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 Wai Ying
the Sham Shui Po LabSprint
5 min readAug 19, 2015

--

Three faces in Sham Shui Po 深水埗的三個面孔
KSo, Judy & Carmen, 16–08–2015

中產老人林婆婆

今天我們訪問了一位林婆婆,新會人,在深水埗已居住三十多年現年已經80歲,面上卻帶著像小孩般的笑容。她在1975年來港,那時她39歲。年輕時在大角咀做製衣業,因而認識了丈夫,其後作文員工作,直至70歲。婆婆現與丈夫和兒子在大南街。她笑言除了兒子,還有一個做飲食業的勤奮女兒。雖然每天工作9小時且假期很少,但女兒都非常勤力。

提及家鄉時, 婆婆表示以往她每年會回鄉一至兩次 (家鄉有73歲的弟弟),但因近年腳力不好,有高血壓,每3個月要到廣華醫院覆診, 加上丈夫身體較差,有糖尿腳、心臟病及血壓高,所以她亦選擇留港照顧丈夫,至今已有3年沒有回鄉。她說:「佢唔煙唔酒又有做運動! 」,對於丈夫的身體狀況感到無奈。幸好丈夫持有的士牌照,因此把的士出租也有收入,不用依賴政府。

北河街體育館

北河街體育館座落於政府綜合大樓內,有充足的冷氣和座位給予市民休憩,所以她每天早上到街市買菜後,下午就與丈夫於這就近住所的體育館休息。林婆婆喜歡清靜,所以選擇留在沒太多老人及小孩的6樓。丈夫則在上一層U6與其他伯伯坐在一起。雖然有時會到比較多人的西九龍中心吃飯和逛街,但她平日少與人談話,每一至兩個月才去老人中心一次。但由於不懂得字,又不喜歡參與活動,所以沒有多到老人中心。

當問到自己與深水埗的關係,婆婆表示擁有自己物業,又習慣了社區生活,所以不會選擇搬遷。她笑言不需要政府和其他慈善機構更多的幫助,因為她是中產階級。但她明白低收入家庭需要更多幫助。

訪問到這時,體育館的鐘聲響起,提醒了林婆婆四點到了,是時間回家做飯了。

右邊是政府綜合大樓, 左邊是深水埗的舊樓

階級敏感的公公

到過體育館後,我和同伴一起前往南昌街休憩處。在這裡我們遇上了從廣州來港4年的公公。他聽力不好,面色較差,亦對我們的訪問不感興趣。他提及4年來期間不停往返中港兩地,現住在南昌街附近的唐樓3樓。因沒有升降機的關係,他上落感到不方便。他亦提及現居住的住所,不論廁所、廚房還是睡床都是逼在同一房間。與他內地擁有兩房一廁的房屋相比,現在的住所明顯不理想。

公公多在南昌街休憩處消磨時間,當問到為何不到有冷氣又不用日曬雨淋的商場,他就顯得反感,不滿地說:「你這問題有階級之分! 」。他提出商場是高尚階層的玩意,自己不會去。公公的回應已經暗示想停止訪問,因此我們都說不想打擾他就離開了。

南昌街休憩處(三)

自得其樂陳伯伯

之後我們去到附近的西九龍中心8樓的食街,在這裡遇上正在閱讀報章的陳伯伯。已住在深水埗五十多年的他,年輕時在青山道做製衣業,現與妻子在信興酒樓附近住唐樓。因住在4樓又沒有升降機,所以腳力不好的妻子只能每早與陳伯伯晨運,然後買菜回家。雖然唐樓沒有保安,但他對街道的安全程度滿意,只是覺得早上街市有點嘈吵。陳伯伯現時身體尚算健康,只有少許老人病。他育有兩名兒子及一名女兒,亦有孫子及曾孫,分別住在青衣及新界。家族成員多達十數人,週末會與兒女喝早茶,大時大節亦會到酒樓慶祝。

陳伯伯空閒時會到商場逛逛,人際關係良好,雖然少到社區中心,但與街坊及鄰居都很熟絡,經常一起出街及飲茶。此外他亦喜歡閱讀報章及收看新聞報導。雖然乘車只需2元,但都很少離開深水埗區。他說:「深水埗咩都有,夠平呀嘛!」。對於深水埗多年來的改變,陳伯伯說早已習慣亦不感到有問題。當問到他有否不滿或希望社區改變的地方,他說:「幾廿歲人, 改咩呀? 無㗎啦!」。他認為自己都改變不了甚麼,所以沒有所謂,亦因此選擇不發聲。

訪問到此,陳伯伯不停看著手錶時間,好像差不多要離開。因此我們都不打擾他,答謝後就道別了。

西九龍中心8樓食街
陳伯伯住所附近的信興酒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