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為什麼開始我的日報計畫

Denny
The Bayesian Trap
Published in
3 min readNov 6, 2017

--

photo credit: https://unsplash.com/@goumbik

習慣會使我們的雙手伶俐而頭腦笨拙

改掉壞習慣

多看文章吸收知識是一件好事情,這也是我每天的習慣,但最近開始覺得自己執行的方式有問題。

有時候看到一篇有趣的文章就點過去看完,或是放到 pocket 裡面利用通勤的時間讀;乍看之下似乎算是一個不錯的習慣,仔細回想卻開始發現這是個不太踏實的做法;大部分都只是掃過去看一遍留個印象而已,雖然有時候有些東西會派上用場,但始終還是像在碰運氣一樣,而用僥倖的方式來對待累積知識並不是一件可靠的事情。

有好一陣子只能一直不斷告訴自己這樣「長期是對自己有益的」。(腦袋裡有個王八蛋又一直跟我說 In the long run we are all dead)心裡面一直知道這算是一個沒有好好利用時間的壞習慣。

總結的重要性

這個問題就一直懸在心裡面,直到最近比較有空,開始在複習一些基礎的課程時,突然了解到「總結」的重要性,如果不能對於一大段課程「總結」自己到底得到什麼時;那幾乎就代表你什麼也沒有學到。不信的話,可以請剛畢業的大學生總結一下自己學到什麼東西。

因此我決定趁著這段待業期間試試看新的做法:一天只看一至兩篇文章(或是其他形式的東西,下一段會在提到),然後寫下一些自己的感想或結論。

一方面節制自己看了太多無關的東西,另一方面也練習一下自己歸納和整理知識的能力。等到漸漸變成習慣上軌道之後,再開始增加篇數。

總之,我是一個「制約即解放」的信徒。

日報的內容

目前看的文章沒有什麼特定的主題。

一天一至兩篇,沒有特定的主題,唯一的限制就是要是英文的材料。

老實說除了自己這樣一直寫一直看之外,也蠻期待有讀者能給一些回饋。(會用公開紀錄的形式一方面就是因為逼自己不要寫一堆爛東西,會丟臉。)

除了文章之外,如果看到什麼很有趣的課程或是演講也會放到日報裡面來分享。

日報的形式

每日早上 10 點 24 分發布,如果有 follow publication 的人都會收到通知,覺得這時間很宅很棒棒。

為什麼是日報的形式

題外話說一下,其實目前台灣有一些技術週刊可以訂閱:

上面已經有很多優秀的 curators 和選文,請大家多多支持。

選擇「每天一次」的頻率是因為我很了解自己的劣根性,並且深知自己沒辦法挑戰它。

如果一週出刊一次的話,應該就會到出刊的前一天才趕快隨便弄一弄;日報的話則是一件當天只要有記得做,就很容易能做好的事情,a.k.a. 好習慣。也從根本上避開了自己的超強劣根性。

理想的分配工作方式是長期的一點點努力,希望能每天花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力氣,但可以慢慢提高產出。

總結

每天會有兩則內容分享,明天就是日報的第一期,大家支持不支持都沒有關係,希望這會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反正不管怎樣我都會是自己的忠實讀者。

你可以在這裡或是下面這個 block 看到目前所有的日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