司之後,生活就不是這麼容易了。

日文不好的不便案例一:找房子

首先是找房子時,仲介大部分都是完全不會英文,只能透過翻譯機來互相溝通,很多房子的問題我沒有辦法問得清楚;如果有機會再來一次的話,我一定會把跟租房有關的單字都先查好再上。

日文不好的不便案例二:申辦網路

有了房子可以住之後,沒有網路等於斷糧的我馬上自己去辦了網路。

現在回想起來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奇幻旅程,因為我從頭到尾就是一直喊著「Internet」跟「はい(Hi)」,負責承辦的人員也很困惑,因為他們要確定我能懂得合約的內容,找了一個懂英文的泰國人來把合約念了一次,我很感激他們的體貼,但我真的完全聽不懂那個泰國人的英文。好險在我不斷肯定地點頭之後,還是把網路給辦成了。

關鍵字溝通法真的很有用啊!

日文不好的不便案例三:訂家俱

本來想說在 Amazon 上應該就能夠輕鬆解決。 因為平日要上班的關係,所以沒有辦法在配達的時候人直接在家收件,當時收到了一大堆的「ご不在連絡票」,以為打了上面的英文客服電話就能搞定;沒想到快遞員在要來之前,還會打電話過來確認,我也只能從頭到尾一直「はい、はい、はい」,結果就是有時候會被不耐煩地掛電話,而東西也沒有送到。

「顧客是上帝」這件事情不是理所當然的,尤其是到了跟生活瑣事相關的領域更是如此。

我還可以舉出好多好多因為不懂日文所以造成困擾的例子,如果說在那些當下我有體悟到什麼的話,那就是真的沒有其他國家的人有義務要跟你保持溝通順暢、顧慮你的感受,台灣人還是得靠自己才行;靠著簡單單字和比手畫腳溝通的技巧也不是長久之計,如果可以的話,我還是希望能感受到自己是在這裡好好地「生活」,而不是很勉強地「生存」,當挫折越多次,這種感覺也會更強烈。

日文不好的不便案例番外篇:食物中毒

此外,在剛到的第一週,我和幾個同事一起去居酒屋吃到半生不熟的雞肉(當時只覺得「哇!好軟的肉讚讚」)最後食物中毒拉了一整個禮拜,當下真的是完全感受到不懂日文身體又不舒服的無助;當時幾乎每一間有英語門診的醫院都沒有開,好不容易在博多站附近找到一間之後,才發現他們的業務是專營割包皮的⋯⋯這,為什麼要支援雙語啦!

習慣

把住家安定好之後,也開始拓展社交圈,和熟悉職場上的所有事情, 在這樣的環境下,其實語言進步的速度比我預料的快很多, 也很感謝同事給我的日文書、練習題,如果 隨著語言能力慢慢提升,生活步調也慢慢回到正軌, 換句話說就是在重新建造自己的舒適圈, 大概是一個多月以後,才開始慢慢真的開始在日本「生活」。

那些還是不習慣的事情

前面提到能適應的東西,大部分都是來自於語言和生活上的一些麻煩事。 這裡開始提到的部分,我想可能是每個出國工作的人都會體驗到, 以及想要出國工作的人可能都要考慮的事情。

日本離台灣很近、也沒有時差,但是你會開始缺席很多聚會。 社群軟體很方便沒有錯,但打開來看到你缺席的那個聚會的合照的時只會覺得: 「啊⋯⋯科技真的讓現代人變得更孤單」。 如果每次回台灣的時候都馬拉松式地約滿朋友, 得到的結果就是連回去故鄉也完全沒有休假的感覺; 所以這種時候害怕社交疲勞的自己就要做出選擇, 那就是必須捨棄掉一些「沒那麼重要」的邀約和人, 一次、兩次之後,你會發現你跟這些朋友的臉書好友關係還在, 可是實質上已經從彼此的生活中永遠解除了關係,不會再見。

在國外工作跟外派、留學是完全不一樣的事情, 因為你不會知道什麼時候是終點, 公司沒有綁住你說你一定要待滿幾年才可以走。 「想回去就回去呀!」 是一句很輕鬆可以說出的話,但對於做決定的人就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了, 還要考量的是在這裡累積的東西、好不容易適應的生活圈、新的朋友跟羈絆, 甚至你還是有點喜歡現在這個地方,然後就會明白「想回去」跟「想離開」是有顯著差異的。

完成的事情以及下一步

工程師的職涯轉捩點

對於一個工程師來說,現在工作也快五年,算是到了一個職涯的轉捩點, 技術上除了在廣度上對新的東西保持敏感之外,對基礎的追求也更進一步, 所謂基礎,主要都是「品味」以及跟最基礎的瀏覽器有關; 如果環境不允許追求這些事情,那職涯應該會像陷入泥淖一樣, 只能再一次的說現在的工作環境是讓我覺得自己很幸運的。 另外,今年開始就不像之前一樣每天都要很激烈地讀日文,如果沒有意外,可以開始把累積的東西慢慢分享出來。 有一件值得說的事情是,在許多同事以及老闆的幫忙下, 我成功用日文在台上演講了:slide: Hooks in front-end 工作上的下一步除了更多的分享之外,也會放到另一篇說。

與在乎的人保持聯繫

朋友、家人間的聯繫,則是如同前面說的一樣, 仍然和我想保持聯絡的人見面著,雖然不知道哪天大家會不會全都在國外。 有台灣的、美國的、日本的,仔細想想還能保持聯絡就是一項奇蹟了, 對於這點我沒有想到什麼下一步,只希望能夠繼續保持下去, 大家身體健康、找到想做的事情。(趁機許了生日願望)

接著最大的問題就是遠距離戀愛了。 在出國之前各種看感情專家講解遠距離戀愛該怎麼做⋯⋯ 箇中甘苦真的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 不過這一年還是在對彼此的體諒和信任下度過了, 不管是見面或是聯繫都要比以前更早一步做規劃, 也比以前更常思考兩個人一起的未來, 我覺得再多說下去又會變成另一篇感情專家建議, 而愛給人感情建議的人通常最後都很烙賽, 所以我想說的只有現在很幸福,謝謝妳。

運動

另外則是今年開始培養了運動的習慣, 在久坐之後發現自己下背和肩膀會酸痛,所以開始做重量訓練, 除了更了解自己的身體以外,我也發現在生活的流程裡面加入運動所帶來的好處, 調解壓力之外也更讓工作時更不容易疲憊(物理上的,心靈上工作太久還是會有中毒的感覺)。 我猜可能背和肩膀有更多肌肉支撐的關係吧 XD 真的是強烈建議每個在辦公室坐著工作的人都應該要有規律運動的好習慣, 至於很多人會建議慢跑,我想我人生中的慢跑 quota 已經在畢業那年用完了⋯⋯

總結

總之比起之前在創業時容易受到矚目的生活,我更喜歡現在的生活型態, 能夠好好規劃下一步、專心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財務事業感情家人都是一樣, 隨著年紀增長也有著越來越多的限制跟挑戰, 成就感這件事情也漸漸從別人的肯定眼光, 轉移到自己是否對得起當初設下的目標上。

也許出國工作並不是一個必然的選擇,但目前為止對於我個人的成長上還是起了加速的作用,所以還是在這邊謝謝身邊支持我的人,以及當初勇敢做出決定的自己,雖然遲了幾天,不過還是生日快樂了。

Originally published at blog.dennyku.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