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合大多數人的理財索引 — Part 3 (被動投資)

[2023更新]

  1. 推薦blog新增清流君ffaarr的投資理財部落格魯爸的財富自由之路
  2. 更新SPIVA數據到2022年中

[本篇重點]

我認為保險起見,只要做不到以下情況,都應該考慮被動投資:

  1. 投資的能力排名在前5%
  2. 能解釋超額報酬來源是什麼
  3. 能解釋策略在哪些環境下可用,當環境變化時,該如何調整維持超額報酬
  4. 能清楚的區分報酬多少來自運氣,多少來自能力
  5. 能理解策略支持方和反對方的看法,知道歷史數據和可能的依據

六、對大多數人來說,被動投資是最好的選擇:

效率市場假說

該假說認為大多時候市場的價格是正確的,任何人都很難擊敗股票市場

市場能有多效率? 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投票去模擬:

假設今天我問一個問題:
Selina、Hebe、Ella、阿妹這四個人中,誰不是S.H.E的成員?

現在有3組人馬,各100人,每個人都只知道其中一個成員是誰(A組人只知道Selina是成員之一,其他都不確定、B組只知道Hebe是…..)

所以每個人都從不確定的三個人之中去猜,正確率是33%。

但如果我們把所有人的答案統計起來,可以發現阿妹有非常高的機率都是最高票數

EXCEL連結 - 歡迎下載下來自行測試

這給我們什麼啟示?

即使每個人都只握有一部分資訊(正確率只有33%),每個參與人看起來都很弱,但經過投票,最後的正確率可以近乎100%,遠遠高於所有人

股票市場運作的方式也很像,每個人基於手上的資訊去買賣,就像在股票市場上投票,大多數時候市場上的價格都是大概率正確的。

由於在真實世界中,這假說不完全成立(也就是說市場並非完全有效率),造成很多人對被動投資抱持著一些懷疑。

但我認為,即使我們不用這個假說作為前提,光從歷史數據和簡單的數學原理也能得到被動投資適合大多數人的結論。

1.所有資金的回報平均就是大盤

這是很簡單的數學原理,如果所有資金的費用前平均報酬等於大盤,有人超過平均,就一定有人低於平均。

由於主動投資需要成本(時間、費用),註定會有超過一半的資金在考慮費用和時間投入後後無法贏過大盤

2. 指數報酬基本上屬於頂標

S&P 每年會出一份報告叫做SPIVA(S&P Indices Versus Active),是該議題最權威的數據之一,該報告依照不同類型的基金去分類、修正了倖存者偏差。最新的全年版本是統計到2022年中,從報告中可以看到,大多數類別只有僅僅10%的基金經理人能贏過指數。

這些經理人每個人都非常聰明、頂著亮麗的學經歷、擁有各種工具和資源、背後有大量的研究員支持,如果連專業人士都很難贏指數了,對於一般的大眾呢?

債券基金:

From SPIVA U.S Mid-Year 2022

美國股票:

From SPIVA U.S Mid-Year 2022

全球股票:

From SPIVA U.S Mid-Year 2022

3. 大多數人沒有足夠的能力利用市場的無效率

當然市場並非完全有效率,優秀的主動投資人仍能獲取超額報酬,但大多數人都沒有能力去利用市場的無效率,也沒有能力去辨別哪些經理人有能力利用市場無效率。

簡言之,我認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被動投資才是最好的投資方案。

書籍&網站部分:

書:

  1. 漫步華爾街(但這版本蠻多人反應翻譯不良)
  2. 投資金律
  3. 約翰柏格投資常識
  4. 耶魯操盤手:非典型成功

這四本我想內容會有許多重複,但目的上主要是能理解為何對大多數人來說,選擇低成本的被動指數會是個好理由。

另外要提醒的是,書中的內容主要針對美國人,並不能直接套用到台灣的資產配置上,因為會有稅務上的考量。

Blog:

  1. 綠角財經筆記

在台灣講到被動投資,很難繞過綠角,非常推薦大家去看。

2. 清流君
嘴嘴的風格我覺得蠻有趣的,還有一些因子投資的東西,置頂文也幫大家整理好了相關短片,喜歡透過看短片學習的人不能錯過。

3. ffaarr的投資理財部落格

PPT有名的哆啦王,其實也是擅長被動投資的高手,英國ETF資訊不少,推薦閱讀。

4. 魯爸的財富自由之路

提供大量英國ETF資訊,十分推薦閱讀!

--

--