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決策工具 “OODA”

CHC
The Spor
Published in
Jun 11, 2024
[Photo by JESHOOTS.COM on Unsplash]

Sahil Bloom 是一位內容創作者、創業家,也是一位投資人,擁有一家控股公司。他的電子報有70多萬訂戶,讀者從18歲到80歲都有。

他的分享內容圍繞在「如何創造更好的人生體驗」,主題從生產力、目標設定、習慣養成、生活管理、職場觀察、創業心得…,沒有心靈雞湯,只有源源不絕的知識與經驗分享。

他以創業與個人生活的體悟作為案例,將從中獲得的啟發與洞察重新組織為可,立即執行的行動指南,讓有興趣的讀者能親身試驗。

在上個月的一份電子報,他分享了一個決策工具 “OODA

OODA (Observe — Orient — Decide — Act) 是由一位美國空軍飛行員兼軍事策略專家所開發的決策工具,原本用於複雜且高壓的戰鬥任務,訓練飛行員如何在短時間持續承受高壓、甚至面臨生死關頭時,善用這個階段性思考,判斷當下局勢、耐住壓力,做出最適切的決定。

那麼 OODA 具體到底是什麼呢?

Observe 觀察

觀察當下週遭環境,主動從多重管道、盡可能多收集資訊(數據、報告、他人回饋⋯⋯等)幫助自己全盤了解狀況。

Orient 適應

根據收集到的資訊找出與現況的關聯。在這個階段,要把個人經驗、偏見、精神狀態等因素考慮進來,徹底了解會造成當下狀況的脈絡。這麼做能幫助自己更深入了解現況、辨識接下來事情可能會發展的的形勢。

Decide 抉擇

根據以上觀察與分析得出的選項,以及各選項可能具有的風險、會造成的結果,來設想不同的應對情境,準備採取相應的行動。

Act 行動

做好決定後,實施方案,同時監控整個過程。行動中仍需要保持彈性與適應力,畢竟未知的風險與挑戰總在無預期的狀況下出現,心中必須有這樣的認知,才不至於被之前的決定限制住,讓自己暴露在更高的風險中。

這是一個迭代式的思維系統,意思是每個階段所產出的結果會直接影響下一階段的起始,成為一個不斷循環的生態。舉例來說,在行動階段時所收集到的資訊,可能會回到觀察階段作為額外的參考指標。而透過不斷迭代的循環,從中改善且精進決策品質。

舉例來說,假設你是一位提供訂閱制服務、每月固定為客戶產出文案的行銷寫手。有一天,其中一個客戶突然跟你說他要暫停繳費,你會怎麼做?

觀察 — 收集資訊

了解客戶遇到什麼狀況、回顧對方之前的繳費狀態以及當初跟客戶洽談時是否有什麼值得留意的點…等等。

適應 — 將資訊跟現況連接

接收到訊息當下,多少會感到訝異,甚至會直接懷疑是不是自己哪裡做得不夠好。此時需要先穩住心情,嘗試以冷靜的心態看待剛才收集的資訊。例如在財務報表中看到這個客戶並不是每個月都按時付款、或是回憶起當時要簽約時客戶其實拖了很久…等等,或甚至你從客戶那邊得知其實近期公司營收狀態欠佳的回應,將這些蛛絲馬跡串連起來,就能得到像是「客戶因為在財務面遇到問題,希望付款方式能有些彈性」的暫時性結論。

抉擇 — 決定要採取的行動

取得上述的結論後,思考出可以應對的幾個方案,並快速評估哪一項是能產生最小風險的最佳解法。

行動 — 實施解法並滾動式調整

執行剛剛決定的解決方案,比如說「在原有的付款方式上」做出相對應的調整。

如今,這個系統已成為最受企業採用的工具之一,Amazon, Toyota, Apple 等大型跨國企業的高層,都已採用此系統來進行重大決策。

看到這邊,你可能會想:這樣一個看似花時間花力氣的過程,要怎麼幫助飛行員、企業家在壓力下做出判斷?

既然是工具,就會需要時間「熟能生巧」,可以先從生活或是工作上的小事著手。

上面的案例是跟工作相關,在生活上也到處充斥著可以套用 OODA 工具的情境。比如說:出外旅行住飯店,睡到半夜突然聞到強烈的煙味,完全無法忍受,該怎麼辦?

如果是你,套用 OODA 工具的概念,會怎麼處理呢?

--

--

CHC
The Spor

設計專案管理 | 營運流程建置 | 品牌知識分享 | 職涯規劃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