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媒不死!從英國《衛報》的品牌重塑,談數位轉型的設計心法

Working report | Info | The Guardian

Hello ! 我是The Rebranding Lab的研究員Gina ! The Rebranding Lab 專注於品牌設計與品牌體驗的研究與開發。我們擅長從使用者體驗出發,運⽤獨特、有趣、精準的視覺語彙為客⼾說故事及推廣品牌。

我們有多久沒看報紙了?自從捷運報全面停刊後,有些人也許跟我一樣,只有在吃早餐時會看到報紙的身影。紙媒的式微已經木已成舟,許多傳統媒體要不就是被這股洪流翻覆至滅頂,不然,想存活下來就勢必得思考「數位轉型」 — — 尤其是後疫情時代的現在更顯重要。而《衛報》則是少數轉型成功的百年老媒體,他們是如何透過視覺語言的更新,串起線下線上的閱讀體驗?現在就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1921年《衛報》百年紀念廣告/photo credit: The Guardian

成立於1821年的《衛報》是英國三大報之一,為維護其新聞編採獨立性,以信託基金會的方式運營。而《衛報》不僅歷史悠久,更是持續創新 — — 它是英國業界首間新聞網站、也是第一個使用彩色印製「柏林版型」的全國報紙,除此之外更成立開放數據平台(Open Platform),數據可追朔至20年前之久。

歷代《衛報》 週報版型/photo credit: The Guardian facebook post

看似業界模範生的《衛報》卻在2016年遇上財務危機,其原因不外乎是因閱讀媒介改變所至的報業沒落。

有鑒於此,《衛報》的母公司 Guardian Media Group 提出了三年翻轉計畫,為求挽回頹勢,他們積極開源節流,節流方式其一便是縮小報紙開版。在版面縮小但內容不減的狀況下,內部設計團隊馬上面臨到一個問題:該怎麼塞?而這個問句也成了隔年《衛報》品牌重塑的契機。

1. 以讀者為中心,提出 Space for hope 的品牌宣示

重塑之初,總編輯 Katharine Viner 釐清了《衛報》之於時代與讀者的意義,進而提出這份報告。《衛報》深知在後真相世代,他們的使命是提供讀者優質、可信賴、具進步價值的新聞,並且提出「清晰與想像力(clarity and imagination)」作為品牌重塑的主軸,而支撐主軸的兩大原則分別是可讀性(readability) 和可導覽性(navigability)。

2.從釐清資訊架構開始

之前累積的努力,現在都派上用場!過去,曾在數位平台上做過的、被重新定義的文章分類(News, Opinion, Sport, Culture and Lifestyle)已被驗證,確實能有效幫助讀者搜尋。這些支柱為探索內容提供更簡單的途徑,並使《衛報》新讀者對其核心框架有更清晰的理解。因此團隊決定以這為起點,作為後續設計的骨幹。

3.用色彩做導覽

色彩是最快賦予事物個性的途徑,鮮明的視覺更能被清楚記憶。《衛報》將五大支柱個別定義了與品牌色相稱的代表色。而呈現出來的樣貌相當充滿活力,這也體現《衛報》一直以來備受喜愛的、既機智又風趣的視覺風格。不僅是網站的導覽列、文章排版,甚至是社群圖卡,處處可以看見五大色彩的蹤影。顏色成為橋樑,搭起了線下與線上的閱讀體驗。

photo credit: design.theguardian

4.邊讀邊植入印象,字型成為指標性識別元素

報導內容是由大量文字堆砌而成,因此字型必須慎選,且最好有獨特性,否則一不小心就「看起來」像是其他媒體。因此,團隊特別找來字型公司 Commercial Type 合作設計出 Guardian Headline 字型,它簡單、自信且強而有力。另外,也量身打造為閱讀性而生的 Guardian Egypt,使品牌個性無形中深化於閱讀體驗裡。

photo credit: design.theguardian

Guardian Headline 除了是《衛報》新聞標題字型外,同時也用於新標誌上。透過網路與報紙大量使用,加強閱聽眾對《衛報》的品牌印象,成為指標性識別元素。報紙、網站、app為不同接觸渠道,但透過定義過的Logo位置,提升線下到線上的識別一致性。標誌也透過改成大寫字首、純粹黑白更顯力道與信心,為《衛報》在這個充滿挑戰的時代中的使命與宣示。

photo credit: The Guardian
photo credit: The Guardian

其實從2019年的數據中可以看見,《衛報》的收入來源已有高達55%為數位收入,這個數據全球只有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能比擬,連紐約時報也只有大約40%左右;另外,僅有8%的收入來自於傳統廣告。換句話說,對《衛報》而言,幾乎可以完全放棄紙媒,全力投入數位,但他們並沒有這樣做。

「我認為關鍵是要了解報紙在人們生活中扮演什麼角色」

— — 《衛報》創意總監 Alex Breuer 在一次訪談裡曾說。

所謂數位轉型,不應只是盲目追隨技術、單純將訊息移植到網路上而已,也不代表要完全捨棄紙本。《衛報》深知,對於使用網路作為接收訊息管道這件事,因為速度過快且雜亂,閱聽者容易產生焦慮、無所適從。而報紙雖觸及的群眾有限,但相對網路的閱讀斷裂與容易分心,它仍然提供較佳的導覽性,且易於收藏、閱讀。《衛報》從讀者的閱讀體驗出發,在提出不同載體各自的優勢與洞察後,設計便有了施力點。

總結:少即是多,精煉的視覺語言

新聞網站本身已經承載爆量訊息,什麼樣的設計能夠減輕吸收訊息的門檻而非徒增困擾?我們可以看見,《衛報》以構成版面最基本的兩大元素 — — 色彩與字,就做出了符合重塑核心的設計提案:沒有任何裝飾性的圖騰、圖示,而是透過最直觀的「顏色」讓資訊架構得以清晰;沒有過於抽象的標誌符號,僅僅將字首改為大寫,便將品牌宣示表露無遺。

前面聊了許多《衛報》在這次品牌重塑「做了什麼」,但我想,更多可以思考的是「沒做什麼」,而沒做這些背後的原因,可能是設計過程中,不斷收斂後的結果。

感謝你/妳閱讀了這篇文章,如果覺得這篇文章不錯,希望你能給我們「拍手鼓勵」,也歡迎留言讓我知道你的想法!

Learn more our works on
www.studiopros.design

Behance | Facebook | Instagram

--

--

StudioPros Design
The Rebranding Lab 品牌重塑實驗室

StudioPros 優仕創意為位於台灣台北與美國爾灣的品牌設計公司,提供品牌及視覺相關設計之服務。我們擅長從使用者體驗出發,運⽤獨特、有趣、精準的視覺語彙為客⼾說故事及推廣品牌,為客⼾創造出更⼤的品牌價值。www.studiopros.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