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gap between Assumptions and Reality

Laly Woo
the Sham Shui Po LabSprint
5 min readAug 17, 2015

Laly Woo, 2015–08–16, Smarties, Reflection

16/8 Smarties Group Discuss: what is the defination of “Lonely” elderly?

Project中我們Smarties負責Lonely Elderly的Social Lab Research.成員們在落區訪問之前一起開了趟會議,希望能大致了解大家對深水埗老人的問題假設。

提到深水埗,作為香港人眾所皆知的貧窮區,我們總會帶著既定的眼光認為深水埗問題多多,老人家遇見的問題也離不開就是生活環境惡劣、居住單位小並且租金貴、年老以致身體機能衰退不便行走、以及主重要的,就好像這次所定立的主題,大部份都是孤獨/獨居老人,他們面對各種困境但卻連傾訢的對象也沒有。

成員們一共分了四大方向,希望能夠在接下來的時間問到的以下內容:1/ 環境 2/ 生活 3/ 健康 4/ 人際關係

At Sham Shui Po, Tung Chau Street Park

「現在搭車只需$2,我經常同班姊妹一齊周圍去逛!」

「個孫夜晚用電腦時都會識得用耳筒先聽歌,好肯遷就我。」

「日日朝早都係去信興酒樓飲茶,一定坐最入面個張台同賣釣魚具既(小販)傾計,食籠點心,三十蚊有找。」

我& Jamie& Agnes三人一組開始步入深水埗社區,天氣異常悶焗,一共遇見三位受訪者,全部都位於室外,其中張婆婆及黃生成了一對非常大的反差,是超出我們三人所預想的個案:

1)跟張婆婆聊了大概一小時,傾談間發現婆婆是位算得上生活無憂無慮的例子。與大仔一家居住,雖然少一起逛街,但與媳婦跟孫子關係不錯,家庭關係和睦。身體無特別病痛、財政也沒壓力;每天早上跟街坊飲茶、買菜煮飯給老公、再之後到處逛逛,偶爾更會和同鄉姐妹們出遠門到海洋公園、榕樹灣等一般年輕人也甚少去的休閒地方,可見雖然年紀老邁卻十分精神而且外向。

過程中即使Jamie多番嘗試針對環境或者家庭問題再三提問,例如”家裡有沒有冷氣”以及”為什麼與丈夫分開居住”等等,張婆婆大體上反應都是正面,強調目前生活是安穩的,沒什麼需要。於深水埗區首次訪問的結果竟是如此正面,實在使我們感到驚訝,原先大家預設”沒有家人照顧的獨居老人”或者”居住環境很差,甚至沒有通風窗”的情況完全沒有發生在婆婆身上。完結訪問後三人坐著一起討論認為除卻婆婆提及了她有認識的故事是悲慘外,以她本人作單位的話完全不能編排入”lonely elderly”這topic裡,曾打算假若後續其他訪問受材價值較高便放棄這故事。

At Sham Shui Po, Nam Cheong Estate

2)於南昌村認識的黃生與妻子、兒子分居多年,早已沒有聯絡。目前收入不定,資金來源依靠$3xxx多的綜緩跟本不夠過活,偶爾需要到社區組織拎飯盒;公居輪候中,目前只能居住在深水埗的劏房;被問道為什麼不嘗試找工作幫補生計時,黃生聲稱沒有工作願意聘請像他這種快60歲的”阿伯”,我們再建議可去職業再培訓局(ERB)學習技能,因有學習補貼費時,黃生則認為自己年老,學習不了新技能;對於前景早已無望,多次提到唯一希望上天讓他早點離世,不用留在這裡辛苦。

這本應是我們的”Lonely Elderly”的Target之一,然而訪問後大家卻都感到無可奈何,似乎無法跟進。在我們角度其實黃生僅需努力裝備自己,讓別人願意聘請便已經解決到基本生活問題。然而他本人並無自我增值的想法,旁人難以去協助他解決目前困境。

Keep Observe & Listen

日常閱讀新聞與網絡時總是把深水埗、天水圍等地串連作貧窮的代名詞,在這些地方居住的老人家也自然是近年時常談及的獨居老人問題;卻鮮及回想察覺這現象其實僅是百分比問題,深水埗居民不一定等於十分悲慘,大家不需總把注意力跟同情心都集中在這區域。

作為研究工作者或者設計師的我們,在開始進行Project時總是希望首先把定義弄清楚,好讓自己能夠預設某些深入問題,繼而從受訪者口中聽到自己希望得到的答案。然而實際操作上,正如這兩位受訪者般,答案經常跟原先預計大相徑庭,這情況下依舊如實記錄並且將其納入其後的分析範圍內反而更有可取性。或許我們實實在在地走進人群,親眼去觀察以及親耳去聆聽市民日常生活,這樣的才有可能想像出一個真正改善到社區的方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